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空新航线

2015-01-06

太空探索 2015年1期
关键词:欧空局空客轨道

美系外行星搜寻卫星获准转入研制

美航宇局近日宣布,其“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项目已通过一项确认评审,可正式转入研制阶段。这颗卫星将用于在天上最明亮的恒星周围搜寻系外行星,2013年4月被选定为美国航宇局(NASA)“天体物理学探险者计划”下的一项任务,由轨道科学公司建造,定于2017年发射。星上的相机将找出行星在恒星前方通过时引起的恒星亮度细微的周期性变化,在2年的预定观测任务期间对超过50万颗恒星的亮度进行监测。科学家预计它能发现5000多颗潜在系外行星,其中50颗大小同地球相当。(江山)

飞马座火箭将发射ICON卫星

近日,NASA宣布将选用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XL空射型火箭在2017年6月发射其“电离层联系探测器”(ICON)小型科学卫星。发射服务协议价值约5630万美元。ICON卫星也由轨道科学公司承造,重约270千克,将部署到580千米的低地轨道上,用两年时间研究地球的电离层。电离层是距地球表面约90到900千米的一个区域,其中充满带电粒子,会导致卫星无线电信号中断。不含发射和运行,ICON的研制费用封顶为2亿美元。(阳光)

空客“斯波特”7变身“阿塞天空”

近日,空客集团和阿塞拜疆航天局在阿首都巴库签署协议,作为一项商业遥感长期合作的一部分,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已同意将其刚完成在轨测试的“斯波特”7中等分辨率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出售给阿航天局。阿航天局取得了“斯波特”7的所有权,已将其更名为“阿塞天空”,而且还取得了在轨“斯波特”6卫星的优先使用权,将向阿国及南亚周边地区销售这两颗卫星的图像。空客将在阿建设一座卫星控制中心,并在未来18个月内在法国为阿方培训超过25名工程技术人员。空客将继续保有“斯波特”7图像在阿国和阿航天局推销区之外的优先销售权。阿总统阿利耶夫出席了签字仪式。阿航天局称,该协议标志着阿航天局已步入商业对地观测服务业务领域,将加强阿在从事卫星服务的少数国家中的地位。

“斯波特”6和7为两颗相同的卫星,地面分辨率1.5米。两颗“昴星团”卫星由法国政府出资研制,空客拥有其商业业务方面的使用权。它们的星下点分辨率为70厘米,经重采样后可提高到50厘米。阿航天局已表示有意部署自己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上述合作协议同阿国未来的卫星项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江山)

“联盟”TMA15M载人飞船发射

2014年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联盟”FG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15M载人飞船。船上乘有美国、俄罗斯和来自意大利的欧空局航天员各一人,其中萨曼莎·克里斯托法瑞迪是欧空局派出的首位到国际空间站上长期驻留的女航天员。飞船采用快速对接模式,于发射后不到6小时就同空间站实现了对接。船上三人加入到站上原有的三人机组,使驻站人数重回6人的水平。(阳光)

空客与赛峰运载合资公司宣布成立

2014年12月3日,空客集团和赛峰集团宣布组建名为空客赛峰运载公司的合资公司。新公司初期有员工约450人,将在2015年1月1日开始运转。它将保持阿里安5火箭突出的质量和可靠性水平,同时致力于发展一系列现代化的航天运载工具,从而促进欧洲航天业的领先地位。新公司将把空客集团和赛峰在法德两国关键工业基地的航天运载专业优势结合起来。公司总部将设在巴黎附近的伊西莱莫利诺。(江山)

