打造“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
2015-01-06
本刊特稿 SPECIAL REPORTS
打造“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现“互联互通”是基本条件,“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国家众多、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国家发展水平差异大,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优势,形成“空间信息走廊”是解决其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
空间信息走廊工程旨在综合我国在通信、遥感、导航定位等领域的综合优势,建设功能齐全、稳定运行的空间系统和地面系统,开展区域重大应用领域系统建设与示范应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空间信息走廊应用覆盖国土规划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安全与区域反恐、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实施、资源与能源重大战略保障、科技合作与文化交流、灾害预警与应急服务等领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信息保障手段。
通过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顶层设计、战略实施全过程监管和战略实施效能评估提供持续可靠的空间信息资源、技术支撑和应用服务,同时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化,推进我国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外交战略。
一、实现三大目标
面向“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项目论证与建设,以及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需求,分阶段逐步搭建技术先进、自主控制、布局合理、区域全面覆盖的遥感、通信、导航等综合卫星服务与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一是天观地测,运筹帷幄。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结合APSCO(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多任务小卫星星座的建设,满足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空间遥感应用需求,辅以地基观测与信息采集手段,形成对“一带一路”的陆地、海洋、气象、水文、产业、设施、交通、资源、生态、环境等关键信息的动态采集,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的遥感信息服务网络,提供覆盖“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数据保障与咨询服务。
二是西进东拓,经略子午。在国家民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天地一体化网络工程规划的基础上,在我国东、西方向建设2个重要的静止轨道宽带通信节点,保障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通信干路传输和遥感信息的境外传输;通过建设覆盖“一带一路”区域的移动通信能力和手段,建设覆盖全球的DCSS(数据采集小卫星星座),形成天地联通、经纬纵横的信息互联互通能力,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提供信息保障能力,形成覆盖“一带一路”不间断的信息服务能力。
三是借力北斗,精耕细作。在“一带一路”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和通信传输能力的基础上,国家目前正在推广北斗国际化,同时也结合高精度、导航定位、信息融合应用,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安全、产业推广、企业保驾护航的应用服务系统,支持战略目标区域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与运行的重要信息采集、分析和决策服务,支撑重大工程项目论证、规划设计、方案遴选、组织实施,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效能评估,服务于承载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化推广。
二、综合效益分析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航天活动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卫星应用需求也极为迫切。
通过“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工程建设,可以实现Ka频段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本覆盖,L频段移动通信卫星对我国东海、南海、东南亚、中西亚、南亚、印度洋沿岸区域的重点覆盖。
为了满足并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可以通过开展通信卫星商业化运营服务、建设DCS卫星系统、低轨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遥感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促进我国遥感卫星数据在全球商业化遥感市场的分发和服务。同时,应用服务系统还能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每年上万亿元产业的“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撑。
(转引自2015年4月22日《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工程初步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