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

2015-01-04本刊编辑紫石奚希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业态常态商业

■ 本刊编辑 紫石 奚希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连续30多年高速发展,当前正在步入一个新的经济转型时期,过去那种依靠以资源能耗、环境污染、廉价劳力为代价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再也无法继续支撑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逐渐迈入一个新的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持续稳定增长、提高质量效益为内容的中高速发展阶段的新常态时期。

基于此,本刊近期在京组织召开了以“新常态下商业经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专家学术研讨会,就新常态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以及行业企业如何应对新常态等热点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著名商业专家、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林旗、研究员宋则、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谢志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论部主任冯中越、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李彦春、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王波等专家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进行了研讨与交流。本文为发言观点综述。

新常态的背景与内涵

新常态是由于事物原有的生长机制和发展状态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而由一种新的生长机制或发展状态所取代的进化状况,它既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社会规律。中国经济新常态在特定时空所处的宏观背景,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新常态在外部经济环境的作用下进行时空切换的具体表现。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针对“新常态”内涵及其宏观经济背景下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基于宏观经济发展视角,从五个方面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进入中高速。由于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体量、规模大了以后,必然有一个从高速到中高速换挡的调整期,它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二是中国已成为崛起的经济大国。“十二五”期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此外金融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成为金融大国,决定了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国家新的战略安排。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海上丝绸之路为内容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建立一个突破国内区域规划的海陆联动、内外联动、内外一体的国际化的区域规划,将形成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军事上的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安排和战略布局。四是国家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我们提出要讲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出中国的议题、设计中国的方案,在战略考量、战略设计还有战略安排上逐步提高全球影响力,中国将从国际上的从属地位走向主导、引导和领导的地位。五是提升现代流通能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通过现代流通的再造以形成国际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流通形态的变化为国家获取更大权益,将来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着眼点。同时,在中国崛起成为新常态的过程中,我国也存在整体战略、发展理论、政策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准备不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通过对全球几十个国家经济发展脉络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当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增长动力机制的变化,会导致经济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下降。许多国家特别是追赶型的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时,经济都会出现增速下降。分析这一经济发展规律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原有推动旧常态经济发展的动力已无法再继续提升,所以会走向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现在的人均收入是9000到10000国际元左右,但是遇上新常态的时间窗口逼近,和我国周期性的结构调整叠加,因而引致了2012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下行,新常态出现以后大体上会形成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阶段,但现在这个底部还没有找到,大概维持在7%至6.5%左右经济增幅水平,这也是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考虑的一个合理速度,但是跟旧常态相比,原有的经济增速肯定无法继续维持,所以会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并在这个平衡点上持续相对长的一个发展阶段。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则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还只是一种迹象,中国经济面对当前正值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震荡局势挑战,重点应当考虑尽快缩短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过渡期。他指出现在进行时的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尤其是结构调整上还未从旧常态中走出来,旧常态依然是事实,特别是近期经济下行后各地又开始出现“开口子”的现象,房地产也开始松绑救市,犹如吸毒、打强心针,这离我们所期望的还有很大距离和差异,因而应尽快缩短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过渡期。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认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不可能恒定地保持在某一个状态上发展,新的经济发展常态的出现应当在一个新的基点上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使我国经济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向前迈进,而可持续的健康稳定发展将永远是新常态的核心内容。

商业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向与特点

在把握和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虽然会给我国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等方面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但新常态同样会给中国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重构新常态多元化的新的增长动力机制中,不论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还是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商贸流通产业经济发展的配套支持,同样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适应新常态的时代要求。在中国经济新常态所催生出的商业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专家学者对我国商业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向和特点进行了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黄国雄教授从新常态下商业经济发展的思维观念转变角度,分析和批判了长期以来我国商业经济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非常态、超常态、反常态的现象,认为新常态下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必须树立适应新常态背景的思维观念和指导思想,政府的商业制度安排和企业的商业经营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否则必将对我国商业经济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他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商业经济发展实践认为:我国在计划经济中实行的统购统销,是一种违反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经济运行正常秩序的常态;盲目冒进的大跃进是一种脱离现实去追求高产的超常态;而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商业经济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非常态的状况。例如,前期我们采取的通过各种财政补贴实施的政府促销、以旧换新、千乡万店、补贴企业下乡等措施,在维持了3年的销售虚增之后,带来了自2010年开始的连续3年营业额下降,这种用政府财政补贴、行政命令的做法本身就是违背了市场规律和违反常态,它只是购买力在空间上的转移而并未实际解决整个经济增长的问题;另外,在搞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上,往往采取简单复制的模式,带来的就是:“千店一面是商业的悲哀,千街一面是管理的悲哀,千城一面是城市的悲哀”,这说明我们的思维还在超常态上运行,没有考虑到如何用新常态思维来对待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在新常态下商业经济发展思维观念上应该有一个大的转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以商业消费创新发展的视角,从经济增速换挡、去政策化内生增长模式的巩固、科技驱动信息消费引领增长、高端消费增长遭遇断崖和结构调整促进服务消费增速提升五个方面,概括了商业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特征。她认为新常态下的商业消费增速将在相对长的时间内,同样处于由高速向中高速的减速换挡期;随着去政策化内生增长模式的巩固,未来消费领域将很难再出现以往的直接刺激政策;科技驱动信息消费会引领消费增长,并已渗透到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以信息为内容的消费以及为信息消费进行配套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高端消费明显反弹的可能性已基本不存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制约“三公”消费过于泛滥、过快增长的制度环境已经形成;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将会促进消费增速的明显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果已经体现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之中,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增速和占比均已超过第二产业,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第一动力。

