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然栀子黄上染真丝纤维的研究

2015-01-05徐梦雪陈艳娟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丝织物百分率栀子

陶 然,徐梦雪,陈艳娟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天然染料凭借其无毒、无害、与环境友好和生物降解性良好等特性,一直被世人所关注[1],很多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抑菌和防紫外线等功效,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加以研究,天然栀子黄色素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类的藏花素和藏花酸,还含有环烯醚萜苷类的栀子苷以及黄酮、绿原酸。藏花素溶解性好,着色力强,金属离子、酸、碱和糖等对其色调基本无影响,在pH l~14范围内呈鲜艳的黄色,具有较好的着色性能[2~3],上染真丝织物类似于酸性染料染蚕丝,文章采用天然栀子黄对真丝织物进行后媒法染色,以进一步提高其染色牢度和附加值,从而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的追求[4~5]。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实验材料

真丝织物、栀子黄、硫酸锌。

1.2 实验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锅、722可见光光度计、电子天平、Datacolor测色仪。

2 后媒法染色工艺

后媒染色法:织物2g、浴比(1∶50)当温度升到50℃时将织物放入媒浴中,保温一小段时间(约10min),然后以 0.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保温30min后,降温至50℃时将织物取出放入染浴中,保温一小段时间(约10min),然后以0.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保温30min后,降至室温进行水洗、晾干。

3 吸光度、颜色特征值L* 、a* 、b* 、K/S值及各项牢度测试

(1)L* 、a* 、b* 、K/S值测试:试样折叠6层,用测色仪测定。每块试样在不同部位保持经纬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测3次,取平均值。

(2)A0、A1值:采用722可见光光度计测定;

上染百分率: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按下式计算上染百分率:上染百分率=(1-aA1/bA0)×100%

A0为将染色前的染液稀释b倍后的吸光度;

A1为将染色后的残液稀释a倍后的吸光度。

(3)颜色特征值L* 、a* 、b* 、K/S值:试样折叠6层,用测色仪测定。每块试样在不同部位保持经纬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测3次,取平均值。

(4)皂洗色牢度:按 GB/T 3921-1997测试;

(5)摩擦色牢度:按 GB/T 3920-1997测试;

(6)耐汗渍色牢度:按 GB/T 3921-1997测试;

(7)耐熨烫升华色牢度:按GB/T 3921-1997测试;

(8)耐洗色牢度:按 GB/T 3921.1-1997测试。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试验以硫酸锌作为媒染剂,采用后媒法染色,在最佳媒染工艺条件(媒染剂用量1%、媒染温度60℃、媒染液pH值9、媒染时间30min)下,改变天然染料用量、染色pH值、染色温度以及染色时间从而确定最佳染色工艺。

4.1 最佳染料用量的确定

在最佳媒染工艺条件下,改变天然染料用量进行后媒法染色,得到四块布样,测定相应数据以得到最佳天然染料用量。根据四块布样的数据测量K/S值,L* 、a* 、b* 值。

表1 不同染料用量条件下测得的各项染色指标数据

图1 染料用量的变化对K/S值和上染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染料用量增加时,K/S值变大,试样颜色逐渐加深,可见天然栀子黄的提升性能较好,染色时可以通过增加染料用量来加深颜色,但上染率(%)在染料用量为2.0%(o.w.f)达到最大,所以要考虑生产成本,如果染料用量过多,耗费太高。因此,染料用量选择2.0%(o.w.f)。

4.2 最佳染色pH值的确定

在最佳媒染工艺条件下,改变染色pH值进行后媒法染色,得到四块布样,测定相应数据以得到最佳染色pH值。根据四块布样的数据测量K/S值,L* 、a* 、b* 值。

表2 不同染色pH值条件下测得的各项染色指标数据

图2 媒染时pH值的变化对K/S值和上染率的影响

从表2及图2可知,当提高染浴的pH值时,纤维上电离氨基数量减少,与染料结合减少,K/S值降低,上染率(%)同时也下降,试样颜色变浅。可见栀子黄染色的最佳pH值条件为3。

