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城镇贫困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1-03张庆红

关键词:贫困线变动贫困人口

张庆红

(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新疆社会发展研究】

新疆城镇贫困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庆红

(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该文利用2002—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组数据,计算了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贫困指数进行分解,探索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对城镇贫困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3年,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大体经历了三个峰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基尼系数先升后降,2010年以后下降速度尤为明显。对FGT指数分解后发现,经济增长对降低贫困规模和贫困严重程度效果明显,收入分配的改善对降低贫困人口内部不平等程度效果最好,贫困线上升导致的FGT指数上升幅度与经济增长降低FGT贫困指数幅度大体相当。为有效解决新疆城镇贫困问题,应继续实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对穷人有利的收入分配相结合的反贫困战略。

新疆城镇贫困;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URI: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50120.1341.014.html

一、引言

新疆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省区之一,长期以来农村贫困问题备受关注,政府制定的各项反贫困政策也主要围绕着如何消除农村贫困展开,实际上新疆城镇也存在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前,城镇贫困人口主要由“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以及无法定的赡养人和抚养人)构成[1],由于这部分人口所占比重很小,所以长期被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所忽视[2]。20世纪9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重组导致大量的城镇职工下岗,其中很大一部分劳动者因为人力资本和其他禀赋条件不足而难以再就业。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以单位为主体的福利功能开始瓦解,而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还未完善,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城市贫困群体[3]。此外,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迁移人口的贫困程度对城镇贫困也产生着重要影响[4]。这种新的城镇贫困与传统的“三无人员”城市贫困有显著区别,它以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为特征,贫困人口中的大部分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是没有就业机会[5]。

新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镇贫困具有其特殊性。目前,新疆的城镇贫困人口主要由失业人员(登记和未登记)、灵活就业人员、在职职工、老年人和在校学生构成。2013年,新疆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中登记和未登记失业人员所占比重达到了37.8%(中国民政部,2014),形成了贫困人口的主体,由此可见,就业不足是新疆城镇贫困最主要的原因。新疆城镇贫困人口在14个地州市都有分布,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贫困程度从北疆、东疆、南疆呈不断加深趋势,呈现出较强的民族性特征。新疆城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疆的喀什、和田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以及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这些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合性高,贫困问题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剧了城镇减贫的复杂性。

新疆不同地区的贫困程度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化程度、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是新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属于新疆工业发展的龙头区域,昌吉州毗邻乌鲁木齐,多年来借助区位地理优势获得了较好发展,这三个地区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当地贫困程度始终保持较低水平。阿勒泰和博州属于北疆边境高寒贫困牧区,自然灾害频发,扶贫难度较大。克州、和田、喀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远离中心城市,工业化程度较低。2013年,这三个地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之和占全疆总额不到1%,当地经济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极为有限,是新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最多、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

国内针对新疆城镇贫困问题研究不多,相关研究几乎一致认为,现阶段新疆城镇贫困问题成因复杂,除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等重要因素外,人文因素对城镇问题的影响也不可忽视[6]。新疆城镇贫困人口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为主,由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导致他们创新意识和迁移意识薄弱。文化差异、饮食差异、语言差异和宗教信仰差异等因素使得他们不愿意离开本土去竞争和冒险,改变自身贫困的愿望不强烈。总的来说,新疆城镇贫困人口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落后的受教育水平和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在劳动力使用和家庭生产投资方面很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城镇反贫困中,新疆应充分考虑民族贫困的复杂特征,采取综合而又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

二、模型的确定

(一)FGT贫困指数

FGT贫困指数是测度贫困状态的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其一般的连续形式为[7]:

其中,y是居民收入,f(y)是收入分布密度函数。当a取0、1、2时,分别表示贫困发生率(反映贫困的规模和广度,下文用“H”表示)、贫困深度(表示贫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费与贫困线之间的平均差距,用于反映贫困的严重程度,下文用“PG”表示)、贫困强度(反映贫困人口内部收入或消费的不平等状况,下文用“SPG”表示)。这三个指标结合使用,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的状态和特征。FGT指数的测度基于洛伦茨曲线。

(二)通过洛伦茨曲线计算FGT指数

Lorenz曲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的变化可以反映经济增长、贫困和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目前用于拟合洛伦茨曲线的模型主要有GQ(General Quadratic)模型和Beta模型[8]。

1.通过GQ模型推断洛伦茨曲线后,求解FGT指数

GQ模型的表达式为:

利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拟合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分别得到GQ模型和Beta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的检验结果,根据贫困线以下的那部分洛伦茨曲线的误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最优模型[9]。

(三)贫困变动的因素分解

从FGT贫困指数的计算公式来看,FGT指数的变动主要由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人均收入,反映收入分配变动的洛伦茨曲线L和贫困线Z共同决定。根据Shorrocks(1999)提出的Sharpley分解法把总贫困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因素、收入分配因素和贫困线变动因素,分解公式如下[10]:

