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河谷对一条路的情怀

2015-01-06杨将领

云南画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独龙族独龙江河谷

走出河谷对一条路的情怀

杨将领

独龙族,1998年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南方语言研究室从事藏缅语及独龙语研究。目前在上海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独龙族的第一个博士 研究生。

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去年12月份,我的4000多独龙族同胞聚居的独龙江河谷,翻开了历史崭新一页。独龙江公路改建关键工程——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已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将宣告结束!

在独龙江公路全线贯通的同时,云南省委、省政府2010年作出的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之中,独龙族山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大跨度的历史进程,地处封闭河谷,经济文化落后的独龙族社会明显受到冲击。在与外界沟通和交流越来越便利、电视广播、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独龙族需要学习借鉴、鉴别和吸收的东西很多。同时,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很多优秀的、有现实生活意义的内容需要发扬和传承下去,以维系自己的文化传统。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们对一定的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都有其历史和现实价值。千百年来,独龙族在横断山区这片山河纵横、谷深林密的土地上,曾经创造过自己独特、灿烂的传统文化。今天,生活环境在飞速变化着,独龙族如何既融入现代社会,又传承、延续好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摆在全体独龙族人面前的现实课题。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惊险的桥。走在桥上,人就晃晃悠悠,开始荡秋千。双手要交替抓住两边的藤网,脚底绝不能踩空。桥板太窄,得时时注意脚下。滔滔的江流在脚下汹涌,呼呼的山风在耳边作响。这是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文化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独龙族的传统文化简要地说,是通过语言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是靠手把手、长传幼,言传身教方式延传下来的各种生产生活技艺、技能,也就是今天被称为“非物质文化”的东西。因此,保护和传承独龙族的传统文化,主要是要保护独龙族的语言文化和各种生产生活技艺、技能。

语言文化的关键是培养民族语文教师,让独龙语文教育进入中小学校课堂,实施双语文教学,这是保护独龙族语言文化最主要的手段。

独龙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技艺、技能源于传统的渔猎、农业生产活动。各种生活手工艺品如藤箩、簸箕、圆形食品盒、独龙毯、渔网、夹网、鱼笼、弩箭等都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并是完全放弃传统文化,而是有所取舍以适应变化了的时代。

对独龙族传统农业的保护,主要是对传统粮食作物的保护。对于传统“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予以否定。例如,传统的水冬瓜树地是一种比较固定的半轮歇耕地,多在村寨附近的河谷地带,可种植玉米、旱谷、荞麦、小米、稗子、芋头、豆类、瓜类等多种传统农作物。耕种两三年后再种上水冬瓜树休耕,等过几年树木长成再进行下一轮耕种。水冬瓜树可作柴禾、建材之用,焚烧后的腐木可长出独龙江特有的黑木耳。水冬瓜树地的“刀耕火种”对天然林不造成破坏,又可保留、保护靠草木灰肥力生长的,今天叫作“生态食品”的各种传统农作物品种,是独龙族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一项比较科学的发明,既解决了耕地、建材、柴禾的需要,又能保持水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狩猎是独龙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龙族过去依靠弩箭、猎犬及各种捕猎工具从事狩猎生产活动,对大自然“按需索取”。今天,独龙族山乡因生态多样、物种丰富列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传统狩猎文化和保护珍稀物种并不矛盾,对非濒危的、繁殖过多的野生动物适量捕猎,也是一种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办法。可以制定地方法规,在林业公安部门的监管之下,规定每年猎捕时间、数量。同时,狩猎活动也可作为独龙族地区的一个文化旅游项目。

渔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是独龙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之一。独龙江里各种珍稀鱼类20多种,过去人们使用原始工具如夹网、渔网、鱼笼、鱼叉等捕鱼,每家每年可打到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鱼类产品。但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从内地传入的炸鱼、电鱼、毒鱼(使用鱼藤精)等对河谷生态系统灭绝性的捕捞方式在独龙江及其支流大量使用,导致渔产急剧锐减。后来,独龙江乡制定了《乡规民约》,严禁炸鱼、电鱼和毒鱼,对渔产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仍需采取更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如制定具体法规,鱼类上溯产卵、幼鱼发育季节实行休渔,制定渔网网眼规格等。渔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

一条连接独龙江河谷和祖国内地的“开放之路、文明之路、发展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已经贯通,独龙族将告别每年有半年封闭的历史,走出河谷。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独龙族将“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保护好生态环境,传承、发扬好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以现代、文明的民族形象走出河谷,奔向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猜你喜欢

独龙族独龙江河谷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云南独龙江地区独龙族民族医药特色与现状探析
恐龙河谷:鸭嘴龙迁徙记(下)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恐龙河谷:早安,打工王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独龙江
我的独龙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