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

2015-01-04陈果,周伟东

世纪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复兴历史经验法宝

陈果,周伟东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关于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群众路线既是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又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基础性成果的重要经验,也是改革开放获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因素。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群众路线,什么时候就取得胜利,什么时候偏离群众路线,就会遭遇挫折。

关键词:群众路线;历史经验;法宝;曲折;复兴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先后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件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探索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事,在改革开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三件事要归功于党的领导,主要还是归功于人民群众,因为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

一、群众路线是革命胜利的法宝

群众路线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什么时候坚持群众路线,革命就走向胜利,什么时候偏离群众路线,革命就遭遇挫折,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一)建党初期群众路线思想初步形成

早在建党前夕,毛泽东就在《湘江评论》上大声疾呼:世界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团结就是力量,没有民众的联合,就不会有巴黎公社的斗争,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会有五四运动的兴起。那一代青年,很多都受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在众多西方社会思潮中,许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依靠工人阶级、联合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土地革命的抗争。红军到达井冈山后,毛泽东分析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群众基础,主要是农民。农民受到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有革命的愿望,并且在大革命的影响下,很多农民有了阶级觉悟。共产党通过打土豪分田地,获得了农民的支持,党得以在艰苦的条件下幸存下来,并走到了抗日的前线。当然,在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候,单纯依靠农民是不够的,于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与各阶级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各抗日阶级都团结在党的周围,争取了民心,集聚了力量。1938年10月,毛泽东指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1](P.381)1945年8月15日,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二)解放战争时期群众路线的壮大发展

解放战争中,尽管国民党的力量占有绝对优势,以800万兵力对共产党的120万兵力,但由于它不得民心,内部也不团结,大而不强,屡战屡败,终于败退台湾。而共产党团结一致,广结善缘,依靠人民群众,越战越强,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主要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正是群众的力量决定了战争的胜利。群众路线是无数党员群众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宝贵经验,是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 、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群众路线在革命中产生、发展,还将在建设中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探索为群众路线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又带来严峻的考验。

(一) 建国初期群众路线的延续和发展

两个务必的提出。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P.1439)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抗美援朝与三反五反运动。1950年10月,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全国人民努力发展生产,支援朝鲜。1951年10月开始增产节约运动,同年12月,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1952年2月,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又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1952年10月,三反五反结束,整顿了干部队伍,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犯罪活动,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初期经济建设采取的是和平赎买的方式,即把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私有制经济和平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至1956年,新中国就完成了三大改造,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建立,为社会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 十年探索时期群众路线的曲折

大跃进运动。1958年5月到1960年,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在生产上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为只要大干特干就可以快速地发展生产力,以群众运动代替经济规律,最终破坏了生产力,给自然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一场大灾难。大跃进的教训说明,战争时期,不尊重经济规律,盲目地开展群众运动,会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

四清运动。三年困难使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始反思大跃进的错误,在反思过程中高层出现了意见分歧,毛泽东认为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决定在全国城乡开展一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发展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又称“四清运动”。“四清运动”作为一场群众运动,在运动中出现了很多“左”的东西,打击面过宽,斗争过火,在背离群众路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 文革期间群众路线的歧路

1966年,毛泽东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存在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之前的四清运动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发动一场更大的群众运动,打倒走资派,把权力夺回来。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公开批判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标志文革的全面发动。

红卫兵运动。文革开始后,首先在青年学生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造“牛鬼蛇神”的反,揪斗“走资派”,搞乱地方党委,造成群众之间的派性斗争。红卫兵运动是一场非理性的运动,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激化了社会矛盾,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伤害。

武斗。武斗是指文革中不同造反派组织之间的武装冲突,参与者以年轻人为主,死伤惨重。1966年9月,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文革要触及灵魂,不用文斗,要用武斗。此后,在上海、重庆以及全国各地都发生规模不等的武斗。武斗人为地在群众之间制造矛盾,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很多年轻人作了无谓的牺牲。

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家匆忙乘坐三叉戟飞机,从山海关机场起飞,最终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林彪事件宣告了个人崇拜的破产,也宣告了文革的破产。林彪晚年靠鼓吹个人崇拜爬上国家副主席的高位,对文革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党在脱离群众的路上滑向更深的泥潭无法自拔。个人崇拜和群众运动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群众路线才可以慢慢恢复生机。

三、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中的复兴

改革开放为群众路线的复兴提供了契机。党的思想路线回到实事求是上来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了,党的群众路线也走出了群众运动的死胡同,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一) 改革开放初期群众路线的恢复

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刊登了胡耀邦审定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文章,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真理标准大讨论使全党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回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6月,邓小平会见外宾时说:“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就是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最起码的原则。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老老实实的态度,一点弄虚作假也不行,事物的本来面目用语言是改变不了的。”[3](P.32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意味着群众路线得到了基本恢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11月,该村的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的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先河。1982年元旦,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打破了“一大二公”、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旧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群众路线就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路线正确了,经济改革的序幕也由此拉开了。

十三届六中全会。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指出,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中央专门召开全会,讨论群众路线,这是第一次,说明党对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党长期执政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个“决定”,为群众路线制度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至此,群众路线完全得到了恢复和巩固。

(二) 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群众路线的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2月,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重点阐述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标准完全是符合群众利益的,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是对群众路线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5月,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党和国家对科技、教育和人才的重视,也深刻阐明只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就会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这是历史反复证明了的。

(三) 新世纪以来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历史的基本经验的一次大的总结。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换句话说,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先进生产力也好,先进文化也好,归根结蒂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十七大,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自然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始终是发展的目的、动力和归宿。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群众路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M].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年谱(1979—1997)(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复兴历史经验法宝
学好数学需要掌握四大“法宝”
法宝
解决“面子”问题 “膜”力致胜法宝
魔笼换法宝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