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黄段子的唐僧
2015-01-06马伯庸
马伯庸
会讲黄段子的唐僧
马伯庸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里面,除了《红楼梦》是原创之外,其他三部都是先在民间进化了许多年,被无数民间艺人反复修改。这些故事在流传期间,会衍生出各种不同于主流的奇葩版本,让读者感觉既陌生又熟悉。
《西游记》虽然是明代吴承恩所著,但在他之前,《西游记》的雏形却早已成形,相关故事如同杂草一样在民间艺术领域野蛮生长。元末明初有一位杂剧名家叫作杨景贤,他博采民间诸家之长,汇成了一部杂剧版《西游记》,成为吴本之前最完整的西游题材作品。
杨版《西游记》的开始,不是讲石猴出世,而是讲唐僧的江流儿来历。陈光蕊赴任途中被杀,妻子将婴儿抛入江中,被金山寺老和尚所救。陈玄奘长大之后,为父报仇。故事讲到唐僧动身前往西天,长安市民纷纷过来送行,都希望唐长老能说几句临别赠言。唐长老文采不错,对不同的人寄语不同。比如对官员,他说:“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忠孝两全,余无所报。”对一个做斛斗的匠人,他说:“十合一升,十升一斗。量尽大仓粟,人心犹未朽。万事休将一概看,自然寿算能长久。”然后又来了一个妇人,说是开洞的,有点隐晦又有点淫秽,这难不倒唐长老,赠言道:“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长。阴阳配合,不分霄壤。豆有豆畦,麦有麦垅。豆麦齐栽,号曰杂种。咦!能将夫妇人伦合,免使傍人下眼看。”
没想到这版里的唐长老不是老古板,连黄段子都会说。
比唐长老来历更神奇的是孙悟空。
杂剧版的孙悟空,可不是什么孤家寡人的石猴。他一登场就自报家门: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热热闹闹有一大家子人。而且他还有老婆,是被掳回来的一位宝鼎国公主。
介绍完家门,孙行者还不忘显摆了一下自己的能力:“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摆锡鸡巴。”鍮石就是黄铜,摆锡是水银掺锡,黑中透亮。具体形象你们可以自己脑补。
师父讲黄段子,徒弟是大流氓,这一对奇葩师徒就这样碰到了一起,高高兴兴踏上了取经路。后来二徒弟猪八戒出现,他的来历也不一般,乃是“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生于亥地,长自乾宫。搭琅地盗了金铃,支楞地顿开金锁。潜藏在黑风洞里,隐显在白雾坡前。生得喙长项阔,蹄硬鬣刚。得天地之精华,秉山川之秀丽,在此积年矣,自号黑风大王”。
听着词儿是不是很熟悉?《水浒》里鲁智深圆寂前的一段偈子,和这段自叙就有这么一点传承的关系。
接下来几段大戏,比如女儿国、火焰山、红孩儿等等,无不充斥着色情寓意,师徒、妖怪乃至佛祖动不动就开黄腔儿,讲脏话,市井气息浓厚得很。
但是,别看这部元杂剧粗俗不堪,论起禅意和讽刺意味,可不在吴本《西游记》之下,甚至结局还更高明些:唐僧师徒四人抵达灵山,取到真经,准备回东土了。佛祖忽然开口说道:“孙、猪、沙弟子三个,乃非人类,不可再回东土,先着三个正果。我佛座下弟子四人,送你到于东土。”
这个佛祖,眼看大功告成,居然公然排挤走了三个实干派,空投了四个亲信来截留胜利果实。这毫不掩饰的手段,可比吴本里的行贿紫金钵盂更露骨。
三个徒弟回不去,只好跟师父在这里告别。三人轮流上前,跟唐僧叙别。三个徒弟说完之后,纷纷圆寂。唐僧亲自拿起火把说:“三个徒弟都圆寂了,贫僧与他作把火。四个西行一个归,三个解脱是和非。”
每次读到这里,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番景象:灵山脚下,三个亲密战友纷纷与唐僧告别,然后一个个含笑圆寂,退场而去。原本亲密无间的取经队伍,只剩下唐僧一人孤独地肃立。
虽然戏里说孙、猪、沙三人是得了解脱,不是死亡;虽然后面还有三折唐僧回东土讲经的大戏,但已经和他们无关。比起吴承恩大团圆式的结局,这个结尾格外让人惆怅。
(赵凯摘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