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盖特:英国将军中的“另类”

2015-01-03

军事文摘 2015年21期
关键词:盖特远距离另类

温盖特:英国将军中的“另类”

鸿 渐

温盖特少将的画像

在英国军事史上,素来不乏一些特立独行的“另类分子”,比如“喀土穆的戈登”“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等。而在这份“另类”榜单上还有着奥德·温盖特的名字,和戈登、劳伦斯等人相比,活跃在二战时期的温盖特的独特性甚至可以说是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突击队专家

同时代人对温盖特的评价差异很大,对他持肯定态度的人赞他为现代特种作战的先驱,一个总能领导小股部队打败强大敌人的军事天才;相反,另外一端的观点则认为温盖特是一个热爱赌博式的冒险、行动不计后果、缺乏真正军事才干的“狂人”。不管怎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二战中后期,温盖特的名字在中东和缅甸战场上代表着一个传奇。

虽然温盖特于1903年2月出生在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个英国军官家庭,但是他的成长经历都是在英国国内度过的。1921年,温盖特按照父亲的意愿考入设在伍尔威奇的英国皇家炮兵学校,两年后学成毕业,以炮兵少尉军衔正式加入英国陆军。

1928年,温盖特少尉赶赴他的的服役第一站—苏丹。经过两年的历练,他被上级认为具备一定的指挥才干而被提拔为连长,最多时手下指挥着300多人。但在那之后,温盖特在上级心目中的印象就直线下滑,因为他在喀土穆期间总喜欢和同僚争辩,并且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正因为如此,温盖特很快就被召回国内。1936年,温盖特得到了赴巴勒斯坦出外勤的机会。在中东期间,他组建了一支全部由犹太人组成的夜间突击队,专事袭击阿拉伯人。

这支突击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而温盖特在训练时的严苛要求也给参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1938年6月一次夜袭后,他教训一名部下:“我想你已经把在训练营里学到的东西全都抛在脑后了,你甚至不知道用刺刀攻击阿拉伯人时的基本要求,你怎么可以把左脚先伸出去?”原来,按照温盖特的教条,拼刺刀时得先迈出右脚。

温盖特对夜间突击队的领导,在犹太复国主义者中备受推崇,而这位陆军军官也不甘于自己的军职,开始到处鼓吹犹太复国主义的学说。正是由于这种极不恰当的政治行动,使得温盖特在中东的军事生涯戛然而止:他被解除职务,送回英国。

二战爆发时,温盖特正在伦敦指挥一个高射炮单位,那时他“旧病复发”,又开始上书建言在巴勒斯坦组建一支犹太人部队。此后,他的好友、在开罗的中东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发来邀请,请他前去苏丹,在那里参与打击侵占了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军队。

温盖特欣然受命,在苏丹“重操旧业”,组建起了一支以传说中的犹太英雄吉迪昂为名的作战部队,打击意大利人。虽然这支部队由英国、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多国战士组成,但人数最多时也不超过1700人。

温盖特在小规模部队特种作战上的心得再度发挥作用,吉迪昂支队灵活机动,连战皆捷,最终在帮助埃塞俄比亚流亡国王海尔·塞拉西一世打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番战果统计下来,这支千余人的支队在战事期间抓俘的意大利俘虏居然已经超过了2万人!

“钦迪特”初上战场

在东非的战事令温盖特一度被提拔为“战时中校”,但当东非战役在1941年6月结束时,这种在战时特别提升的军制并不合乎英军规范,于是温盖特的正式军衔被确定为是少校。另外一个打击也接踵而至,吉迪昂支队被解散,官方理由是战事已经平息,实际上有关方面可能担心温盖特又借机发表政治看法。

这样一来,精力旺盛的温盖特暂时处于赋闲状态,所幸这种状态持续时间并不长,1941年底,时任驻印度英军总司令的好朋友韦维尔又来相邀,这次的目的地是东南亚。

1942年2月27日,几个月来过得并不如意的温盖特从伦敦前往仰光,于次月到达。在那里,韦维尔任命温盖特为上校,并放手让他组建一支足以在敌后作战的非正规武装。这非常对温盖特的胃口,他立即投入这项工作,并于当年4月开始正式确立自己有关“远距离渗透作战”的完整理论。为把设想付诸实践,韦维尔将印度第77步兵旅交拨给他,由他将其打造成执行远距离渗透的第一支作战部队。

经过数月的训练,温盖特认为对第77旅的改造已经完成,为了与盟国的其他正规军相区分,他将自己的远距离渗透部队称作“钦迪特”。自此,“钦迪特”成为缅甸战区中一个颇为知名的称号。

