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制塞上锦绣田园—新时期宁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述

2015-01-05曹雄杨森林

新商务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田节水宁夏

本刊特约撰稿 曹雄 杨森林

绘制塞上锦绣田园—新时期宁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述

本刊特约撰稿 曹雄 杨森林

宁夏人近半个世纪的胼手胝足,矢志不渝的农田水利建设,使塞上锦上添花,山河一新,实现了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

秋末的风饱含着潮湿的霜露、浓重的凉意,像水花一样掠过田野。风霜正浓,万物萧条。田间已收割完毕,谷物全部上场的空旷原野上,一时间布满黑鸦鸦的人群。他们在土黄色的田野里,如蚂蚁般穿梭往来,挖土,拉运,填洼,开沟,修路,挖渠,筑埂。在广袤的田畴里,人喊、马嘶、驴叫。一片片的原野,终于整成了排灌畅通、道路通达、林木成带的水平园田……

这是上世纪70年代,宁夏引黄灌区中宁县枣园地区一幅真实图景。

也就从那时起,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宁夏,为了奠定农业现代化的土地和水文基础,开始了农田基本建设的序曲。

运用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对农田进行综合治理,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将基本农田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农田。是农田基本建设的内涵。

处于黄河中上游的宁夏,是西北主要农作物产地之一。为了发挥农业的优势,建设西部的粮仓,近半个世纪来,农田水利建设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从最初的水土保持,平整田地,机耕条田、水利设施配套;发展到畦田建设,深翻、秸秆还田的沃土工程和管道输水,山区小流域综合立体措施的规划治理和田地整形。从北部川区、南部丘陵延伸到中部地区,终于奠定了农林商品高产基地建设的基础。

这只是历史的开篇,历史要翻开新的一页,将新农村的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生态平衡的优美环境建设,纳入新时期农田基本建设的规划之中。

立足区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与时俱进

根据宁夏北中南三大板块不同的地形地貌、水土和气候特点,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为前提,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总体的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同步、协调发展;旱涝洪渍碱一并整治达标,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合理,灌溉节水效果明显。以建设稳定高产、抗灾保守、节水高效、生态优化的农田和风景优美、环境幽雅、建筑可人、用水安全的新村落和新民居。

宁夏政府于是着力于整合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增加各级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推行激励机制,开展“黄河杯”农建竞赛。仅本世纪2012年,即设立以奖代补资金1亿余元,撬动各地投入资金超30亿元,农建投入超百亿元(中央投资一半以上)。实现了农田基本建设“声势规模更大、标准质量更高、综合效益更好”的目标。

农田基本建设毕竟是农民依靠农业致富的基础工程,也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支农惠农和“一事一议”政策,以农民为主体,坚持自愿和民主决策,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以 “统一调工、轮流整治、均衡受益”。而评优选模、推举典型村组,也有效调动了乡村干部群众参加农建的积极性。

农田基本建设也是一项复合型工程,需要科学技术的与时俱进:这就在于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致力于解决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技术难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形成自主创新的区域特色优势。重点加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栽培、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枸杞新品种选育、园艺与设施蔬菜栽培等学科的建设,使学科的设置和发展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相适应,呈现出一派生机。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使农业种植结构由单一的粮食作物向瓜果、蔬菜、饲草、药材等节水高效型产业转变。

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就是新时期农田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变大水漫灌的历史,变大田灌溉为小畦灌溉,宜稻地区全面推广水稻节水控灌,特色农业种植区加大管道输水灌溉、滴灌、喷灌等技术推广力度。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大力推广穴灌、注灌、坐水点种等高效节水技术。同时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加大渠道、水库除险加固和机电设备改造力度,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安全灌溉。

正确决策和多项措施并举,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下的宁夏,农田基本建设由此出现崭新的局面。

灌溉面积增加,引黄水量减少,农业连年丰收

国家配给宁夏的黄河过境水,和宁夏自有的水源,远不足以满足工农业高速发展和城镇化与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农业作为用水量占全部水指标80%的用水大户,新时期的农田基本建设从灌排设施配套、产业结构调整、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等诸方面。都要以节水为前提。

锦绣田园—彭阳梯田

根据宁夏黄河谷地,中部旱塬、南部黄土丘陵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水利精英们及时推出了分区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思路。北部引黄灌区以节水、排涝、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大挖沟、多砌渠、平整田、植林网、整修路”,建设“沟相通、渠砌护、路平坦、田成方、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打造塞上江南新风貌。因时制宜,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基础,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注重南北高速公路两侧的田园风貌建设、黄河金岸建设、河西总排水干沟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城乡林网建设。完成农田排水畅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众星拱月般围绕大银川的沿黄园田风光带。

中部干旱带以高效节水补灌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重点,围绕“水源、特色”做文章,通过扬黄灌区内部挖潜节水,向外延伸扩展供水,充分利用已建四大扬水工程和库坝水资源,坚持“建水池、修泵站、铺管道、平坝地、打畦田、通自来水”,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着力推进特色节水农业。构建农村饮水安全和旱作高效节水农业保障体系。