△P表示贫困的总变动,其中△G表示经济增长的变动引起的贫困的变动,△I表示收入分配变动,即不平等的变动引起的贫困的变动,△Z表示贫困线的变动。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贫困线的确定

由于新疆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无法获得,本文采用《新疆统计年鉴》中各年份的城镇居民七等份收入分组数据,测度各年份新疆城镇贫困指数。

贫困线是划分穷人和非穷人的基本标准,在实际应用中,贫困线可分为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两种,绝对贫困线是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或消费水平,常用的确定方法主要有马丁法、食物支出份额法、预算标准法等;相对贫困线的确定主要采用收入比例法,最常用的是国际贫困线法,即把社会平均可支配收入的50%或60%作为贫困线。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作为贫困线,来测度新疆城镇的相对贫困程度[11]。

(二)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变动

根据前面的分析框架和计算模型,得到2002—2013年新疆城镇洛伦茨曲线形式和相应的FGT指数、基尼系数,如表1。

从表1来看,2002—2013年新疆城镇贫困变化呈波浪起伏状态,贫困规模和贫困深度的峰顶在2002年、2005年、2008年,贫困强度的峰顶在2002年、2004年、2008年。这三个指数均在2012年下降至10.74%、3.13%、1.62%的历史最低水平。从各年份FGT指数的变动趋势来看,新疆城镇的贫困规模、深度和强度的变化方向一致,变动幅度不同,即当城镇贫困面积扩大的同时,贫困的深度和贫困人口内部的不平等程度也在加深,反之亦然。从2002—2013年新疆城镇的减贫成果来看,城镇贫困规模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3.18个百分点,贫困强度下降幅度最小,下降了1.88个百分点。

表1 2002—2013年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及基尼系数变动(单位:%)

反映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从2002年的30.85%下降至2007年的27.43%,随后反弹至2008年的30.42%,2008—2010年变化很小,2010年以后,全国18个省的援疆工作和民生工程初现成效,新疆的基尼系数下降幅度较大,2013年达到了自200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24.58%。实际上,2002年以来,新疆城镇的基尼系数始终在31%以下的较低水平,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划分标准,新疆收入分配属于相对比较合理的范围。新疆城镇基尼系数较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新疆城镇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对较低。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873.8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倒数第4,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7%。;同年,新疆城镇最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最高收入组收入之比为1:6.2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为1:7.8)。二是新疆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较快。2002—2010年,最低收入群体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为13.7%,最高收入群体为9.2%;2010—2013年最低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了17.41%,最高收入群体年均增长5.6%。也就是说,2002年以来,新疆城镇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一直快于最高收入群体,且2010年以后有加速趋势,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从而使得新疆基尼系数偏低。

(三)FGT贫困指数的分解

根据表2分阶段来看,2002—2005年的分析结果表明:(1)这段时期,经济增长对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较为明显,收入分配的改善对降低贫困的严重程度,尤其是贫困人口内部的不平等程度效果良好,贫困线的上升导致贫困发生率提高了1.98%,贫困深度提高了0.72%,但是对贫困人口内部不平等程度的影响作用有限。(2)经济增长和贫困线的变动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最大,对贫困强度的影响最小;收入分配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最小,对贫困强度的影响最大。

2005—2010年的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降低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贫困强度的作用依次减弱,收入分配的变动改善了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但是贫困强度有所恶化;(2)经济增长对贫困规模、深度和强度的影响均超过了收入分配的影响;(3)贫困线的变动对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负面影响依次下降;(4)贫困线的上升导致贫困发生率上升了18.04%,几乎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导致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分别上升了5.63%和1.29%。

表2 2002—2013年新疆城镇贫困指数分解(单位:%)

2010—2013年的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均不同程度降低了FGT贫困指数,经济增长降低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的效果好于收入分配,收入分配降低贫困强度的效果最好;(2)贫困线的上升不同程度提高了FGT贫困指数(贫困发生率增加的幅度最大,贫困强度增加的幅度最小),但是它对贫困程度的负面影响小于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3)这段时期是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时期,新疆城镇贫困规模、贫困严重程度和贫困人口内部不平等的程度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2—2013年的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均降低了FGT贫困指数,其中经济增长降低贫困发生率32.23%,贫困深度8.96%,远远超过了收入分配的改善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而收入分配的改善对降低贫困强度作用比较明显;(2)这十年来,经济增长降低贫困规模的效果最为显著,收入分配的改善降低贫困强度幅度最大,贫困线的上升所导致的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的上升几乎抵消了经济增长降低这两个指标的积极影响,而贫困线的上升所导致的贫困强度的上升几乎抵消了收入分配的改善降低贫困强度的积极作用。所以,从长期来看,贫困线的上升是新疆城镇贫困下降幅度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城镇经济增长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显著,而收入分配对贫困人口内部不平等程度变动的影响最大,除了2002—2005年新疆城镇收入分配的恶化导致了贫困发生率的上升,其他时间段新疆城镇收入分配的改善均降低了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贫困线的上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贫困规模、深度和强度,它对FGT贫困指数的负面影响几乎与经济增长对FGT指数的积极影响相当,它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最大,对贫困深度的影响其次,对贫困强度的影响最小。贫困线是区分穷人和非穷人的分界线,贫困线的上升虽然加深了贫困程度,但是更多的低收入群体被划入贫困人口中,从而得到扶贫优惠政策的关注。

