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15-01-04费园
费园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人参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费园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目的观察人参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人参汤,2周为1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主症疗效、证候疗效、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绞痛主症疗效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汤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的有效方药。
人参汤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如不及时治疗,易发为心梗和猝死[1-2]。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人参汤治疗UA(虚寒证)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UA患者来自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均符合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UA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 《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辨证为虚寒证。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6~82岁,平均(64.17±12.19)岁;病程3~11年,平均(9.00±5.40)年。对照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3~79岁,平均(62.50±12.15)岁;病程4~12年,平均(10.00±5.80)年。两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包括抗缺血治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合/或氯吡格雷)、抗凝治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及他汀类药物及必要的控制血压、血糖治疗并根据合并症如心衰、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参汤(组成:党参12g,白术9 g,干姜5 g,甘草6 g),由江阴市人民医院中药房提供中药煎剂,每日2次,每次1袋;连续2周,2周为1疗程。各组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1.3 临床标准 参照2002年卫生部 《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分别将心绞痛主症(胸闷、胸痛)及中医证候量化,给予0、2、4、6分的积分;临床疗效评定时从心绞痛主症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两方面进行。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70。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积分减少<30%。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积分无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绞痛主症、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组主症积分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心绞痛主症、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心绞痛主症、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 主症积分 证候积分治疗组 治疗前 2 3 . 9 3 ± 4 . 4 4 4 1 . 5 3 ± 1 0 . 5 9(n = 3 0) 治疗后 7 . 4 0 ± 5 . 4 9*△1 3 . 6 7 ± 6 . 2 8△对照组 治疗前 2 4 . 0 7 ± 4 . 5 0 4 1 . 4 0 ± 1 0 . 4 5(n = 3 0) 治疗后 2 1 . 5 7 ± 5 . 7 4 3 5 . 6 8 ± 1 0 . 6 1
2.2 两组心绞痛主症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
表2 两组心绞痛主症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4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见表4,表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表4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及发作时间比较(±s)
表4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及发作时间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 心绞痛发作频率(次/ d) 发作时间(m i n)治疗组 治疗前 5 . 0 0 ± 1 . 8 2 4 6 . 4 7 ± 1 4 . 4 9(n = 3 0) 治疗后 2 . 0 7 ± 1 . 2 0*△1 1 . 5 7 ± 5 . 6 2*△对照组 治疗前 5 . 1 0 ± 2 . 0 2 4 5 . 3 0 ± 1 4 . 3 5(n = 3 0) 治疗后 3 . 6 7 ± 1 . 3 4*3 0 . 9 2 ± 9 . 2 8*
表5 两组硝酸甘油用量比较(片/周,±s)
表5 两组硝酸甘油用量比较(片/周,±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 0 9 . 4 3 ± 2 . 9 2 3 . 5 0 ± 2 . 1 8*△对照组 3 0 9 . 6 3 ± 2 . 8 5 6 . 7 3 ± 2 . 0 8*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见表6。治疗组治疗后TC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后LDL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G水平、HDL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片/周,±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片/周,±s)
组别 时间T C T G H D L L D L治疗组 治疗前(n = 3 0)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 . 6 9 ± 1 . 0 4 1 . 5 0 ± 0 . 9 5 1 . 0 6 ± 0 . 3 2 2 . 5 5 ± 0 . 9 0 4 . 0 5 ± 0 . 7 7*1 . 3 4 ± 0 . 5 1 . 1 1 ± 0 . 4 0 2 . 1 9 ± 0 . 7 7 4 . 2 6 ± 0 . 9 1 1 . 2 5 ± 0 . 5 3 0 . 9 9 ± 0 . 2 1 2 . 5 7 ± 0 . 7 9(n = 3 0)治疗后4 . 0 2 ± 1 . 1 2 1 . 2 9 ± 0 . 5 7 0 . 9 7 ± 0 . 1 8 2 . 1 4 ± 0 . 5 4*
2.6 安全性检测 两组治疗后检测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亦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本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以阳气亏虚为主,标实多与心脉瘀阻有关。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临床运用活血化瘀等疗法单纯治“标”,虽可暂时缓解,但心绞痛发作渐频及停药复发,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重视阳气亏虚这个“本”。“养阳之虚,即以逐阴”,任应秋先生认为心的功能首先是主阳气,其次是主血脉,在罹患冠心病时,亦首先是在于阳气方面的亏虚,其次才是血脉有所伤害,因此提出“益气扶阳,养血合营,宣痹涤饮,通窍宁神”十六字诀来概况冠心病的治疗大法[4]。
人参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人参汤以温中补虚法首开治疗胸痹阳虚血瘀证的先河,适用于中阳不足,浊阴上逆所致之胸痹病。方中党参补中,干姜温中,白术燥湿实脾,三药一补、一温、一燥,相得益彰,再以甘草益气补脾,调和诸药,四药合用,既温中又补虚,则中焦之寒得热而化,心脾之虚得温而复,清阳升,浊阴降,气机调达,运化正常而治根本。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有改善心肌代谢及心脏功能、抗再灌注损伤[6-8]等作用;干姜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缺氧、保护心肌细胞[9-12]等作用;白术具有利尿、抗炎[13-14]等作用。甘草具有抗炎,降脂,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心绞痛主症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人参汤治疗UA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降低TC水平上优于对照组,提示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人参汤能够更好地调节血脂。然而,人参汤能否通过调脂、改善心肌代谢、抗炎等多靶点干预治疗UA,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更加系统的实验研究来证实。
[1] Moreno PR,Falk E,Palacios IF,et al.Macrophage infiltration in acutecoronarysyndromesimplicationsforplagulrupture[J]. Circulation,1994,90:775-778.
[2] Mehta D,Curwin J,Gomes A.Sudden death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cute ischemia versus myocardial substrate[J].Circulation,1997,96:3215-3223.
[3] 柯元南,陈纪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5] 朱世增.任应秋论伤寒[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20.
[6] 林谦,于友华.党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细胞及对小鼠心肌作用的定量细胞化学观察[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4,3(4):398-402.
[7] 赵明镜,王硕仁,吕唏莹.党参对急性心肌缺血犬左室功能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4):30-32.
[8] 郭自强,朱陵群,张立平,等.党参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5):39-42.
[9] 杜海燕摘译.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1):44.
[10]张明发.干姜“温经止痛”的药理研究[J].中医药研究,1992,18(1):41.
[11]谢恬,徐红,钱宝庆,等.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6):348.
[12]周德文.术类的药理和药效[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6,11(3):120-122.
[13]蒋天佑.白术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1991,(5):59-61.
[14]Mendes-Silvaa W,Assafima M,Rutaa B,et al.Antithrombotic effect of glycyrrhizin,a plant-derived thrombin inhibitor[J]. Thrombosis Research,2003,112:93-98.
R541.4
B
1004-745X(2015)04-0739-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4.065
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