1943年初,“钦迪特”正式登上缅甸战场。温盖特亲自策划的第一次作战称作“棉衣”行动,它的特点就是实施远距离渗透作战,以小股部队从间道穿插日军身后,破坏其交通线和补给站,在敌后开辟阵地。2月12日,“钦迪特”自英帕尔出发,分成8路穿过亲墩江展开攻击。起初,各路的推进都颇为顺利,还一如预期般地截断了一处日军补给所仰赖的铁路。但是,当“钦迪特”的各路人马纷纷渡过伊洛瓦底江之后,就开始显出后继乏力的态势,加之这种远距离渗透很难获得后勤方面的有力保障,攻击陷入困顿。

战至3月22日,英军司令部明令要求温盖特立刻撤回印度。结果,“钦迪特”在日军多支部队的围追堵截下化为小股零散部队败退,等到退回印度境内时,损失的兵员已经超过了1/3。

收复亚的斯亚贝巴后,策马行进的温盖特

温盖特(左)同埃塞俄比亚国王塞拉西一世交谈

首相的青睐

第77旅在1943年初春的挫败,令温盖特的名声及其所主创的“钦迪特”的价值大受质疑。那些素来不看好这个“行为乖张、目中无人”的“另类”军官的同僚们纷纷对他施以指责和抨击,但是温盖特却并不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黯然回国,相反倒是获得了组建更多“钦迪特”部队的权力。

一方面,温盖特得到老友韦维尔的坚定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作为突击队特战样式的热心支持者,从遥远的伦敦对“钦迪特”的存在表示明确的支持。在大局观极强的丘吉尔看来,温盖特这支特别部队的存在其实是同盟国向公众宣传的一个有利工具,可以以此表明:现在盟军手里有了一个新的手段,可以用来打击远东地区那些训练有素的日本侵略者。

出于对特战样式的偏爱,丘吉尔不仅把温盖特从缅甸暂时请回伦敦述职,甚至还带着他前去参加同盟国最高规格的魁北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温盖特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远距离渗透理念,“令与会者印象深刻”。魁北克会议结束后不久,温盖特便在丘吉尔的亲自过问下正式晋升为少将。

不过这次会议对温盖特来说或许具有两面性,因为据丘吉尔身边的人后来回忆,正是在魁北克期间的近距离接触,让丘吉尔认定这个有着“狂热劲头”的人不适合担任更高级别的指挥官。

重返印度后,温盖特进一步扩大“钦迪特”的规模,到1943年下半年,“钦迪特”已扩充至6个旅。从编制上看,每个旅下辖4个营,每个营编有2个分队,每个分队由400名英国或廓尔喀士兵组成,除单兵轻武器外,还配有迫击炮和机枪等。这支部队有着自己的编制体系、人员训练方式和作战方式,处处都鲜明地打着温盖特的个人烙印。这位将军特别注意强调的一点是,“钦迪特”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游击队,而是正规军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作战样式有别于普通的正规军。

“钦迪特”甚至获得了自己的空中武装—来自美国人的支援。当时,由史迪威指挥下的中国远征军部队正准备在北缅发力,力求打通从印度阿萨姆邦到达中国的陆上交通线。美国方面认为温盖特的远距离渗透或许对这一战事有利,便鼓励他尽快采取行动。而为了配合实施其远距离渗透的理念,美军专门组建第1航空突击队配合“钦迪特”作战。这样一来,温盖特的部队便可以坐着飞机而不是靠双脚去深入敌后了。

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同样身为盟军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同,英军内部的许多人对于“钦迪特”这样的新生事物总是采取排斥的态度,而美国人对于新颖的创见则往往乐见其成。

在缅甸丛林中作战的“钦迪特”

“星期四”行动

1944年初,新的渗透作战酝酿成熟了。这一次,“钦迪特”将深入亲墩江沿岸阵地以东160千米的广大地区,插入英第14集团军和日军之间,在那里大肆破坏敌人后方并直接打击日军。

温盖特非常期待这次代号为“星期四”行动的作战,因为这一次“钦迪特”所要做的事将比单纯地袭扰日军补给线要重要得多。按照他的部署,这次将投入3个旅,各旅的作战任务如下:

卡尔维特的第77旅由飞机空运至亲墩江以东目标地区,在那里建立最初的阵地,派出一部赴巴莫,另一部在截断伊洛瓦底江上的日军水运后进至莫卢,在那里建立阵地并阻断日军向北的铁路公路运输。

