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警犬现场使用现状及对策
2015-01-04吴书贵
吴书贵 周 刚
浅谈新形势下警犬现场使用现状及对策
吴书贵 周 刚
一、警犬技术在刑事案件现场的使用遇到瓶颈
以毕节市为例,警犬技术面对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的城市化程度使得城乡差距日益缩小,公路网基本成型,警犬长线追踪受到很大限制。传统的警犬追踪技术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一方面,警犬追踪所需要的训练场地环境不容易找到;另一方面,警犬追踪所需要的案件现场使用条件也不多。在日益城市化的今天,大多数案件现场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发达的交通以及来往的人员车辆,早已将现场外围环境进行了彻底地破坏,警犬在这样的案件现场进行追踪无疑十分困难,发挥作用也就十分渺茫。
(二)发现时间距作案时间长,接警、出警过程繁琐,动辄一二十公里路程,汽车数量激增造成的堵车而被迫形成的延时过长,以及现场周边车流量大等原因,都给现场气味带来极大破坏。
(三)警犬使用意识淡薄。传统的警犬技术科目,如鉴别、追踪、搜捕等需要较长训练周期且技术含量较大的科目的发展仍然得不到重视,普遍认为这些科目已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即使花了很大精力有了鉴别、追踪,犬也不能起什么作用,特别是警犬追踪,认为当前城市化了,警犬的追踪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这些现状导致警犬技术传统科目越来越萎缩,警犬技术赖以存在的、服务侦察破案的科目逐步弱化并有消亡的趋势。这一方面确实是由于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引起的;另一方面也与我们部分警犬技术人员的错误认识有关。警犬技术力量大,多用于设卡堵截、抓捕,刑侦犬极少。此外,刑侦犬所需训练时间长,专业水平要求高等也是因素之一。
(四)警务工作繁忙,训导员没有更多精力去发展创新,训练时间不固定,另外就是条件差、待遇低,后备力量明显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一直以来,我市警犬技术工作的主力军都是辅警,只有少部分民警和工勤,目前,还有大部分县(区)的警犬技术人员还是以辅警为主。但是辅警待遇不高等原因导致了其流动性较大,致使人才流失。近几年来,市公安局警犬大队一直担任全市警犬技术人员及警犬的培训任务。但大部分培训人员都为辅警,部分人员在回到各县(区)后,因待遇和工作强度等原因相继离开警犬技术工作队伍。
二、全力寻找命案现场的警犬使用空间
在新形势下,为实现命案破案率的提升、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遵照公安部、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的相关指导精神,按照《贵州省公安机关警犬技术侦破命案工作机制》的工作要求,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归纳整理大量案例之后,我们认为,在对命案现场的痕迹物证搜索,尤其是血迹搜索方面,警犬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命案现场发现的线索是决定侦破方向及认定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其中,血迹、凶器等是最为重要的物证。众所周知,犬对血迹的反应灵敏度极高,经过训练的警犬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快速找到血迹等痕迹物证,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或证据。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了警犬技术在不同类型命案现场的使用优势。
(一)警犬技术在杀人现场的使用优势
警犬在杀人现场的主要工作是寻找被害人血迹及嫌疑人遗留痕迹的搜索,此类现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发现时间距离作案时间较长,自然改变、破坏较大,表面痕迹物证很少;
2、需要搜索范围较大,人为搜索容易遗漏甚至被破坏隐蔽线索。
在这些人的能力无法施展,科技也无法奏效的领域,警犬以其独特的参与方式为案件侦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2014年4月28日,毕节市赫章县某街道发生持刀伤人案。嫌疑人潘某某(男、32岁)很快被公安机关抓获。抓捕后,未发现作案工具,其供述:作案后,在慌乱逃跑中,不知道把作案工具遗失在何处。因警力有限,指挥员遂命令使用警犬进行搜索,警犬训导员以犯罪嫌疑人的足迹气味为嗅源指挥警犬进行追踪、搜索作业。警犬充分感受嗅源后,从犯罪嫌疑人被抓捕点兴奋上线,沿起点向北方追踪,搜索约1000米左右在一草丛中发现一把带有血迹的水果刀,经犯罪嫌疑人辨认,警犬发现的带有血迹的水果刀正是其作案凶器。
