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团队人才队伍情况分析

2015-01-04王胜军孙金海刘丽娟郭强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级职称项目组带头人

王胜军, 孙金海, 刘丽娟, 郭强

·卫生政策与管理·

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团队人才队伍情况分析

王胜军1, 孙金海2, 刘丽娟2, 郭强1

目的分析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团队人才队伍情况,探讨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提高研究水平的对策。方法 对46个干细胞基础研究项目组的带头人情况、引进人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干细胞基础研究团队的带头人学术水平较高、人才引进计划初有成效、科研队伍相对年轻、职称结构不甚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结论应继续推进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稳定和补充资历较深的科研人员,优化职称结构,提高科研人员的学历层级。

人才队伍;研究团队;干细胞

干细胞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技术,其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潜力,受到了科技大国的高度重视,而高水平的带头人与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是干细胞技术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因此,分析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团队人才梯队情况,对于促进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对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的46个项目组人才梯队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以发现人才梯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代表中国干细胞基础研究水平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的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等13个单位46个项目组为研究对象,其中北京8个项目组、上海16个项目组、广州20个项目组、杭州2个项目组。

1.2 研究方法

对46个项目组的人才梯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项目组学科带头人情况、项目组人员2009 -2013年出国学习情况、2009-2013年引进人才情况、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数据的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来实现。

2 结果

2.1 项目组带头人情况

在46位学科带头人中,曾接受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资助的分别为30位和6位,分别占65.2%和13%;未受过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资助的有10位, 占21.8%;院士1位,占2.2%;14位项目组带头人是“973”首席科学家,占30.4%;6人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占13%;2人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占4.3%。本文把院士、“973”首席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受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资助的带头人定义为优秀人才,其余为一般性人才。在46位项目组带头人中,有38位获得过以上1项或多项荣誉,占82.6%。

2.2 项目组从国外引进人才情况

2009-2013年期间,未从国外引进科研人员的项目组有18个,占39.1%;有15个项目组引进1位科研人员,占32.6%;有13个项目组引进2位及以上科研人员,占28.3%。

2.3 项目组年龄结构情况

有38个项目组30岁(含)以下的人员占本项目组总人数的50%~75%,占82.6%;28个项目组31 ~40岁(含)占本项目组总人数的25%以下;43个项目组31~40岁(含)占本项目组总人数的50%以下;45个项目组41~50岁(含)人员占本项目组总人数的25%以下;所有项目组50岁以上人员占本项目组总人数不足25%;有30个项目组没有50岁以上人员。见表1。

2.4 项目组职称结构情况

4个项目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不超过25%, 占30.4%;11个项目组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超过50%,占23.9%;2个项目人员全部为高级职称人员, 占4.4%;4个项目组无中级职称人员,占8.7%;28个项目组中级职称比例为25%~50%,占60.9%;有17个项目组无初级职称人员,占37.0%;19个项目组初级职称人员占25%~50%,占41.4%;初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均不超过75%。见表2。

表2 项目组职称结构情况 n,%

2.5 项目组学历结构情况

博士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不超过25%的共有16 组,占34.8%;8个项目组博士学位人员所占比例超过50%,占17.4%;有4个项目组没有本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8.7%;所有项目组本科及以下学历科研人员不超过本项目组人数的25%。见表3。

表3 项目组学历结构情况 n,%

3 讨论

3.1 重视人才的引领作用,强化带头人的汇集与培养

在46位项目组带头人中,有38位达到优秀人才标准,占82.6%。这与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来不断推出优秀人才培养和优秀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有关,如科技部等七部委的“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的“百人计划”、上海的“浦江人才计划”、“启明星人才计划”、“晨光计划”、“曙光计划”,广东省的“十百千人才工程”等。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干细胞领域已经培养与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缓解了干细胞优秀人才不足的现状[2]。但也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出国人员来说,引进人才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如何更好地培养、留住人才,协调与“本土人才”的关系这也是管理者值得考虑的问题[3-4]。项目组带头人在科学研究中发挥重大作用,需要继续优化带头人的培养、引进、稳定与支持制度,提高我国干细胞研究项目组带头人的学术水平。

