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5-01-05任春娃

文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语文课堂教学

任春娃

内容摘要:创新意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创新为目标,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励学生在勇敢质疑、大胆想象中培养的创新意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要发展,教育必优先。教育可持续发展必在创新,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创新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育体系。这种教学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创新型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创新型教学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揣摩、探究,自己去获得知识的结论,从而培养浅析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教材的设置,还是大纲的要求,都含有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挖掘,通过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完善,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定趋势,也是现代人才发展的根本需要。

一.积累基础知识,是实现创新能力的必要基础

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继承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支撑点和有效工具。我们提倡的创新,提倡的素质教育,没有基础知识是不行的。实践证明没有充实的知识营养,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具备一定浅析和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后,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一文中,换成是“你”,“你”还会想出更好的方法来喝到这瓶中的水么?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可以用吸管将水吸出来,虽没考虑到乌鸦没有人类的吸管,但这对于学生想象思维的开拓是大有裨益的,要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学习兴趣、善于保护,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思维,兴趣是和情感相扮相随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势利导,叩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引起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想学、爱学。在充满活力的自主性活动中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赞扬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鼓励赞扬为主要的评价方式,而不能用一个成人的视角去苛刻地批评学生。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完善,过分的批判会在其心理上留下阴影,严重者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在新课改的标准下,教师要常用鼓励性的评价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启。这样创新意识就得到了保护,激励,提高。

三.想象思维,是实施创新能力的思维训练

通过朗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这种方式在学习古诗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景、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各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可将音乐融入语文,运用音乐,启发想象,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海底世界》一课中,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边放课文录音,边放一曲有海浪、海鸟、海底动物叫声的自然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样他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景色,摸到了形状各异的矿石,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之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所闻所感写下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去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四.提倡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手段

要创新就必须质疑,而批判思维是要冷静的对待客观事物进行冷静的评价,表现为不轻信、不随波逐流。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应该是提倡的,但这种质疑必须是科学的,有浅析的。指导学生质疑,可以在讲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获得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去进行积极的思考,将疑问式教学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例如,在教学《称象》一文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除了曹冲的办法以外,同学们还能想除别的方法吗?让学生结合现代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展开创造性的设想,让历史走进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启发学生去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创新教学方式,改“教学”为“导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足学生学习民主权;创新课堂提问设计、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创新学习方式,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顺利地应对新的挑战。

总之,教学中应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气氛,激发兴趣,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进行发明创造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陇阳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