2006年至2011年,宁夏引黄取水量由69.06亿立方米减少到65亿立方米,耗水量由35.9亿立方米减少到32.3亿立方米。在灌溉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了引黄水量,保证了农业灌溉,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

南部山区以库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重点,围绕“开源、增效”,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当地水资源,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构建“库坝窖池”联用水模式,开展节水改造,旱作基本农田整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建设。“修水库、筑塘坝、打机井、修梯田、铺管网、通自来水”,着力推进生态节水农业。并因势造型,将水库淤地、坡田、梯田建设,全面铺开。农林牧草相机栽培培育。在稳定山体结构、减少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完成园田建设的总体规划。

仅就近年的一个统计数字看,当年宁夏累计投入劳力8192万个工日,投入机械282.1万台班。新建小型水库9座,修建塘坝210座,新打水窖1.53万眼,新打灌溉机井701眼,新增防渗渠道2.94万公里,加固水库113座,解决了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年均清淤渠道4.1万公里,清挖沟道5万公里,整修农路2.5万公里,建设畦田180万亩,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80万亩,推广激光平地30万亩。累计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60.3万亩、新增旱作基本农田2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24.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19平方公里。

而引黄取水量由2006年的69.06亿立方米减少到2011年的65亿立方米,耗水量由2006年的35.9亿立方米减少到2011年的32.3亿立方米。在灌溉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了引黄水量,保证了农业灌溉。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

干旱、半干旱的山河,依靠引黄、节流、治水,建成了24处超万亩的灌区,灌溉良田745万亩。改良盐碱地217万亩,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的9.75亿公斤已经提高了五倍左右。

宁夏农田水利建设的两个全国标杆

宁夏人近半个世纪的手足胼胝,迭创奇迹的农田基本建设,自然会有“弄潮儿”。这就是率先垂范的先进典型—“彭阳经验”和隆德县梯田建设。

彭阳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流水、风沙的侵蚀作用决定其农田基本建设必须立足于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要做到一步到位,就得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开发;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多元并举;沟、坡、梁、峁、塬,“修山治水、退耕还林、打坝推地、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农、林、草镶嵌配套。整座山、整条沟、整块流域集中立体连片治理,以达到“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景观。

风雨如晦,甘苦自知。已完成的700余平方公里的山野,平整如席的水平梯田245平方公顷,葱茏的林莽达302平方公里,如茵的草场150余平方公里。小流域环境整体改观。松风阵阵,清流涓涓,山野浓彩重抹,新村瓦舍楼房俨然。沟壑川流间,库坝、塘坝、涝池各依地势,含蓄水源,使一个个水塘、水库,若眼波、明镜闪烁。数万眼井窖坐落在村社田间,收集着天落水,补充着水源。92条小流域治理,有效服务于农业发展。“彭阳经验”得以在全国农村推广,真正是实至名归。

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丘陵、沟壑近一千平方公里,分为六盘山阴湿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道区。介于1720—2942米的海拔,5.1℃年的年均气温,仅125天的无霜期,主要集中在7、8、9月三个月、以暴雨形式出现的500毫升年均降水量,使这里自然条件严酷,水土流失面积广大。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成了隆德人的世代梦想。利用地形条件。层层建设梯田,一张蓝图干到底,就成了隆德人的时代首选。科学规划、务实苦干,半个世纪,人修、机修,坚持不懈,5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逐渐建成。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管理措施、开发利用措施相配套,田间道路畅通,规划科学;山巅森林覆盖,陡坡、沟壑林草弥漫,地埂杨柳依依。“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当之无愧。

山区日新月异,引黄灌区的老大难也酝酿着巨变。平罗低洼盐碱荒滩百万亩,也被纳入改良与园田建设规划中。从2013年到2015年,将加大投入,以3年时间连续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完成盐碱地灌排体系建设,解决灌溉难和排水难问题,使改良初见成效;用5年时间,采取生物、环保、农业、管理等综合措施,系统整治盐碱地,合理种植压碱作物或种稻。通过田间灌、沟道排、压碱,提高地力;8年到10年后,实现银北盐碱地的脱胎换骨,使这块处女地生产效益最大化。

从高空俯视塞上大地,丘陵、莽原、黄河谷地,一派妖娆风光。时尚城镇郊外的土地,平整如镜、色彩斑斓。“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高架管道从黄河南岸山峡,若巨人长臂,伸向南面曾经的远古旱塬,分成缕缕细流,使蛮荒的土地变成绿色的平畴。北依黄河的宁夏川,气象一新。温饱已成现实,小康就在眼前。

农村缓解了“灌水难、排水难、吃水难、行路难、环境差”的问题,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的农田水利格局。群众得到实惠,粮满仓,有积蓄,住进窗明几净的瓦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了粮食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

时针式大型喷灌机组进行紫花苜蓿高效节水灌溉

猜你喜欢

农田节水宁夏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宁夏
黑板像农田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