3.2 充分利用海外优质人才之源,推进高端人才引进措施

2009-2013年,有28个项目组从国外引进过人才,占项目组总数的60.9%,这与中央与地方政府不断颁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有关。2005年底,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而“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5个前沿方向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干细胞被列为生物医药类别的重点项目之一,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因此成为人才引进的重点[5]。自“千人计划”实施以来,3年内已经有1 000余位优秀人才入选,并已在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6]。截止到2012年底,共引进8批“千人计划”和4批“青年干人”共计3 0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7]。有数据显示,科技部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引进了20余名优秀人才,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从海外引进12名高端人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8]。干细胞技术作为一门有巨大潜力的新兴技术,各国间竞争激烈,亟需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要求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稳步推进人才引进措施,有效地利用海外优质人才资源。

3.3 科研队伍年轻化,注重资深科研人员的稳定与培养

有38个项目组30岁(含)以下的人员占本项目组总人数的50%~75%,占项目组总数的82.6%;45个项目组41~50岁(含)人员占本项目组总人数的25%以下;所有项目组50岁以上人员占本项目组总人数不足25%;我国干细胞技术基础研究团队相对年轻化。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科技工作者平均年龄37.9岁,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占总数的近四成[9],这与新老交替和干细胞技术发展较快、人才队伍扩充较快有关[10]。据日本1988年版科技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在科技中取得巨大进展的年龄分布是:25以下占0.3%,25~30岁的占18.6%,30~35占53.1%,35~40岁的占14.8%;我国也有调查显示,30~50岁的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11]。有学者认为,科研人员的年龄与科研成果的产出呈负相关,但Cole[12]认为其研究基础资料不准确。相对年长的科研人员有较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淀,比相对年轻的科研人员可能有更多的成果产出[13]。岳洪江[14]等研究显示,国际自然科学领域45~49岁和55岁是科研成果产出的双高峰期,我国自然科学的研究人员也呈现此特征。Horner等[15]对男性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科研人员在20多岁时成果较少,40岁左右是成果产出的高峰期,随后呈下降趋势。我国学者魏钦恭[16]研究指出,科研论文的产出并不存在“年轻优势”,年龄较长者产出更多,学术地位高者论文产出较多,单位科研实力强者论文产出较多。调查研究提示,项目组应强化培养、引进与稳定一批40~50岁左右资历较深的科研人员,因为这个时期的科研人员是精力、经验、知识最为丰富的时期,科研成果产出的高峰期。

3.4 职称比例不甚合理,需进一步优化职称结构

有17个项目组无初级职称人员,占37.0%;19个项目组的初级职称人员占25%~50%,占41.4%。4个项目组无中级职称人员,占8.7%。14个项目组的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不超过25%,占30.4%;有2个项目组的人员全部为高级职称人员, 占4.4%。重点大学不但是国家的教育中心,也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发源地,这类大学的职称比例应为倒金字塔型,高级、中级、初级比例应为3∶2∶1[17]。有学者指出“倒三角”型科研团队趋于成熟化,充足的高级职称人才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人才队伍整体技术力量高[18]。我国学者调查研究显示,美国高校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为45.53%[19]。结果提示,初级职称人员分布不均衡,呈现缺乏与过多并存的局面,部分项目组没有中级职称人员,应优化年轻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大部分项目组高级职称人员略显不足,因此应强化高级职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5 学历层级偏低,需进一步引进和培养高学历人才

所有项目组本科及以下学历科研人员不超过本项目组人数的25%;有4个项目组无本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8.7%。但有16组的博士学历人员占本项目组总人数的比例不超过25%,占34.8%;8个项目组博士学位人员占本项目组总人数的比例超过50%,占17.4%。有数据显示,全国重点大学博士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为27.27%,“985”一期工程的7所院校博士人员所占比例为42.39%,其中北京大学博士人员所占比例为52.29%;而美国的一流高校教师从世界前100名的高校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占90%,即使是美国一般水平的高校其所占比例也在50%[20]。研究提示,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项目组与国内一流高校和国外高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优化学历结构,提升学历层级。

