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建构的原则及应用构想——基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2015-01-05戴翠萍侯云华王季茹杨学艺张玉领许国莹
戴翠萍,侯云华,王季茹,杨学艺,张玉领,赵 静,许国莹,朱 玲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专业能力是指与特定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能力[1],是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2]。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是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的一种价值评价,科学、合理地设计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地进行这种价值判断的关键,该指标体系的作用是导向、控制、检查和激励[3]。为使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更好地发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作用,本文基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提出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建构的原则及应用构想。
一、建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的首要原则。五年制高职护理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关注护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发展过程,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学生,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收集学生专业能力评价的信息,全面分析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实现从评价学生“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激励学生通过发展缩小与培养目标的差距,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2.阶段性原则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制为五年,前两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三年主要学习护理专业课程,因此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应根据学习过程分两阶段制定,在两阶段中指标和权重各有不同,第一阶段为一至二年级使用,重在学生专业思想、日常行为、学习方法等的养成教育和评价,后三年为第二阶段,重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运用护理程序能力、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等的培养,合理的指标体系及权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客观与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五年制高职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包含很多内容,每一个指标要从实际出发、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观察各个指标不同时期的变化,发现学生在学习态度、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就要求设计的指标要做到两点:一是指标抓住重点,简明扼要,操作性强;二是指标中要求收集的信息容易被观察和了解。
4.科学性原则
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成长、发展过程的多样性,评价必须从多角度、分类别、分层次确定指标,科学地将相关性评价指标合并、归类、分级,舍弃无关紧要的细节内容,以便实施。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评价指标内涵的表述应具有正面导向性、科学性,应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活动起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作用,激发学生职业观念、职业情感和态度。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结果才具有可信度。
5.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原则
绝对评价能对学生的发展状态作出较客观的鉴定,便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状况,学生也可以通过比对既定目标,发现自身发展的差距,从而及时调整、改进。相对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即时发现自已的不足与优势,调整努力的方向,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的实施中应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
6.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定性评价,就是采取经验判断的方法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而定量评价,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定量评价只能起到甄别和选拔的作用,很难评价护理专业学生对病人的关怀、学习态度、职业道德等。护理专业学生能力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对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而对学习习惯、沟通交流合作过程、护理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等方面无法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价因素,需采用定性评价;对某些因素量化后得到的结果再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可使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离开定量评价的定性评价,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使认识停留在模糊阶段;离开定性评价的定量评价虽然可以使评价更具体、更精确,但容易导致评价的不全面[4]。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中指标是多样的,评价手段和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关心评价过程,又关心评价结果,在评价中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交叉互补使用,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评价。
7.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评价主要指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多元化。从评价内容来说,传统的评价只片面注重护理专业知识的评价,很少涉及专业技能,鲜有专业素质的评价,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拓展到知识以外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从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三个维度展开评价;从评价形式来说,采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形成性评价在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中的应用,通过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水平,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法,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者结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多次评价,形成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评价主体来说,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将四个评价主体结合起来,特别重视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评价需要,通过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和发展的自觉需要,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从评价手段上看,包括笔试、口试、评定量表、轶事记录、档案袋评价等;从评价方法上看,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试与平时表现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倡导多种评价手段和多种评价方法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进步和变化。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才能使学生有机会成为优秀。
二、应用构想
遵循以上七个原则,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模型(表1)。
表1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体系的应用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潜力,明晰自身的发展差距,调整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成为可能,以达到评价的教育和促进发展的目的。该评价体系以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评价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评定1次,实施构想如下:
1.加强宣传,转变评价观念
教师是改革的执行者,要实现传统评价向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转变,首先必须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普遍支持,因此要加强在教师中的宣传,引导教师在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理解与掌握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三个维度的变化和发展。
2.设立教育评价机构
(1)各系设立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系团委书记、班主任、相关教师等成员组成,负责评价的实施和监督,并将最终结果在系内公布,审核无误后报学校教务处。
(2)各班成立由班主任、班长、团支书、组长等班组干部组成的评价小组,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汇总学生的自评、组评结果,并在班内公布。
3.多元主体的评价
评价主体针对指标对被评价对象具体评价时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评价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进行评价,首先确定等级,然后在等级标准给定的范围内进行具体打分。优秀:X≥90分;良好:75分≤X<90分;合格:60分≤X<75分;待合格X<60分。
(1)自评:由个人实事求是地给自己打分。
(2)组评:由班级评价小组交流、评价,对每个学生逐项打分,并在班内公布。
(3)师评:由班主任组织授课教师评价。
自评占20%、组评占30%、师评占50%,计算被评价者各指标得分,按权重计算总分,给出各指标及总体发展趋势,并在班内公布。
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在实施中要科学、规范,全体师生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思想上高度重视,本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做好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得出评价的综合成绩时,要及时公布,接受师生的监督,并将相关信息存档。
[1]邵阿末.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江苏医药,2013,39(14):1687-1690.
[2]张敬娟.标准化人员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标准应用研究,2015,(7):33-36.
[3]史万莉.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评价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3):21-22.
[4]刘文良.建构开放式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评价新机制[J].文教资料,2008,(6):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