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分析
2015-01-05沈晗
沈晗
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吉林通化 134001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分析
沈晗
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吉林通化 134001
长期以来,中药制剂一直以其不良反应小、疗效稳定持久的优良特性被国人所喜爱与青睐,但是近年来,“刺五加”事件、“双黄连“事件等中药制剂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中药制剂的安全性遭到人们强烈质疑。该文主要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与讨论,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几点防治对策,旨在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防治对策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散剂、丸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型口服药物与浓缩液、灭菌制剂等供人体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或者穴位注射的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连绵起伏,据统计,关于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在中药整体不良反应事件中所占比例高达72.64%,来势凶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使人们正确了解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现就常见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类型、表现、临床用药与防治对策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 常见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
1.1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据报道,自1997年后的 5年时间内,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相关报告301例,注射剂所占比例为32.8%[1]。此后,中药制剂频发安全事件。在第4期通报的易致不良反应的24类药品中,中药制剂占到1/3。中药制剂实行口服用药,不良发应发生率高达58.5%,静脉滴注或者肌内注射方式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41.5%,鱼腥草、双黄连以及穿琥宁注射液为主要品种。由此表明,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已经成为多发问题。
1.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表现
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超敏反应(55.81%)、发热(12.96%)、休克、中毒、心律失常(3.65%),其他反应(23.93%),例如血压下降、高血压、惊厥、循坏衰竭、瘙痒皮疹等。此外,支伟锋[2]报道指出,部分患者在口服板蓝根颗粒后发生头疼眩晕;给予“湿毒清胶囊”治疗后发生皮疹;“鼻炎康片”用药后处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与反酸便秘等消化系统反应;“心脑清软胶囊”口服有恶心口干反应出现;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异常与晕厥反应;莪术油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促;葛根素可能损害机体肾脏;双黄连与刺五加可致使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1.3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发生时间、给药途径
刘栗言[3]在报告中分析了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73例,提出10种中药制剂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主要药物为鱼腥草注射液(24.66%)、莪术油(16.58%)、刺五加注射液(13.70%)、双黄连注射液(10.96%),参麦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与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所占比例分别为8.19%、6.85%、5.48%、4.11%与2.74%。彭宣文[4]分析了95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认为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6%)占首位,其次为口服药(26.32%),最后为外用药(8.42%)。79例(83.16%)患者的不良反应在当天发生,第2天与第3天出现不良反应比例分别为12.63%与4.21%。48例(50.53%)患者因2联用药发生不良反应,3联以上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有 25例 (26.32%),22例(23.16%)单一用药。黄慧[5]的报道指出,老年与儿童患者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女性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静脉滴注(61%)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口服与肌内注射次之。
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2.1 人为因素
受传统观念与电视广告的影响,人们缺乏对中药制剂的正确了解,认为中药制剂具有无病健身、无副作用的特性,因而许多人乱吃中药制剂,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还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例如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能够引起消化系统反应。此外,部分患者存在盲目用药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某些补药盲目使用。有些患者未严格遵医嘱用药,随意增减药量导致身体不适。
2.2 药物混合
中药制剂不一定全部都是由中药制成,临床中有些中成药含有一定的西药成分,常见的含有西药成分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几种:①降血糖药:有些降血糖的中成药虽然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但是也容易引起变态反应、低血糖或者肝功损害;②抗感冒药:此类药物一般含有抗病毒或者解热镇痛的西药,患者自行购药时若缺乏对该药的正确了解容易造成重复用药;③降血压药:内含芦丁与氢氯噻嗪;④止咳平喘药:含有影响心肺功能的盐酸克仑特罗与氯化铵[6]。
2.3 药材因素
中草药的种目繁多,同物异名或者同名异物的情况多见,容易导致品种混乱,发生中毒。此外,由于中药一般来自外界的自然环境,水源或者土壤中存在农药残留或者有毒元素可降低中药质量。而且,中药炮制时若缺乏正确方法则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例如,雄黄有毒,水飞后能够将药物研磨至极细,降低毒性的同时方便制剂。但是一旦采取加热处理就会使其毒性增加,影响患者身体健康[7]。
2.4 其他因素
现代中药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假药现象,例如,黄柏应由黄皮树树皮与黄果树树皮加工而成,但是有些商贩将一般树皮涂抹成黄色冒充黄柏出售,所用的染料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制成的药物自然存有毒性[8]。假冒伪劣的中药制剂不合乎药材标准,加上患者用药不当或者滥用药物,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强。此外,药物污染也会影响中药制剂的药效。例如蜂蜜无毒,但若蜜蜂采集的是钩吻与雷公藤等植物的花粉,可导致肾损伤[9]。此外,相关部门对中药制剂的安全性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问题缺乏警惕。
