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5-01-05涂其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涂其全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髌骨下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张力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钢丝内固定,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较快,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改良张力带;髌骨下极骨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1-0052-01

髌骨下极骨折在临床较为少见,多表现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相对较小,同时下极应力相对集中,是较为特殊的髌骨骨折,因此手术方式对患者膝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临床治疗移位不明显髌骨骨折患者多采用石膏治疗,而出现明显移位的髌骨骨折患者则需手术治疗[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男47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396±52)岁。其中32例跌伤,20例车祸,14例坠落伤,髌韧带损伤17例。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受伤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前方做纵切口,一次性切开,保证髌骨中部至胫骨结节充分显露,采用从损伤侧的髌正中及胫骨结节处由外向内分别穿刺入20克氏针,然后在髌韧带前方用双股08~10mm钢丝“8”字固定两枚克氏针的末端,将患者膝关节屈曲至30°后拉紧钢丝,从而形成张力带,对髌骨下降高度进行控制,保证下降后髌高与髌尖-胫骨结节比为1∶1,从而替代受伤的髌韧带或髌骨下极的生理功能,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后,关闭关节囊,并对切口逐层缝合,缝合修复损伤的髌韧带。对照组患者采用钢丝内固定法治疗。

术后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引导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训练,从而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形成血栓。术后2天后可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每天2次,以患者无明显疼痛为宜,逐渐增加角度,术后14天后拆线,患者同时进行主动功能训练,避免发生股四头股萎缩及关节僵直。

13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记录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是否出现疼痛,记录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疗效判定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评价患者术后康复情况。优:膝关节功能恢复,关节面解剖完全愈合。良: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偶尔出现轻微疼痛,或者伴随关节面阶梯2mm。中:膝关节屈伸可至健康水平,然而下蹲较为吃力,膝部出现明显酸痛,或髌骨关节面阶梯3mm。差:其关节可屈曲90°或无法屈曲,无法完成下蹲动作,膝关节常出现明显酸痛,髌骨关节面阶梯3mm。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38±75)天、(316±29)天,对照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09±56)天、(408±3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48%,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优良中差优良率

观察组3312(364)16(484)5(152)0(0)28(848)

对照组338(242)13(394)9(273)3(91)21(636)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出现1例内固定移位,2例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为91%;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出现2例内固定移位,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四肢骨折,由于骨折位置的不同,治疗方式亦不同。髌骨是膝关节重要部分,髌骨骨折会导致患者功能受到较大影响,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手术治疗主要以恢复患者正常膝关节生理功能为主,主要方法有髌骨爪、钢丝、钛缆、张力带、螺钉固定等[2]。本次研究采用改良张力带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姜义信,王彦,张吉朝,等.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5):2311-2312.

[2] 张德.髌一胫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J].江西医药,2011,46(02):138-139.

(收稿日期:20131117)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临床观察
逆流挽舟法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
温肾活血泻浊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祛疣汤泡洗治疗疣病毒临床观察
难治性强迫症给予喹硫平及氯咪帕明的临床干预观察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
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9例临床观察
中医内外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