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视角下的“第一夫人”

2015-01-05张燕杰刘芹

文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异同第一夫人

张燕杰 刘芹

内容摘要:近年来,第一夫人在外交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上升,“第一夫人外交”受到越来越多重视,近日,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女士也受到世界的关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史无前例的。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第一夫人”这一角色的相同和异同,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外交 异同 文化根源

第一夫人(First Lady)指一个国家元首的妻子,或一个国家、联邦州领导人的妻子,如果领导人的配偶因其他原因不能胜任第一夫人的礼仪角色,亦有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寇针,2013)第一夫人是对国家元首夫人的尊称,并非公职,是一种礼仪和形象的存在,该词来源于美国。近年来,“第一夫人”在外交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现象在美国尤为显著,“第一夫人外交”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共十八召开,我国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人们在关注新的国家领导人会制定何种政策的同时,第一夫人彭丽媛女士优雅、大方的形象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中国的第一夫人和西方的第一夫人同为女性,同为元首夫人,自然有其相似的地方,但她们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也有不同点。

一.“第一夫人”来源及其职责

“第一夫人”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美国。19世纪中期,詹姆斯·布坎南担任美国总统时期,“第一夫人”被确定作为总统夫人的称呼,后被推广至全世界,特指国家元首的夫人。第一夫人”并非公职,是一种礼仪和形象的存在,通常体现在陪伴元首接待来宾或出访过程中,后成为首脑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情况下第一夫人也可作为“总统代表”单独出访。

美国“第一夫人外交”源远流长,也出现众多为民众耳熟能详的第一夫人。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曾代替总统到欧洲慰问伤员,开创了“第一夫人”外交的先河。冷战时期,肯迪尼总统夫人杰奎琳凭借其时尚美丽的外表,精湛的语言功底,受到赫鲁晓夫等领导人的赏识,缓和了与苏联等国的僵持关系。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更是政治的狂热追逐者,帮助丈夫拉取选票,赢得大选,后来又成为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国务卿。现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出身名校,精明能干,出访墨西哥、南非、中国等国,建立了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与国家元首展现的干练、刚毅相比,第一夫人作为国家的亲善大使,在外交舞台上展现其柔美的一面,展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反观中国历史,对国家领导人的夫人关注相对较少。民国时期,国母宋庆龄以及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是大家较熟悉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毛泽东的夫人江青,但她进行“四人帮”活动,以反面教材出现,接下来几位领导人夫人,民众对其关注甚少,而新一代领导人夫人彭丽媛女士,却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

二.中西“第一夫人”的相同点

首先,虽然“第一夫人”的身份比较尊贵,但她还是一名女性,只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受到更多关注的女性。总体来说,不管中国的第一夫人还是西方国家的第一夫人,她们都从属于总统或国家元首。尽管她们在外交舞台上的地位显著,但她们的外交权利基础十分薄弱,缺乏明确的法律和制度支撑,完全依赖于总统授权。“第一夫人”这个名词大家都很熟悉,但对她们的职能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美国历史上,“第一夫人”角色一直如此,中国更是如此,从古代的皇后到现在的领导夫人,她们都是从属于她们的丈夫,地位低下。

其次,第一夫人参与外交,但她们没有参政权,她们多关注的是教育、妇女的权利、文化、环保、慈善等话题,不涉及敏感的政治议题,展示的是柔美的一面,作为男性政治家在外交中展示智慧、力量等强硬一面的补充。如米歇尔在随奥巴马访问亚洲四国期间,关注印度的孩童,与中国西安的民众一起扭秧歌,踢卷子等,都在传达善意。彭丽媛女士作为第一夫人,首次陪同习近平主席出国访问,她得体的着装、优雅的气质,掀起了“丽媛style”热潮,这些是国内外媒体报道的焦点,同时,与米歇尔一样,彭丽媛女士也关注着儿童、教育、环境这些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方面,并非参与政治。

造成全球范围内第一夫人这种从属地位的原因主要是女性并没有彻底的解放。有史以来,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多是待在家里,做一些琐碎细腻的工作,在中国历史上,更是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严重束缚了女性,导致其从属地位。尽管女权主义运动发展较快,尤其在西方国家,妇女对自身权利如选举权的争取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但女性彻底解放、与男性平等这一目标的实现还为之尚早。同时,女性自身的觉悟还不够,长久以来根深蒂固文化的影响,导致大多数女性没有意识到要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女权运动的争取者还只是少数。另外,女性的母性意识强烈,有孩子的女性都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家庭和孩子身上,这也是造成女性从属地位的一个原因。

