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2015-01-04杨庆华孙成成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6期
关键词:肠梗阻排气腹部

杨庆华 孙成成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杨庆华 孙成成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目的观察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70例患者按照接诊先后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在治疗中的肠胃减压量、手术率、排气时间、治疗时间等,以及治疗后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中观察组24 h后肠胃减压量、手术率、排气时间、治疗时间、中转手术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57%,且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肠梗阻疗效显著,不仅可减短患者治疗时间,也降低其手术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急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疗效 满意度肠梗阻在外科急腹症中属于常见疾病,且发病率较高,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与中医学描述的“肠结”较为相似。中医学认为,肠道为“传化之腑”,司传送水谷,因此可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通降失调,引发痛、胀及呕等症状[1]。西医将由各种原因而导致肠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受阻,不能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在治疗急性肠梗阻的过程中,纠正肠梗阻导致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特别重要,其治疗主要以解除肠梗阻或者切除病变的组织,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通过西医治疗过程中配以胃管注入中药,减少手术,并降低死亡率[2]。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存在腹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查体可闻及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声,站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疾病或者症状;进行治疗之前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以及可能影响本次研究效果者;具有严重的心、肝及肾等损害,对药物代谢具有影响者;属于孕妇、哺乳期间、高龄或者精神病等特征人群者;资料不全或者可能具有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人群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接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7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2013年4月至9月入院者35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入院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4.70±3.20)岁;平均病程(11.08±2.10)d;机械性肠梗阻31例,动力性肠梗阻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7例;阑尾术后12例;长期便秘6例;结肠癌根治术后7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4.90±3.40)岁;平均病程(11.10±1.90)d;机械性肠梗阻32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8例;阑尾术后11例;长期便秘7例;结肠癌根治术后5例;其他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实施禁食、胃肠减压以及灌肠、补液持续治疗,并对患者尿量和引流量进行严格测量,以此确定其每日需要补水量及电解质补给量,并实施灌肠、补液以及预防患者感染的措施,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皮下注射0.1 mg奥曲肽,用药后患者可以自主进行排气并且进流食,症状无反复出现时则停止用药。若72 h后,肠梗阻症状无缓解,或出现腹膜炎症状,有可能导致肠绞窄时,马上手术探查,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未呈现较窄,则继续进行保守治疗,直到症状缓解。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肠胃减压时,采取4 g头孢噻肟钠加2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每日2次,以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在肠胃减压的2~3 h后,经期胃管进行中药注入150~200 mL,夹管2~3 h,以预防患者呕吐,使中药效果充分发挥。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理气宽肠汤:全当归25 g,桃仁10 g,陈皮10 g,青皮10 g,乌药15 g。复方大承气汤:厚朴、炒莱菔子各25~50 g,桃仁15 g,赤芍、大黄、枳壳各25 g,芒硝15~25 g(冲服)。肠粘连缓解汤:厚朴25 g,乌药、木香、桃仁、赤芍各15 g,炒莱菔子15~25 g,芒硝10 g(冲服)。胃管注入150~200 mL,并夹管2~3 h,每日1剂,分2~3次给药。若经中药注入无效则再行灌肠:经胃管进行400~800 mL的2%温盐水或者复方大承气汤注入,并进行200~300 mL点滴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或采取针刺治疗:取患者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穴,行常规毫针刺法重刺激手法针刺,留针15min,留针期间采用重刺激手法行针2~3次,每天治疗1~2次。中转手术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腹痛加重,或变为持续性绞痛;腹炎膜范围扩大;肠鸣音由增强变为了减弱或消失;保守治疗3 d无效。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24 h肠胃减压量、排气时间、治疗时间并作记录进行分析比较;记录分析两组手术率和中转手术死亡率。2)评定分析两组疗效标准。治愈:患者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消失,且经腹部X线检查,无异常情况。有效:患者腹痛症状消失,无呕吐现象,但有轻微腹胀,若进食半流质食物则腹胀加重,肛门排气及排便较少,腹部未出现压痛或反跳痛,经腹部X线检查,无异常或者呈现轻微肠管胀气扩张症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或者体征均无减缓或者反而加重,经腹部X线检查,呈现明显的液平面以及肠管胀气扩张现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4]。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具体分为:总分为10分,9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8分为满意,7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中观察组24 h后肠胃减压量、手术率、排气时间、治疗时间、中转手术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 n 排气时间(d)治疗时间(d)死亡率(%)观察组 3 5 2 . 7 0 ± 1 . 4 0△7 . 5 0 ± 4 . 3 0△0(0)△对照组 3 5 3 . 6 0 ± 1 . 9 0 9 . 2 0 ± 3 . 7 0 4(1 1 . 4 3)2 4 h后肠胃减压量(m L)手术率(%)3 5 8 . 0 0 ± 7 3 4 . 0 0△1(2 . 8 5)△8 9 2 . 0 0 ± 9 9 . 0 0 6(1 7 . 1 4)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后满意度比较 见表3。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肠梗阻是由不同原因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肠内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症状。其主要特点为:主要表现为腹胀,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较为突出特点是肛门停止排气;经腹部X线进行检查,可发现其液气平面较多,并且肠腔内具有积液症状,根据腹部CT进行检查则可发现常闭增厚及肠襻成团,但肠腔内均未出现显影剂;术后肠梗阻主要发生于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的6~12 d内,且症状由轻到重,早期患者可能不自觉[5]。若患有急性肠梗阻,则首先因根据病史及体征、腹部X线检查进行分析判断其完全与否、高位或低位、机械或动力以及单纯或较窄,并且分辨一般粘连或者肿瘤情况,此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重要,因肠梗阻性质不同,其治疗方案也不同,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适应症是患者必须无血运障碍。