4 总结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应该注重带头人的学术水平与人才梯队结构的科学化水平。一是要高度重视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培养与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带头人队伍;二是要继续扎实推进人才引进计划,培养科研人员的国际化视野[21],同时应避免国内单位间对人才的恶性竞争,建立合理的高端人才考评估机制,处理好与本单位人才的关系,避免过多的政策倾斜,造成本单位人员的不公平心理;三是要继续推进对有潜力科研人员的专项培养计划,造就一批学科内领先、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四是应完善人才梯队建设,适量培养、引进与稳定资历较深的技术骨干和高级职称人员,并适量提高博士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建立老中青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1]熊鹰,余欢欢,张龙威,等.干细胞技术的研究热点领域与最新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4(4):258-262.

[2]徐国彤.我国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相对滞后[EB/OL].[2014-03-07].http://health.sohu.com/ 20140825/n403748671.shtml.

[3]童锋,夏泉,何万宁.高端人才引进触发的高校内部新矛盾研究——以G高效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4 (3):166-169.

[4]肖利,汪飚翔,张岩,等.对我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政策的另类评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 (10):90-94.

[5]毛开云.国内外干细胞研究机构概况[EB/OL]. [2014-03-07].http://news.bioon.com/article/ 6651691.html.

[6]王仰东,李楠林,郭曼,等.“千人计划”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思考[J].科技导报,2012(13):11.

[7]成芳.试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54-56.

[8]毛开云.国内外干细胞研究机构概况[EB/OL]. [2014-03-07].http://www.bioon.com/biology/cell/ 480626_4.shtml.

[9]王海蕴.我国科技队伍取向年轻化高学历化[EB/ OL].[2014-03-07].http://www.chinahightech. com/views_news.asp?NewsId=635383139333.

[10]中国新闻网.专家谈中国航天人才梯队建设称年轻人具创新优势[EB/OL].[2014-03-07].http://www. chinanews.com/gn/2011/11-10/3452078.shtml.

[11]江建云.湖南省科研院所人才现状及结构优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1997(2):45-47.

[12]Cole S.Age and scientific performance[J].Am J Soc,1979,84(4):958-977.

[13]默顿.科学社会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23.

[14]岳洪江,梁立明,刘思峰,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队伍的年龄结构研究[J].科研管理,2011,(4);120-127.

[15]Karen L.Homer,J.Philippe Rushton,Philip A.Vernon.Relation between Aging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Academic Psychologists[J].Psychol Aging, 1986,1(4):319-324.

[16]魏钦恭.“科学是年轻人的游戏”?——对科学研究人员年龄与论文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研究[C].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管理论坛,杭州:浙江省社科院,2011.

[17]王冀宗,吴兰平.高校教师职称结构分析:以不同类型高校为分析样本[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47-48,65.

[18]孙金海,白晓忠,刘成刚.医院学科建设与管理[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128-129.

[19]孟庆东,孟令臣.中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15-18.

[20]贾莹莹.我国重点大学教师学历结构[J].理工高校研究,2009,28(5):63-67.

[21]肖海燕,何启强,陈年芳,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30(3):165-167.

Analysis on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of Stem Cell in China

WANG Shengjun,SUN Jinhai,GUO Qiang,et 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 China

ObjectivesTo analyze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of stem cell in China,to discuss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team and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 research level.MethodsDescrip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regarding leading investigators,recruited talents,and structure of age,professional title and education level.ResultsIn the research team of stem cell,the leading investigators tended to be experienced.The strategy of recruiting talents had begun to take effect.Researchers were relatively young.Structure of title was not reasonable and researchers'education level was low.ConclusionsThe mechanism of talents recruit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continuously and polished.Policies should be made to stabilize and recruit senior researchers,optimize professional title structure and improve education level of researchers.

Talent introduction;Research team;Stem cell

R192.9

ADOI:10.3969/j.issn.1673-5625.2015.04.001

2014-12-18)(本文编辑 王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273)

1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上海,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上海,200433

郭强

猜你喜欢

高级职称项目组带头人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中医药卫生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分析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看各省职业农民如何拿到高级职称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上海 率先实施高级职称全行业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