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返场”?
2015-01-03姜浩端
文/姜浩端
制造业“返场”?
文/姜浩端
“比特”世界披着制造业的外衣返场,想赢得竞争需要的是更深刻的制度创新
全球区域经济竞争的热点不断轮换。自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制造业”重新成为竞争舞台的焦点,主要制造业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制造业振兴战略。德国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工业4.0”,期望通过该项战略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成为未来制造业技术领导者;美国政府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对其过去“去工业化”的趋势进行弥补,促进制造业回归;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力图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印度也启动“Made in India”战略,宣传“来印度制造,到全球销售”。
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代表着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互联网的出现逐渐颠覆了工业经济的世界观。基于互联网的经济活动加速扩散并对传统经济进行改造,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工业经济特点的互联网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由此从过去的单一空间,被划分为“原子”和“比特”两个世界。“比特”世界代表着未来,这在上一幕竞争大戏中已成为共识。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从原子到比特的变革是不可改变且无法阻止的。
制造业重回舞台焦点,当然不是“原子”世界的胜利,而是“比特”世界对“原子”世界的更深刻改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正围绕创新要素最为丰富的信息技术领域,积极展开制造业布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使制造业步入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时代,争夺的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制造2025”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比特”主导的世界里,靠要素驱动的工业化进步历程可能就此中断,因为决定生产力的生产要素已经改变;后发国家赶超的“雁阵”理论可能就此失效, 因为决定产业转移的空间障碍已无足轻重。
“比特”世界披着制造业的外衣返场,想赢得竞争需要的是更深刻的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