4.3 最佳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的确定

在最佳媒染工艺条件下,改变染色温度,在相同条件下染色,分别在不同时

间段取出试样并保留残液,根据试样及残液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图3 不同温度下栀子黄上染真丝织物在不同时间段测得的K/S值

图4 不同温度下栀子黄上染真丝织物在不同时间段测得的上染率百分率(%)

4.3.1 由图3可以看出:当染色温度为60℃、70℃、80℃、90℃时的最大K/S值几乎都在上染时间为20min~40min之间。而染色时间为40℃、50℃时的最佳染色时间是在50min~60min之间,且K/S值均小于染色温度为 60℃、70℃、80℃、90℃时的最大K/S值。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平衡。可见,染色过程中适当延长时间,有利于提高染料利用率,但从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角度考虑,最终染色时间选择40min。所以天然栀子黄染料的最佳上染时间是40min。

4.3.2 由图4可以看到:栀子黄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在不同温度下起初都很低,且呈对数函数的趋势走向,不同温度下的上染百分率都是在染色时间是在20min~60min之间达到最大上染百分率。综合对比得出:在上染温度为70℃、上染时间为40min时,栀子黄染料的上染百分率达到最大值:41.43%。

4.3.3 综合图3和图4可知:在70℃ 以前,随着温度的升高,栀子黄色素的上染百分率逐渐增大,70℃ 时上染百分率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温度升高,上染率反而下降。栀子黄染色后的真丝织物的K/S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与上染率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染色温度的升高,染料分子的动能增加,吸附扩散速率增大,有利于染料的上染;但由于栀子黄色素分子量较小,在一定的时间内,只需较低的温度(70℃),便可达到染色平衡,超过这一温度,上染百分率反而降低。故而染色温度70℃时的上染百分率比90℃的上染百分率高很多。由于栀子黄染料上染真丝织物的K/S值的上升与栀子黄染料的上染百分率的增大成正比,另外从节约、环保、绿色生产的角度考虑,得出最佳染色温度是70℃、最佳染色时间为40min。

4.4 最佳染色工艺的确定

结合整个实验可以得到天然栀子黄染料染色的整体最佳工艺(含媒染和染色两部分)

后媒法染色:最佳媒染工艺条件为:

媒染剂用量:1%

温度:60℃

pH值:9

时间:30min

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料用量:2%

温度:70℃

pH值:3

时间:40min

4.5 优化工艺染色后的织物各项牢度测试

表3 栀子黄优化工艺染色后各项色牢度的测试结果

(接上表)

5 结论

1)栀子黄媒染染色适合用后媒染色法,最佳后媒法染色工艺为:媒染剂用量1%(owf),时间:30 min,温度:60 ℃,pH 值9。

2)栀子黄最佳染色工艺为:pH值3,染料用量2.0%(owf),70 ℃,40 min。

3)染色后织物的各项色牢度较高且无明显变化,色牢度等级均在4级以上。

[1]高彦祥,李媛媛.栀子黄色素提取与精制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3):15 -17.

[2]余静,贾丽霞.天然染料应用的现状与发展[J].毛纺科技,2005(4):24-27.

[3]朱月琴,汪媛.天然染料及其染色[J].染整技术,2007,29(6):4 -18.

[4]李亮.真丝织物的天然栀子染色[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3):28-29.

[5]祁珍明,费建文.稀土在栀子黄色素染色羊毛纤维中的应用初探[J].毛纺科技,2010(12):26-27.

猜你喜欢

丝织物百分率栀子
碎片的“温度”——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丝织物研究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清热消暑山栀子
栀子(赵润怀 摄)
六月栀子香
砂的粗细程度的评定
少年情怀,栀子初心
基于距平百分率的万源市气象干旱灰色预测
丝胶在真丝织物防皱整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