(二)警犬技术在抢劫、强奸类杀人现场的使用优势
这类现场多留有痕迹物证,常会有血迹、人体组织等附着于人体、衣物上,为警犬搜索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警犬搜索的主要目标就是那些能够辨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生命活动轨迹的痕迹物证。此类现场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1、多发生于凌晨或夜晚,现场位置偏僻杂乱(如废墟等地),搜索难度大;
2、犯罪嫌疑人逃窜途中,常将作案工具、被害人财物等关键物证丢弃或掩埋,搜索过程中易被遗漏;
3、逃离路线上嫌疑人遗留的微量痕迹易被破坏、忽略。
警犬却能凭借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敏锐的嗅觉听觉、以及夜间超凡的视觉功能,寻找到隐藏线索。
(三)警犬技术在参与抓捕命案嫌疑人中的特殊作用
由于毕节地处川滇黔交汇地带,喀斯特地貌及山地环境居多。通常命案发生后,公安机关反应迅速,嫌疑人很难通过交通工具往外逃窜,此时,嫌疑人往往会利用对当地环境熟悉等条件往山林里逃窜。遇到这样的案件,警犬凭借其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敏锐的嗅觉听觉、凶猛性和强大的扑咬能力投入到抓捕工作中,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2013年6月28日16时许,贵州省赫章县河镇乡某商行内发生一起命案,造成1死2伤,凶手作案后逃跑。案发后,赫章县公安局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并成立命案侦破专案组,要求警犬技术参与案件侦破工作。经专案组侦查,锁定犯罪嫌疑人贺某某,已逃至其住所附近的山林中。7月1日4时许,经专案组分析研判,犯罪嫌疑人贺某某极有可能于今夜潜回家中躲藏。指挥部指令训导员携7头警犬会同治安、巡特警及派出所抽调近100余名参战人员同时对贺某某展开围捕。凌晨5时15分,3名训导员携3头警犬会同第一组抓捕民警进入贺某某的住宅进行围捕,但未发现犯罪嫌疑人。凌晨5时40分许,在山脚守候的警犬搜捕机动组的警犬对远处黑暗中一闪而过的人影吠叫,训导员立即将情况向带队领导汇报,由于此时天还未亮,不敢确定该黑影是否就是犯罪嫌疑人。在指挥员的带领下,警犬搜捕机动组全体人员及4头警犬呈扇形展开搜索。约20分钟后,当搜索到离黑影不到5米的距离时,爬在草丛内的黑影再次出现,并迅速转身逃跑。此时,训导员果断指挥警犬“宝风窗”冲上前去对黑影进行抓捕,在搜捕200余米后,“宝风窗”成功将黑影扑倒在地。经查,警犬直接搜捕到的犯罪嫌疑人正是贺某某,并在其身上搜出卡子刀等物。
总结众多案例,可以发现它们的共性:多数命案现场都会有血迹残留,其气味为警犬搜索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只要经过严格训练,警犬就能够在付予嗅源后,搜索辨别出与嗅源同一气味的痕迹物证,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
三、科学训练,合理使用
根据省公安厅对警犬技术“立足刑侦,服务全警”的工作思路,警犬技术工作要将重心转向刑侦工作,科学训练,合理使用:
(一)尽快建立追踪犬、血迹搜索犬、搜捕犬、物证搜索犬的刑侦警犬技术专业队伍,加强日常训练的针对性,加强复杂气味、特殊地形、物证痕迹搜索等科目的训练。
( 二)加大阶段性训练考核力度,使警犬专业水平得到保障,提高警犬工作质量。
(三)与相关单位共同制定现场接警、出警联动机制,简化中间环节,降低现场破坏几率,尽量确保警犬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四)现场搜索时,一犬初检、多犬复查、人犬结合进行地毯式搜索。
(五)若现场发现尸块等特殊物证,在勘验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现场强化训练。
(六)增强与其他单位的联系和沟通,逐步普及警犬使用理念,提高警犬使用效率。
(七)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已有的管理办法,建立新的管理措施。抓住警犬典型案例的宣传时效性,广泛宣传、及时宣传,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地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公布于众进行宣传,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提升警犬技术工作的形象。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551700)
(本文照片由闫士章提供)
(编辑:颜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