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015-01-05熊志刚
熊志刚
所谓创新教学,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的。从课堂环境来说,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激活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近年来课堂讨论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可以共同参与,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另外,课堂讨论还可以使信息渠道更畅通,通过思维的互相碰撞,迸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看法,还会使教学气氛变得和谐。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如:举办模拟的记者招待会,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智力竞赛和社会调查等,都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方法。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的培养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要创新,就要学会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勤于思考,敢于钻研,勇于尝试和实践,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教学中,面对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当学生的发言有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否定,那样可能会挫伤学生的探索积极性,甚至会熄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种”。当学生的答案不着边际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支配下积极思考,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要鼓励学生提问
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时,才有创新的可能。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标新立异。没有向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抓住提问的契机呢?
第一,上新课前自定教学目标。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实现从“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而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确定教学目标是实现“我要学”的重要途径。教育家魏书生最成功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愿学、乐学中达成目标。因此,在上新课前,我一般都会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想了解哪些知识,从而自定目标。我会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们开动脑筋,提出了很多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所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第二,在课堂中质疑问难。
“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创新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留时间给学生质疑,说出心中的疑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
四、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希望答案越多越好。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新颖不俗。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第一,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拓展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时,不要设条条框框,不要急于评头论足。
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勇于开拓创新。
第三,要鼓励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分析比较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能增强识别能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灵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大家运用分析比较法。
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学生就能形成发散思维,养成对事物进行多方比较、深入探索的好习惯。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