北京工商大学洪涛教授认为新常态是我国在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转型期。他阐述了在新常态下我国商业经济发展由快经济向慢经济转型、快消费向慢消费转型、快服务向好服务转型、由快时尚向好时尚转型的四大特点。指出我国经济特别是流通产业经济正在由数量向质量、由规模向效益、由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中国经济增速的趋缓必将会反映到商品流通领域,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消费增速的相应减缓,但这种变化有利于克服过去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速度、规模、数量而忽视质量、效益的弊端,这种快节奏的消费影响了社会消费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慢消费的消费模式有利于社会消费的升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过去那种不健康、不文明和不可持续的快时尚也在向一种生态、健康的慢时尚转型;同时在快经济向慢经济的转型过程当中,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高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连续三年的增幅超过了城镇,这也是我国商业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亮点。

关于商业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向和特点,其他与会专家也发表的各自的观点。陈文玲总经济师还谈到中国商贸流通的发展不是靠传统业态而是要靠新业态,靠互联网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传统业态和流通形态,而且中国在这次变革中走在了前面,可以在这轮国际竞争中通过抢占制高点来领导世界。任兴洲所长认为,新常态下互联网对商业经济的冲击将带来一次大的重构和洗牌,同时还有大的立体交通网络的变化、城市化和城市群的发展、土地价值的重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都将会对我国商业经济带来一次巨大的变化和挑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论部主任冯中越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我国的商业及部分服务业在新常态下将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不可能再持续过往的高速增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结合广东省的实际,对商业经济新常态进行了阐述。他指出产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主导,应该是新常态最根本性的东西,由产品导向转向流通导向。过去我国的市场是分割的,而在新常态下将逐步地统一,变成大一统的市场,从区域性统一到全国性统一,甚至是东盟、东南亚统一,这才是一个成熟经济阶段的市场形态。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王波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商业经济的新常态。他认为,在新常态下商业经济发展质量更高,主要是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商品流通地位更高,制造业引导促进,流通发挥先导作用。归结为四点,即发展经商、调整结构、发展城镇商业、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新常态下商业模式与业态创新

新常态将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在方式、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发生明显改变,而商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在新常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发生趋势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未来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发展创新应当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方向,同时新常态下多元化的增长机制也为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着重围绕电子商务、店商突围、网点布局、业态变迁、营商环境、经商能力等商业模式与业态创新问题,发表了各自的前瞻性观点。

任兴洲所长在谈到商业经济结构调整时指出,商业经济领域受互联网革命性变化冲击是最直接的,其中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商业零售批发业,这种大变革会带来商业模式、商业业态、商业组织形式以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变革重组,以及商业版图、商业格局的重构;大立体交通网络的变化特别是高铁把许多城市变成一个驿站,会对原来大的区域商业格局带来很大冲击和格局重构;城市化和城市群的发展带来的区位相互之间的便利化,会给新常态的未来商业带来重新整合;互联网电子商务对商业经济各种业态的渗透发展,时刻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同时实体商业肯定不会因电商冲击而被完全取代,它会以一种适应新常态背景的形式产生新的实体商业业态。

宋则研究员认为新常态下商业回归本质就是商人要好好做买卖,中国商业不管线上线下,重点在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改善营商环境,从政策角度应该引导商人以自营为基础提高商人的经商能力,并针对商业经济发展提出了中国商业资本再积累和再集聚的前瞻性建议。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形态转向买方市场后,商人基本上都不做自营商业了,而是靠出租柜台、扣点返点、物业租金等联营方式经营物业,有实力的商人都去搞房地产,真正做买卖的没有实力,导致现有商业自有资本和商业品牌荡然无存,这从根本上背离了商业的本质,因此亟需改善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商环境,促进中国商业资本的再积累和再集聚,来实现互联网时代自营商业和经商能力的再造。