四、结论与建议

(一)2002—2013年,新建城镇FGT贫困指数和反映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从总体上看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下降速度尤为明显,并在2012年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比较合理,穷人内部不平等的程度也有明显改善。

(二)从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的分解结果来看,2002—2013年,新疆城镇贫困规模的下降主要得益于新疆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于城镇收入分配总体上在不断改善,因此多数时间段,它对减贫的作用是积极的。它降低贫困发生率的效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效果,在大多数时间段降低贫困深度的效果也不如经济增长效果,但是它降低贫困强度的效果最好。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是降低贫困规模的贫困严重程度最有效的工具,而改善贫困人口内部不平等程度则通过收入分配的改善实现效果最好。

贫困线的上升所导致的FGT贫困指数上升的幅度与经济增长降低FGT贫困指数的幅度,在多数情况下大致相当,这也是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下降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新疆城镇收入分配的改善对减贫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城镇扶贫工作中应继续重视收入分配的改善,尽量减少其对减贫的不利影响。

(三)从新疆城镇的减贫实践来看,2010年以前,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基尼系数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得益于援疆建设和大规模的民生工程,新疆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大幅上升,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收入群体,收入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城镇贫困程度有了明显改善。这说明新疆目前实施的经济增长和对穷人有利的收入分配相结合的反贫困战略效果良好。

从新疆近年来的城镇减贫实践来看,2010年以前,新疆城镇的反贫困战略主要是依靠经济增长的减贫战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2002—2010年,新疆经济年均实际增长10.8%,新疆城镇贫困发生率仅下降了1.57个百分点,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下降幅度更小。2010—2013年,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新疆民生工程密集推出,涉及交通、住房、卫生医疗、燃气、供水等众多领域,城镇低收入群体从中收益颇多,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收入分配不断改善,FGT贫困指数下降较为明显,说明经济增长和对穷人有利的收入分配相结合的反贫困战略在新疆城镇减贫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制定未来的反贫困战略时应延续这一思路,在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应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强经济增长的益贫性、益民族性,使贫困人口能够充分参与到经济增长过程中,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城镇贫困的特殊性,采取综合性、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使城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在现代化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找到摆脱自身贫困的的最佳途径。

[1]汪三贵,张伟宾,陈虹妃,杨龙.少数民族贫困变动趋势、原因及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2,(12):85-90.

[2]敬莉.探究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贫困问题[J].特区经济,2006,(12):250-252.

[3]阿里木江·阿不来提,阿尔斯朗·阿木提.新疆城镇贫困及反贫困研究[J].人口学刊,2008,(4):20-24.

[4]高云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罗楚亮.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J].经济研究,2012,(2):15-27.

[6]阮敬.经济增长与贫困缓解——基于新贫困增长视角的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7]冯星光,张晓静.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规模变动相关性研究——来自北京市城市居民的经验数据[J].财经研究,2006,(4):136-144.

[8]高云虹,刘强.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城市减贫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1,(12):90-98.

[9]杨颖.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21世纪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挑战——基于2002-2007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8):12-18.

[10]胡鞍钢,等.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5-115.

[11]攸频,田菁.贫困减少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研究——基于时序数据[J].管理世界,2009,(8):115-120.

(责任编辑:李 平)

Analysis of Urban Poverty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Xinjiang

ZHANG Qing-hong
(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Urumqi 830012,Xinjiang,China)

Using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grouping data from 2002 to 2013,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FGT poverty index and explor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income distribution and poverty line changes on the change of urban poverty through decomposition of poverty index.The results show that FGT urban poverty index experienced three peaks and overall downward trends from 2002 to 2013,the Gene coefficient declines after a rise during the recession,and declination is obvious after 2010.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to reduce poverty scale and severity is obvious,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s best for reducing the inequality among the poor.The effect of poverty line to FGT index and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to FGT poverty index is roughly equal.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lement the anti-poverty strategy that at the same time fuel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optimizes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the poor to solve the poverty problem in urban Xinjiang effectively.

urban poverty in Xinjiang;economic growth;income distribution

F224;D632.1

A

1671-0304(2015)01-0025-06

2014-04-15

时间]2015-01-20 13: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益贫式增长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7136305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多维益贫式增长判断及路径选择”(13XJJC790001)。

张庆红(1973-),女,新疆石河子人,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统计研究。

猜你喜欢

贫困线变动贫困人口
后扶贫时代农村省级相对贫困标准确定方法研究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隐形贫困人口
变动的是心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贫困线是如何划定的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