俄发射第二颗GLONASS-K型卫星

2014年12月1日,俄罗斯“联盟”2-1b/“弗雷盖特”M型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GLONASS-K导航卫星系列的第二颗卫星GLONASS-K1-2,代号“宇宙”2502。GLONASS-K是俄GLONASS系统的第三代卫星,由信息卫星系统(ISS)-列舍特涅夫公司采用“快讯”1000A平台建造。该系列前两颗为原型卫星,代号GLONASS-K1,发射质量从M型的1415千克降至935千克,寿命从M型的7年延长到10年,精度有所提高。除M型卫星的L1和L2频段频分多址信号外,K1型卫星还增设了L1、L2和L3频段码分多址信号。星上还配备“科斯帕斯-萨尔萨特”国际搜救系统的仪器设备。后续实用改进型号代号GLONASS-K2将从2016年开始发射。K系列卫星可由联盟2-1b/“弗雷盖特”M型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江山)

美司法部批准ATK与轨道科学公司合并

2014年12月4日,阿联特技术系统公司(ATK)和轨道科学公司宣布,美国司法部已“无条件”批准ATK公司宇航与防务集团同轨道科学公司合并,至此,这项合并只剩下1月27日的双方股东投票这最后一关。若得到股东通过,合并预计将在2月份完成。(阳光)

一颗“伽利略”卫星进入新轨道

2014年12月3日欧空局宣布,8月份被“联盟”火箭送入错误轨道的两颗“伽利略”导航卫星已有一颗进入新的目标轨道,11月29日成功实现了导航有效载荷开机,发送了首个导航信号。在进入更适于导航用途的新轨道后,目前这颗卫星正在进行全面的在轨测试。星上的搜救有效载荷也将在近期开机。

8月22日发射的第5和第6颗“伽利略”卫星被送入远地点25900千米、近地点13713千米的扁长椭圆轨道。第5颗卫星用17天时间开展了总共11次机动,逐步将近地点抬高了超过3500千米,使轨道得到一定的圆化。新轨道还使卫星遭受的辐射暴露大大减少,从而可保证长期可靠工作,并使星上的地球敏感器能连续使用,主天线能保持指向地球,导航有效载荷得以开机。第6颗卫星也将进行同样的抢救机动,使其进入同一轨道面,但将位于地球另一侧。这两颗卫星是否将纳入“伽利略”星座以用于导航和搜救目的将由欧盟委员会根据测试结果来决定。(江山)

英公司宣布众筹探月项目

英国球任务有限公司希望能充分利用公众高涨的科学和空间探测热情,通过众筹方式筹集到近100万美元的经费,开展最终将耗资10亿美元的一项私营月球着陆器任务。这家公司要开展的任务称为“月球任务一号”,拟在2024年发射,兼具科学探测和大众科普双重目的。它希望能借助“敲门砖”众筹网站在一个月内筹得94万美元,用以支持开展方案论证工作。筹资活动在前12小时已筹到超过7.5万英镑。

按其设想,重1吨的“月球任务一号”探测器将降落到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该盆地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一个撞击坑。探测器的钻探设备将从至少20米深处采集分析用的岩样,最大采样深度可达100米。探测器上还将携带一个“时间舱”,将埋到钻探形成的钻孔内。时间舱内将存储有关人类的公共信息档案,月球任务公司也打算向个人出售舱内空间,用于存放他们的照片、视频或其它数码信息。该公司认为,通过出售时间舱空间将能解决任务的很大一部分经费。“月球任务一号”将不会把样品送回地球,但可能具备把钻得的岩样存放起来以由未来的探测器取回地球的能力。(阳光)

三名航天员返回地面

2014年11月10日,俄罗斯联盟TMA13M载人飞船搭载着3名俄、美和欧空局航天员脱离国际空间站并安全返回地面。船上3人是5月底搭乘联盟TMA13M飞船抵达空间站的。目前站上仍有3名航天员值守。(江山)

“阿里安”5发射美印通信卫星

2014年12月6日,阿里安5ECA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美国直播电视卫星公司的“直播电视”14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静地星”16通信卫星。“直播电视”14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采用1300系列平台建造,是一颗20千瓦级的大功率卫星,发射质量6300千克,配备76路Ka波段点波束高清地方频道转发器和18路全国反向直播卫星波段转发器,将定点在西经99度轨位,用于扩展直播电视公司在美国的电视业务,设计寿命15年以上。“静地星”16采用I-3K平台建造,发射质量3180千克,配备12路Ku波段、24路C波段和12路扩展C波段转发器,将采用东经55度轨位,用于满足应急需求,并将加强和支持印国内现有的通信、电视、甚小孔径终端及其它服务,设计寿命超过12年。(江山)