表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肠梗阻归于中医学“肠结”范畴,多为饮食失节、湿邪中阻,或虫疾内扰,或热邪郁闭从而阳明热结,血瘀结痞而导致肠道气机不畅[6],其治疗多根据“通则不痛”或“六腑以通为用”原则进行通里攻下,主要围绕“通”进行治疗,若治疗2~3次后仍无法缓解,则应考虑手术[7-8]。中医学认为肠道气机有所阻塞进而不通可导致胀气,若气滞血瘀,则导致腹痛,胃气若上逆则导致呕吐,气机结滞则导致便秘或者不通。因此治疗急性肠梗阻以开郁散结,润肠通便以及理气活血为法[9-10]。本研究采用大承气汤加减通达肠腑,进而消除阻梗。大黄和芒硝共奏攻下导食;红花和赤芍清热活血,化瘀除滞;连翘和金银花清热解毒,预防感染;枳实、厚朴行气导滞,走而不守,对于泻下开结具有良好效应;当归活血和血,能促进肠收缩和舒张功能恢复。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瘀及痛腑润肠之效。泻下、清热和活血共同作用,促进患者胃肠蠕动,改善肠管血运障碍,降低肠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并杀灭或抑制肠道多种细菌,具有较明显抗感染作用[11]。在西医禁食、肠胃减压以及预防感染等非手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可使患者胃肠道平滑肌兴奋作用增强,促进肠蠕动,解除粘连梗阻,不仅可使患者避免手术痛苦,更减轻其经济负担[12]。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治疗急性肠梗阻,降低患者手术率和中转手术死亡率,缩短排气时间和治疗时间,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疗效显著,不仅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也可降低其手术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1] 田晋嗣,何建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2135-2136.

[2] 夏健松,王海成,翁攀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20-521.

[3] 曲义坤,刘伟新,张英海,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瘫的预防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2194.

[4] 张忠霞,于天英,高汉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409-3410.

[5] 王素利,王存志.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31-732.

[6] 何嫣惟,丁丛华.中西医结合在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5):981-983.

[7] 农跃,甘嘉亮.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机械性肠梗阻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12):1397-1399.

[8] 梁靓靓,李慎贤,金钟太,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4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11):29-30.

[9] 任燕燕,何丽芳.急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54,1657.

[10]朱丽梅,曹泽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硼替佐米致骨髓瘤患者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2):303-305.

[11]李忠礼,罗绍泽.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746-1747.

[12]樊奇,董志勇,张寒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21):2285-2291.

R574.2

B

1004-745X(2015)06-111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6.063

2015-02-02)

猜你喜欢

肠梗阻排气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