三.中西“第一夫人”的不同点

到目前为止,美国历史上有43位“第一夫人”,尽管她们的年龄,性格,学历各有差异,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帮助丈夫赢得大选,入主白宫。例如:埃莉诺·罗斯福为其丈夫东奔西走,发表演讲,成功当了总统的眼和腿;南希·里根在竞选早期,亲自插手解决为争夺控制权而引发的争端,俨然是总统的左膀右臂;尽管希拉里·克林顿早有政治野心,但还是退居幕后,为其丈夫竞选奔走,拉取选票;就连曾经与布什达成协议(决不发表任何政治言论)的劳拉·布什在总统竞选的关键时期也从幕后走向台前,进入美国的政治斡旋;现任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更是活跃在各种政治场合,发表演说,配合丈夫的工作。由于她们活跃在民众视野中,她们的生活也受到高度关注。反观中国,主席夫人似乎很少被人们关注,甚至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第一夫人”是谁,人们的焦点只停留在主席身上。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中,除了武则天,唯一一位女皇帝,却也是昙花一现。历朝历代都有皇后,用现代话说,就是“第一夫人”,但是真正有作为的却很少,她们永远身在后宫,做一个温柔贤良的女人,盼着丈夫的宠幸。民国时期,被大家了解较多的,可能就是宋美龄和宋庆龄两姐妹。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主席夫人江青,算是个有政治头脑的女性,可惜因为参加“四人帮,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反面教材。接下来几位“第一夫人”,被了解的比较少,直到最近,彭丽媛女士的闪亮登场,似乎让人们对中国的“第一夫人”有了更多一点的认识。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的“第一夫人”远没有美国“第一夫人”受到的关注多。

其次,中国的“第一夫人”们都比较含蓄,进行演讲这类的活动比较少,就拿比较受关注的彭丽媛女士来说,她也是以其美丽大方的形象受到关注。与现在的美国第一夫人马歇尔相比,她的活动幅度相对较小,米歇尔为奥巴马总统的竞选进行煽动性的演讲,举行慈善活动等等活动,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文化根植于“儒道”文化中,强调男女阴阳互补,相互协调,确定了男尊女卑的规则,要求中国女性遵循“三从四德”的原则,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文化根源造就了中国女性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角色。流淌在女性血液中的这种思想让女性不会过多的想要在政治场合抛头露面。而西方文化来源于基督教文化,认为人人生来平等,所以,西方女性积极斗争,争取自己的权利,这也是西方女权运动比中国发展快的原因。第二,中国文明发源于农耕文明,是“家”文化,人们追求整个家庭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家庭关系中,大家根深蒂固的坚信“男主外,女主内”,因此,女性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家里,相夫教子。西方文明发源于牧业文明,是“社区”文明,比较开明、开放,注重与人的交往,与中国女性的含蓄相比,西方女性更加张扬,这也就成就了“第一夫人”们比较愿意参与政治事件,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最后,关注度与媒体的发达程度有关,西方媒体更加发达,媒体传播能力更强,因此,对第一夫人及其她们的生活有更多的报道,人们对她们的了解也更多。

四.结语

“第一夫人”是个特别的身份,“第一夫人外交”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作为女性,中西“第一夫人”有相同之处,但由于根植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之处,受到的关注也不相同。与美国的“第一夫人”相比,中国的“第一夫人”似乎更加沉寂。

参考文献

1.费大鹏(2013).“第一夫人”如何登上世界舞台[J].决策与信息,5,64-66.

2.寇针(2013).女性主义视角下第一夫人解读[J].社会观察,7,165-166.

3.李英(2003).含蓄,抑或张扬--异域交际中的文化视点[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16,45-48.

4.陆秀兰.西方女性强势与中国女性弱势的原因探究[J].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5.冉平(2007).美国第一夫人与总统竞选[J].今日湖北理论版,1,65-66.

6.师凤莲(2009).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J].工会论坛,15,65-66.

7.赵可金(2013).女性角色与国家使命:“第一夫人”的外交角色研究[J].国际

观察,6,15-20.

8.施旻.文化视角与中国传统女性角色的定位[J].1994-2014 China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作者介绍:张燕杰,上海理工大学外语系研二学生;刘芹,上海理工大学外语系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测试与教学以及语料库研究)

猜你喜欢

异同第一夫人
画中有话
梅兰妮亚第一夫人消极怠工?
伊万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儿”还是另一个“第一夫人”
浅论唐墓室壁画与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公共外交中“第一夫人”的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