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移民搬迁重在抓好落实
2015-01-04苏琳杰刘永琦
苏琳杰 刘永琦
2013年度,商洛市下达给商州区移民搬迁任务3100户12400人,实际完成3100户11564人,其中:地灾移民620户2318人;洪灾移民313户1163人;扶贫移民1592户5888人(其中:特困户311户1073人,五保户2户2人);生态移民301户1141人,工程移民254户979人,灾毁移民20户75人。2013年建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26个,集中安置2820户10584人,集中安置率91%;统规统建项目22个,统规统建率85%;城镇区域集中安置点14个,安置2308户8904人,城镇安置率74%;4层以上安置点11个,安置2256户8460人(其中高层安置351户),楼房化安置率达73%。目前,集中安置2820户房屋已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分散安置280户980人已迁入新居。
2014年度,商洛市下达商州区移民搬迁任务2500户10000人。全区规划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3个,集中安置2260户8588人,集中安置率90.4%;统规统建项目13个,统规统建率100%;城镇区域集中安置点13个,城镇安置率100%,楼房化安置率达85%;分散安置240户1037人,截至目前,全区13个集中安置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夜村镇古路峪等5个集中安置点692户房屋主体完工,陈塬办事处陈岭村等8个集中安置点1568户房屋主体在建,计划在2015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
产业发展规划得当,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一是2013年26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小配套”项目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安置点基本实现了水、电、路、讯、视“五通”。2011-2013年移民搬迁安置点“大配套”项目按照省政府2013年90次专题会议纪要,已完成对接并全面建设到位。二是按照“产业支撑”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商州区2013年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规划》,26个移民安置点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同时,对2542户搬迁群众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实用技能培训户占当年移民总户数的82%,受训人数达9482人次,颁发培训证2500余份,保证了每户至少有1-2人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三是2013年3100户移民搬迁对象基本信息、安置项目信息、资金信息以及影像资料信息录入工作全面完成并成功上传省信息系统,任务完成率100%,目前移民信息系统运行一切正常。四是2013年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项目备案资料要素齐全,项目审查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和技术规范,已报省市审查备案。
在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过程中,该区始终坚持“三个结合”,突出“六个严格”,做到“三个加强”,确保移民搬迁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一) 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根据城镇建设规划,把移民搬迁与沙河子省级重点镇建设以及大荆镇、黑龙口镇、杨斜镇、腰市镇、牧护关镇等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建成了沙河子柴湾、杨斜镇松云、黑龙口松沟等一批城镇多层安置项目,鼓励、引导搬迁户跨区域进城、进镇上楼安置,着力打造“四办两镇”、大荆、腰市、夜村、杨斜等小城镇集群。不仅有效利用了城镇的公共服务资源,降低了移民搬迁安置成本,还拉大了城镇框架,扩大了城镇规模。二是坚持把移民搬迁与园区建设、旅游景区开发相结合。围绕商丹工业园区、荆河园工业区等布局建设移民搬迁项目,促进搬迁群众围绕工业发展三产、就近就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加快工业强区步伐;围绕田野新型现代农业园、佳骞现代农业园区布局实施移民搬迁,推进土地有效流转,引导搬迁群众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升级改造,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围绕腰市镇江山旅游开发区、杨斜秦王山旅游开发区等布局建设移民搬迁项目,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商贸、旅游、服务、农家乐等致富项目,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三是坚持把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积极推进“两房结合”工作,在优先保障城镇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需求的前提下,整合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安置房“两房”资源,出台政策,拉通对象,回购区城投公司新建的金岸小区360套限价商品房,安置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移民搬迁对象,按照政策标准兑付建房补助,促进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两项工作共同推进、相得益彰。
(二)突出“六个严格”。一是严格政策标准。在搬迁对象确定上,坚持优先搬迁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频发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特困户“四个优先”,对限期拆除旧宅的“两灾”及特困搬迁户奖励一万元,鼓励早日搬迁,消除安全隐患;严守“五条红线”,严格按“三级审核公示”的程序审定对象,严格按户均不超过0.2亩的占地面积供应土地,严格按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三种面积设计户型,严格按不超过1200元/平方米的造价控制建房成本,严格按省上3万、4.5万、5万元的标准兑现建房补助。二是严格领导包抓。区政府9名区级领导包抓移民搬迁重点项目,14个区直部门科级领导驻点包抓后进项目,协调解决困难,包抓项目推进。凡有一个移民搬迁项目的由党委书记包抓,有两个建设项目的,书记、镇长各包抓一个,每个集中安置项目成立“移民搬迁项目建设管理处”,由镇(办)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处长,亲自包抓。对连续三次排名后三位的项目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三是严格项目管理。出台《商州区移民搬迁实施细则》,实行“四项制度”,坚持“六个统一”,即:实行工程管理周例会制度、工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制度、工程质量巡查制度;统一实施主体、由镇办组织实施;统一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统一规划设计、实行区政府打包买单;统一建设方式、实行统规统建;统一建设风格、打造特色新型社区。四是严格资金管理。完善修订了《商州区移民搬迁资金筹集与管理办法》,区上设立了移民搬迁共管账户、镇办设立了移民搬迁资金专户,对所有移民搬迁建设资金实行专账储存、专户管理、封闭运行。资金拨付实行扶贫局长、财政局局长、分管区长、区长“四长”会签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强化资金监管和建设成本监管,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不定期对移民搬迁项目资金进行抽查、检查,坚决杜绝挪用、冒领,以及骗取补助资金现象的发生。五是严格督查考核。根据省市下达的计划任务,及时制定了《商州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细则》,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将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纳入镇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提高所占分值。始终坚持项目建设周督促检查、月排名通报、季观摩互评、年度考核验收的督查考核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六是严格奖惩兑现。对在全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领导及干部优先推荐为后备干部,每年按不低于全区提拔任用人数10%的比例提拔重用。凡因工作不力,影响全区整体工作的镇(办)主要领导,责令辞呈。同时,对项目管理处和承建单位实行同奖同罚。
(三)做到“三加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新形势移民搬迁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了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移民搬迁工作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分管主抓,把区移民办升格为正科级建制单位,将移民办工作人员增加至10名,每个镇办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专职负责,抽调4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干部专职从事移民搬迁日常业务。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区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资金,专用于镇、村干部奖励和移民搬迁工作经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重奖,进一步调动镇、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在全区形成“赶、学、比、超”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业务培训、政策宣传、参观交流、信息引导等形式,消除一切消极因素。专题召开了移民搬迁业务培训会议,部门领导走上讲台当老师,讲解政策,承诺服务;在商州有线电视台开辟了移民搬迁宣传专栏,大力宣传亮点、典型和工作动态,营造舆论氛围;组织有搬迁意愿的群众,赴山阳、汶川、汉中等地参观移民搬迁亮点项目,开拓干部群众视野,激发干部群众工作热情,调动群众搬迁积极性;将移民搬迁项目地点、户型面积、房屋价格、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产业配套等信息通过电视、宣传彩页等形式面向群众和社会公布,让群众知情选择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