世界观公司小卫星星座项目招标

据悉,拟利用Ku波段频谱和由数百颗卫星构成的非静地轨道星座来开展全球宽带互联网服务的世界观卫星有限公司已向各卫星制造商发出招标书,要求建造640颗各重125千克的卫星。该公司的Ku波段频谱使用计划此前已获国际电信联盟的批准。含发射在内,项目估计将耗资约15亿美元。星座中的卫星将部署在1200千米高的轨道上,每颗具有14吉比/秒的吞吐能力,设计寿命为7年或更长。该项目据称与谷歌公司有关,近日又传出得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的支持。招标文件要求各厂家在12月中旬前作出答复,并要求中标厂家同意组建合资公司,使世界观公司能共同拥有卫星生产设施。

世界观公司设在英属海峡群岛,是由O3b网络公司创始人怀勒创办的。根据国际电联的监管批文,世界观公司有约2吉赫的Ku波段频谱供非静地轨道系统使用。该公司提出的初步服务开通时间是2019或2020年。(阳光)

NASA批准ICON项目转入研制

2014年11月12日,NASA宣布批准“电离层联系探测器”(ICON)项目转入研制阶段。这颗小型太阳物理学卫星于2013年被选定为“太阳物理学小型探险者”计划下的任务,配备4台仪器,拟不晚于2017年发射,将用两年时间研究电离层。电离层是距地球表面约90到900千米的一个区域,其中充满带电粒子,会导致卫星无线电信号中断。不含发射和运行,ICON的研制费用封顶为2亿美元。它将采用轨道科学公司的“低轨星”2平台建造。这种平台设计寿命至少为5年,曾用在NASA多颗科学卫星上。(阳光)

空客获美飞船服务舱建造合同

2014年11月17日,欧空局同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签署了一份固定价格合同,为NASA建造 “猎户座”载人飞船的服务舱,发射时间为2017年底或2018年初。合同价值4.88亿美元。按合同,空客将设计并建造一个服务舱,并建造第二个服务舱的部件,从而使欧空局以实物方式付清其2017年~ 2020年应向NASA支付的空间站维护费用。该服务舱将具有推进、电力和温控功能,并安装某些生保系统部件。它将以欧空局“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船为基础来建造。欧空局此前通过发射5艘ATV飞船支付了其2017年前需承担的国际空间站8%的一般性运行费用。(江山)

德同意放弃“阿里安”5升级项目

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国务秘书兼政府航空航天政策协调员齐普里斯近日表示,德政府已同意放弃研制“阿里安”5火箭一个升级型号的要求,转而支持研制将大量沿用“阿里安”5技术的下一代“阿里安”6火箭。这项决定结束了两年多来让欧空局备受困扰的一场僵局。德国曾认为,“阿里安”5ME升级型号风险要低很多,所以更应早些批准研制。“阿里安”5ME基本上是在现役“阿里安”5的基础上改用一种新的能多次点火的上面级,运载能力将提高约20%。法国则力主批准“阿里安”6项目。“阿里安”6将分两个型号。“阿里安”62型将主要用于向中低轨道发射政府卫星,而较大的“阿里安”64型则将主要面向商业市场。欧空局局长多尔丹称新的“阿里安”6项目模式将迫使工业界承担与商业市场相关的风险,即政府将不再为保证发射服务业不亏损而提供年度补贴。作为回报,政府将保证按所定价格年均用“阿里安”6发射5次,保证工业界有足够的业务来自行在商业市场上竞争。(江山)