兰泰格尼的第111旅被空运至第77旅以南区域,从那里过江进至英多,阻断日军从南面向该城的推进。

福古森的第16旅以徒步行军的方式开进,他们将在大山和莽林中穿行320千米,夺取重镇英多及附近的机场。温盖特把这个旅的行动称作“英军历史上距离最远的进军”。

美第1航空突击队全力配合此次行动,该部共有13架C-47运输机、12架B-25轰炸机、30架P-51战斗机,以及数十架适用于战场联络和转运伤员等任务的轻型飞机。为了运送足够的兵员,还为每架C-47配备了2架滑翔机。

事实上,温盖特本人的胃口还要更大。行动前夜,温盖特告诉自己的一位亲随,这次他打算夺取英多-巴莫全线,因为一旦得手,高层将无法再驳回他关于增兵进取的请求。“他们总是说已经没有多余的部队了。这样的部队当然是有的,只不过司令部不愿意或者不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正确使用之途罢了”。“星期四”行动打响后,温盖特更是公开宣称,只要拥有足够的兵员和飞机,他就可以拿下北纬24°以北的全部缅甸地区。

战事开始后,第77旅如计划般地展开行动,在同日军进行的多场搏杀中表现得近乎完美。那些习惯了英军和印军在自己面前逃跑或投降的日本人,在极度的惊愕中被“钦迪特”击退。

参战的美军飞机也发挥出色,每个“钦迪特”的分队都配有1名飞行员,由他通过电台召唤战斗机适时加入战斗。这些飞机在地面引导下对日军目标实施精准打击,有时距离“钦迪特”还不到300米,这种近距离的空地协同作战,在当时的二战战场上还是不多见的。

但是,由于第77旅的行动已经惊动了日本人,而第16旅又是以徒步方式开进,致使该旅于3月19日接近英多外围时,日军的守备兵力已经加强至3000余人。加之第111旅的行动同样落后于时间表,第16旅对英多的强攻最终没能奏效。不久后,“星期四”行动就陷入了僵局。

准备登上滑翔机出发的“钦迪特”

盖棺未能定论

虽然渗透作战进展不如预期,但到3月下旬,温盖特已经将“钦迪特”的9000余人投入北缅地区,活动在亲墩江沿岸阵地以东160千米的地区内,在日本人的后方插入了一把匕首。这时,他在缅甸北部所控制的区域仅仅比荷兰国土略微小一点。

面对着英多等要地未能入手的局面,温盖特本人自然非常焦急,他不断催促部下进取,但各部进展甚缓。实际上,温盖特的一些部下对他的作战意图并没有十足坚定的信心。第16旅旅长福克森就曾私下说:在那个时候,真理可能并不在温盖特这一边。

既然温盖特把英多及其附近机场视作“星期四”行动的核心,那为什么不把第16旅直接空运到那里,而是让他们迈开双腿长途跋涉?很多年之后,历史爱好者们仍然对这一点争论不休。有观点认为,温盖特之所以这样做,是想通过长途行军来显示出“钦迪特”在远距离渗透中的真正能力。

3月24日,温盖特在后方坐不住了,他坐上美军的飞机前去“钦迪特”控制的区域评估战局,好为下一步行动拟制计划。结果,在返航途中,他所乘坐的第1航空突击队的B-25轰炸机在没有受到攻击的情况下坠毁于茂林地区,机上包括温盖特在内的10个人全部牺牲。

温盖特的死,令“钦迪特”的活动由盛而衰。那些素来不喜欢温迪特的人,也对他的远距离渗透战术评头论足。他们指出,在构成温盖特渗透战术的几个要素中,没有哪一项是他的原创。德国人早在1910年就在东非编组了适合丛林作战的分队,在1917年推出了“突击群”这样一种带有特种突击样式的作战单位,又在二战爆发后在空地协同方面给全世界的军人上了一课。至于最早提出用运输机和滑翔机把“钦迪特”送到日军后方的,则是美国人。这些说法固然都是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温盖特把这些要素捏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一个适合缅甸丛林作战需要的特战模式。

“另类”将军温盖特就这样突然离去,身后留下了广泛的争议。英国历史学家雷蒙德·卡拉汉认为,温盖特的战术设想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就其中一端来说,日军并没有温盖特想要摧毁的那种西方式的后勤保障体系。他进一步指出,当“钦迪特”在1944年3月深入缅甸而受困后,温盖特曾经被丘吉尔热烈追捧的设想,迅速在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不太受到本国同胞认可的温盖特,却在敌人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评价。1944年在缅甸指挥日军第15军的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认为,“‘钦迪特’的行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击退了第53师团和第15师团一部,令缅甸的战局为之改观”。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盖特远距离另类
零距离与远距离
“另类四不像”登场
人面娇花相映红
捐献
拼演技
空袭远距离支援干扰机阵位选择及航线规划
阴影区较远距离手动交会对接目标识别方法
另类演奏家
另类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