3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防治对策
3.1 正确认识中药制剂
以科学态度正确认识中药药理与毒理,纠正“中药无毒”的传统观念。坦言之,多数药物兼具毒性与有效性,现代药物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趋利避害,正确使用中药制剂。我国传统理论认为:“药之效,毒为之”[10],任何药物均有一定的偏性,即使是普遍认为的无毒之药,在使用过程中也要应当避免滥用或者过量使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临床医生需要明确患者具体病情,提高个人认识,根据临床研究与丰富经验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服务,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与患者身体健康。
3.2 做好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工作
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证实易致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的毒性类型,明确毒性发生机制、毒性成分、用药剂量。采集中药原药时应当正本清源,明晰不同的中药品种。由于同种中药通常具有不同基源,而且种类繁多,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当正确区分,避免发生混乱。对于已经知晓的毒性药材应当及时寻找替代品,尽量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例如,关木通的肾毒性强,而八月札茎与白木通则无肾毒性,因此临床中可以八月札茎与白木通替代关木通来减轻毒性[11]。
3.3 加强中药制剂的监督管理
建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检测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及农药残留情况,根据中药材化学成分限量标准严肃处理有害物质超标的药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针对对国内外医学界造成严重影响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分析如何避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完善药监系统中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检测中心,规范、详细、全面的检测督查中药制剂。根据相关规定与法律规范加强中药制剂种植、炮制、加工、经营、使用环节的重点管理。
3.4 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
准确掌握各类中药制剂的禁忌症与适应症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关键。现代人因一味追求快速起效而高度重视西医理论,在使用中药制剂时往往根据西医思维用药,致使多种不良反应出现。因此,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切实遵循中医理论合理用药,注意根据患者体质与具体病情合理选择药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药制剂的有效作用,避免中药成为毒物。对于已知的存在毒性的药物采取替代疗法或者谨慎使用。若必须使用,应当根据药典中明确规定的用药剂量正确、短期、合理的使用;若患者复合慢性疾病或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应当尽可能的避免使用该药,防止损伤肾脏[12]。总之,中药制剂使用期间应当首先思考安全问题,然后再考虑临床疗效。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加强中药制剂的宣传工作,提高认识,最大程度的预防不良反应出现。
3.5 制定药品安全质量标准
首先,完善相关药品的说明书,明确标注注射剂的渗透压值、pH值、适宜滴速及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其次,国家应当尽快制定关于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体系,实行药品上市后综合评价制度,针对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药物组成、功能疗效、质量标准与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最后,发挥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提倡药师参与到治疗计划与给药方案的设计中来,收集中药制剂的安全信息,建立中药制剂临床用药安全信息数据库,方便各个医院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科学的药品信息。此外,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安全知识培训,强化防范意识,保障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与科学性[8]。
中药讲究一人一方、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当尤为注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强针对不良反应的研究、报告与监测工作,充分调动政府、医院与公众的力量,正确认识并且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完善安全质量标准与监督评价,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1]丁佩兰.中药山豆根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26(5):247-249.
[2]支伟锋.240份中成药说明书和23份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11,46(4):289-890.
[3]刘栗言.2007年至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中国药业,2010,22(6):173-175.
[4]彭宣文.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分析和用药管理对策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97-98.
[5]黄慧.丹红注射液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评价——附中药注射剂对心脑血管病病人ADR的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43(11): 107-109.
[6]马秀红.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12(12):21-22.
[7]尹明珊,杨溪琳.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7(2):76-77.
[8]王文.老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及用药安全探讨[J].当代医学, 2011,17(20):128-129.
[9]王玉荣,刘静,黄祥.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26(8):135-137.
[10]Gao Suzhen.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Application of[J].Chinese pharmacy,2011,19(18):1439-1440.
[11]Mo Jianliang.Study on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0,2(35):30-31.
[12]杨林,周本宏.石榴皮中靴质和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18(10):2335-2336.
R286
A
1674-0742(2014)10(b)-0159-02
2014-07-04)
沈晗(1973.3-),男,吉林通化人,本科,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