两事故连发暴露出美监管部门资源不足

美国联邦航空局商业航天运输办公室(AST)对不到一周内接连发生的两起发射事故采取的低调方式赢得了工业界称赞,但一些人担心同时开展两项调查可能会让这个小机构难以应付。该机构为轨道科学公司“心宿二”火箭2014年10月28日的发射发放了许可证,还为升高复合材料公司发放了太空船二号的试飞许可。“心宿二”在起飞后数秒即告失败,而太空船二号则在2014年10月31日试飞时失事,造成两名飞行员一死一伤。AST正在配合这两起事故的调查。“心宿二”的失败调查由轨道科学公司牵头,太空船二号事故调查由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牵头。因此,AST在两项调查中都处在幕后。一些商业航天运输业人士担心,同时开展两项调查将使AST出现资源紧张。AST 2014年的拨款为1600万美元,2015年申请额是1660万美元。人们担心AST的预算和人力将不能适应轨道和亚轨道发射日益增多的形势。(阳光)

日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

2014年12月3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第二个小行星采样回送探测器“隼鸟”2。“隼鸟”2探测器重约590千克,科学目标是研究太阳系内存在的原始有机物及其与生命的关系。虽然构形与“隼鸟”相似,但配备了一些新型小行星研究设备。本次发射还搭载了3颗小型卫星。

“隼鸟”2的探测目标将是编号为1999 JU3的小行星。 “隼鸟”2将在2015年底进行一次地球飞越,借助地球引力提速,然后在2018年年中抵达这颗小行星,在那里逗留并开展一系列高难探测和采样后,于2019年底启程返航。若一切顺利,探测器将在2020年底携带样品返回地球。同“隼鸟”一样,“隼鸟”2项目也涉及很多国际合作。它仍将依赖NASA的“深空网”地面站网络来帮助对探测器进行跟踪。探测器的返回舱仍拟在澳大利亚着陆。含发射在内,整个项目耗资289亿日元。

除从轨道上开展研究外,“隼鸟”2还将在1999 JU3小行星上部署3辆小型跳跃式漫游车和一个由欧洲提供的着陆器。这些漫游车和着陆器都将在小行星表面上独立工作,获取有关其成分和演化史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隼鸟”2。3辆小漫游车统称为“米涅瓦”2,而由德国宇航中心提供的着陆器则称为“吉祥物”。此外,探测器本身也将3次降落到小行星表面上,每次都会把采集到的物质样品放到单独一个舱室内送回地球。(江山)

谷歌12亿美元租下NASA莫菲特机场

谷歌公司的子公司行星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以11.6亿美元租下NASA位于加州湾区的莫菲特联邦机场,租期60年。行星风投公司还将对机场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号机库进行翻新。NASA官员称,除租金外,这项租赁还可为该局节省每年630万美元的运行费用。

行星风投公司对该机场投资将超过2亿美元。机场上设有二号和三号机库、两条跑道、一座飞行操作大楼和一块私人高尔夫球场。行星风投公司将对全部3座机库进行整修,将其作为研究设施,以期开发空间探测、机器人和其它高技术领域的新技术。(阳光)

美警告欧盟勿强制使用“伽利略”

美国政府已向欧盟发出警告,称给“伽利略”导航定位系统任何优惠待遇都很可能违反美欧签署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美政府官员尤其担忧欧盟正在权衡就航空、车辆事故报告和应急呼叫监管做出设备方面的强制规定,认为这可能使天平发生有利于“伽利略”而不利于美GPS设备的倾斜。美国和俄罗斯均已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网络。中国的“北斗”系统除定位、导航和授时外还具备短报文发送功能,现已在亚洲开通使用,两年内将实现全球覆盖。“伽利略”将在本年代末之前实现全球覆盖。印度和日本已发射了广域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已签署了WTO的《政府采购协议》。该协议规定不得采取监管歧视。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还未签署该协议。(江山)

