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的PPP之解

2015-01-04庞亚君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城市化基础设施融资

早春三月,“两会”召开,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部署新一年的工作。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难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而破解“钱”从哪里来问题的办法是,“建立规范多元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很显然,PPP模式是首推之举、重中之重。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的一种伙伴式合作关系。也就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由社会资本承担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等,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投资往往数额巨大、回收期长、流动性差、风险较高,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自然垄断性,在我国政府投资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很多城市成立了建设投资公司,并通过这些平台发行债券,或向商业银行贷款,但其最终的债务主体仍是政府。采用PPP模式,是以项目自身的经营收益和适当的政府扶持措施来组织融资,既满足了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又减轻了政府的债务总额和财政负担,还给民营机构更多的选择与竞争机会。在当前创新城市化投融资体制、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推广使用PPP模式,不啻为一种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破解城市化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其实,融资还只是PPP的一部分功能,而非全部。PPP作为一种管理模式,通过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和管理过程,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PPP模式的核心是转变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即通过引进私人部门参与项目建设,打破政府部门“垄断”公共产品供给的局面,并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深入推进财政、金融、投资等一系列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从某种程度讲,通过PPP模式,推动宏观层面体制机制变革的意义更为重大。

也正基于此,PPP这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发布首批80个示范PPP项目,各省也积极响应,纷纷推出PPP项目清单,华夏大地已然刮起PPP之风。所以,当务之急要在法制建设、机构监管、咨询评估、风险管控、金融支持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并在规划统筹、综合协调、合同管理、资金预算和激励约束等方面,创造适宜PPP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和融资环境。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基础设施融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