黄国雄教授谈到未来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发展,指出要从指导思想和思维观念上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对现实中商业经营活动存在的一些错误思维观念和行为表现,提出了见解。他认为“靠出租柜台维持生存是百货的悲哀,网上卖方便面快餐是网购的悲哀,品牌折扣店卖尾货是销售方式的悲哀”,。另外,在城市中心规划建设大型的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这些都是违背商业经济常理的,购物中心应当建立在精细选址的基础上,它的半径一般超过40~80分钟的路程,这些都有待于在未来的商业实践中进行修复矫正。

赵萍副主任从商业零售业态、销售对象、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业态布局等方面,对新常态下商业模式的发展创新进行了系统深入分析。商业零售业态的创新体现出线上虚拟电商和线下实体店商两个业态形式已经开始模糊并趋向融合,线上企业试图从物流、配送还有其它方面寻求落地,而实体商业也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向互联网突围,通过各种手段来寻求适合实体商业的电子商务模式,虽然暂时尚无成功的商业模式,但终究会有一些企业率先突破并取得成功。商业销售对象的创新表现为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相结合,对于很多实体店来说,商品本身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而更重要的在于附加服务,所以它们未来销售的对象不仅仅是商品而重在服务的附加价值。商业盈利模式的创新应该是自营与联营并重,虽然行业都在努力探索自营,但没有自营的基础则很难实现自营。只有那些经营好、思路转变快的企业才能走上自营之路,而更多的可能会走向以商业地产或联营或商业地产经营为主的盈利模式。商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将主要体现在小型、便利和个性、体验,未来商业企业的竞争优势要么是业态小、单店小、便利化的小型化;要么是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和体验性来吸引消费者,竞争力的来源为连锁经营、大数据分析和供应链管理。商业业态布局的创新主要是大型业态郊区化和小型业态社区化,它将改变以往大型业态选址在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传统,小型业态的便利店进驻社区将成为一种商业常态。

洪涛教授在谈及当前我国百货业态中存在的大量倒闭现象时,认为主要是因为业态体量明显过剩、同质化经营严重和市场优胜劣汰竞争的结果,而这种倒闭现象有利于商业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消费的升级和商业服务质量的改善。

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创新思路

在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长动力机制的改变、产业经济结构的升级等多种因素的动态变化,都会影响到我国未来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同时也将为我国的商业理论研究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常态下商业经济理论研究创新的方向,应当主动适应未来我国宏观国民经济与商品流通产业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新常态下我国商业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此,专家学者就新常态商业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市场调节与政府职能关系的角度,对新常态商业经济理论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视域。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与政府干预调节职能的关系;商业经济的公益属性与政府作为;经济增速换挡给商业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带来的新机遇与新要求;加强政府作用在商品流通经济市场秩序、产业规划、行为规制中的具体职能表现;流通经济改革如何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统一;加强商业经济法治、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营商环境、诚信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可行性方案;如何发挥商业经济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作用;适合我国发展的百货店商业模式,批发与零售的结构关系研究;电子商务的兴起与传统实体商业的发展;商贸流通企业的工资、房租、融资等经营成本及税费负担研究;以及新常态下内外贸的协同发展等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将是商业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在新常态下应当取得突破的重要内容。同时黄海强调,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深、开放面最广的市场成熟产业,新常态下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创新应当克服浮于浅表的东西,需要从体制和行业内部深层次地研究新的理论课题,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我国商业经济发展的实践。

同时,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还就新常态下我国商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商业业态与经营模式创新、互联网电子商务、营商环境与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等问题,从理论角度提出了研究思路。陈文玲总经济师提出如何在电子商务全球化机遇中实现中国的主导地位;任兴洲所长提出新常态下商业经济结构调整,传统实体商业在现代电子商务冲击下的发展思维转变,现代大立体交通网络的变化对大跨度流通带来的物流格局影响,新常态下“倒逼机制”推动商业经营模式的变革;黄国雄教授提出新常态下商业经济发展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避免和纠正新常态中商业的非常态、超常态、反常态现象;宋则研究员提出新常态下基于自营模式的商业本质回归,改善营商环境的行业自律与政策研究,中国商业资本重新积累与重新集聚的可行路径;赵萍副主任提出实体商业如何在电商竞争环境下创新商业发展模式,互联网电商与实体店商的融合发展,百货业态的自营与联营模式研究;洪涛教授提出的“双11”营销模式中疲劳促销、疲劳消费对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提出新常态下广东商贸流通业的变革与发展思路,成熟经济市场形态的大一统市场构建;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李彦春提出新常态下政府部门如何转换职能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如何鼓励商贸流通业增强内生力等等。这些学术理论研究的创新思路,为新常态下我国商业经济理论研究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

未来商业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形成新动力,是我国商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方向。正如陈文玲总经济师所言,我国现代流通产业是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它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它要承担的责任很大,如果我们能够补上现代流通这块短板,使之真正成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那么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猜你喜欢

业态常态商业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