弗州可能争取联邦经费修复发射场

弗吉尼亚商业航天飞行局官员纳什称,轨道科学公司“心宿二”火箭2014年10月28日的发射失败给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发射场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情况仍在进行最终评估,预计修理费用可能不超过2000万美元。来自弗吉尼亚州的两名美国参议员同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可能寻求联邦经费来解决修理费用问题。

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位于沃洛普斯岛上NASA沃洛普斯飞行设施南端,由弗吉尼亚商业航天飞行局监管。本次发射在0A号发射台进行。火箭起飞不到15秒便出现发动机故障,随即坠落在发射台附近并爆炸。纳什说,拟开展的很多修理工作涉及发射台混凝土和其它结构破坏以及管路和相关系统。最明显的破坏是发射台周围的4座避雷塔,其中两座倒塌,另两座可能也需更换。其它很多关键设备则逃过一劫,所有储罐和水塔似乎都还完好。(阳光)

欧空局部长会议就相关项目出资达成一致

2014年12月初,在由欧空局各成员国主管航天的部长参加的会议上,各成员国同意研制新一代“阿里安”6火箭,以此来保证欧洲在全球商业发射市场上的份额。它们还同意对现役“织女星”小型运载火箭进行改进,并为2017年前的国际空间站使用工作提供经费。空间站经费包括为NASA第二艘“猎户座”深空探测载人飞船建造服务舱尚欠缺的费用。这艘飞船定于2017年飞往近月空间,执行一次不载人任务。会议通过的一揽子开支中还包括为继续开展欧俄合作的“外空火星”探测任务、尤其是2018年发射一辆欧洲漫游车提供充足的新经费,并包括一系列通信项目的经费,其中涉及同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和欧洲通信卫星公司这几家商业卫星运营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阳光)

DARPA拟借商业卫星“快递”军用有效载荷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近日发布了一种标准化卫星部署系统的接口要求,希望能用这种“有效载荷轨道投送”(POD)系统让军用有效载荷能搭乘商业通信卫星上天,并在静地轨道或其附近予以投放。该机构称,这项技术最终将带来“静地轨道联邦快递”能力,使高轨道空间投送变得更加便捷。它希望最终通过一次降风险飞行来验证这项技术。 静地轨道是绝大多数通信卫星所采用的轨道。同国防部的卫星发射相比,商业卫星发射相对频繁,价格也较低。POD系统有可能把有效载荷搭载机会转变为搭乘机会。DARPA称每个POD的大概尺寸将是0.4米×0.5米×1米,可携带68千克~10千克的有效载荷,将通过一个标准化接口安装到搭载卫星上,然后在所要求的轨道上予以投放。(江山)

首个太空3D打印件诞生

2014年11月24日,国际空间站上的一台3D打印机打印出了首个部件。这为未来航天员在飞船和其它星球上打印所需备件迈出了关键一步,有望让人类迎来地外制造的新时代。站上这台打印机由加州太空制造公司设计建造,是NASA和太空制造公司“3D打印”合作项目的一部分,9月份由太空探索公司的“龙”货运飞船送到站上,11月17日由站上航天员安装到“微重力科学手套箱”内。它打印出的首个部件是一个挤出机板,属于打印机的一部分,尺寸7.6厘米×3.8厘米×0.6厘米,上面带有太空制造公司和NASA徽标。打印工作花了1个小时。

“3D打印”项目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轨鉴定3D打印技术,保证其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工作。站上打印出的试制品将同这台打印机发射前在地面上生产的同类样品进行比较。项目的第二阶段将把重点放在站上打印件的实际使用上。NASA对3D打印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这项技术可降低航天飞行成本,并为更大胆的载人探测任务创造条件。太空制造公司也认为这项技术有很光明的前景。(江山)

猜你喜欢

欧空局空客轨道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欧 盟
推荐书目《中国轨道号》
欧空局火星探测任务有望9月发射
欧空局考虑提前发射哨兵1C卫星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空客公布3月订单和交付情况
欧空局将招募“残障航天员”
空客在新加坡开设新园区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