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我国人力资源派遣模式的转变

2015-01-03胡嘉伟惠俊娥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角度人力资源

刘 鑫,胡嘉伟,惠俊娥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601)

探究我国人力资源派遣模式的转变

刘 鑫,胡嘉伟,惠俊娥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6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派遣模式成为当前国内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然而当前国内的人力资源派遣仍处在发展阶段,其运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人力资源派遣的各方当事人都面临劳动用工风险。本文分别分析了我国登记式派遣模式与雇佣式派遣模式的三种形式,并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了评价与比较。

人力资源;派遣模式;转变

作为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新方式,人力资源派遣发展极为迅速。因其具有方便人事管理、便于人才流动、增强企业活力、降低企业成本等优势,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接受与认可。现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源派遣模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我国人力资源派遣模式。

1 登记式派遣模式

登记式派遣模式运作形式极为松散,属于随机性、临时性的派遣形式。对其模式的分析主要从组织形式、契约形式及管理形式三方面进行。

1.1从组织形式角度

登记式派遣模式具有随机性、临时性的特点。这种模式通常是由用人单位提出用人需求,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由此,签订合同的人才方就成为该机构的员工。这种组织会随市场变化调整员工数量与结构,威胁派遣员工的就业安全性与工作稳定性,使派遣员工承受较大的风险。例如,用人单位正式员工的福利待遇往往高于派遣员工;用人单位与派遣员工发生劳动争议时,申诉对象为派遣机构,而福利发放却由用人单位负责,无法保障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因此,从组织形式角度分析,登记式派遣模式降低了派遣机构的用工风险与运营成本,但损害了派遣员工的权益。

1.2从契约形式角度

当用人单位提出用人需求,派遣机构会将满足要求的人才派遣到用人单位,然后与之签订人才劳动合同,同时,派遣机构会与用人单位签订派遣协议,规定支付费用及派遣员工的职责。

1.3从管理形式角度

登记式派遣模式下的派遣机构通常只进行选拔、招聘等工作,而员工的培训、考核与福利标准等都由用人单位负责。根据其自身所承担的责任,确定向用人单位收取的管理费用。若服务于管理方面的责任较低,收取的管理费用也会随之降低。若用人单位与派遣机构所签订的内容不够完善,便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交叉问题,增加管理难度[1]。

2 雇佣式派遣模式分析

2.1从组织形式角度

采用雇佣式派遣模式的派遣机构,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该模式下,人才结构与企业客户都比较稳定,收益来源完全依托于员工。然而用工风险与运营成本较大,影响其自身机构的灵活性。如果经济不景气或用人单位裁员,派遣机构将面临巨大的压力。雇佣式派遣模式有利于保障派遣员工的就业安全稳定,但增加了派遣机构的失业风险。

2.2从契约形式角度

雇佣式派遣模式中,合同或协议的签订比较完善,明确了派遣机构与用人单位的权利、责任及其他特殊问题的解决策略等。派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但这种方式管理费用较高。派遣机构在服务与管理方面责任较大,用人单位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

2.3从管理形式角度

雇佣式派遣模式的员工,日常管理与绩效考核等都由用人单位负责,其他管理工作则由派遣机构负责,包括职位晋升、工资支付等。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派遣机构与员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提供多种福利待遇,增加了派遣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在用人单位中,员工的身份以派遣员工为主,个人绩效考核与派遣机构的考核存在直接关系,使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用人单位与派遣机构对员工都实现了有效地管理[2]。

3 我国人力资源派遣模式转变的策略

3.1比较分析雇佣式与登记式派遣模式

雇佣式与登记式两种派遣模式在组织形式、契约形式与管理形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员工素质不同。雇佣式的派遣员工为派遣机构的收入来源,因此综合素质高、就业潜力大。相比之下,登记式的派遣机构为降低运营成本,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2)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不同。登记式模式下,除人事管理由派遣机构负责,其他工作都由用人单位负责,相对于雇佣式模式,其承担的风险与责任较小。(3)对经营管理体制的要求不同。由于雇佣式派遣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较大,所以需具备完善的且规模较大的经济管理体制,而登记式派遣则由于自身的短期性与随机性,不要求过高的运作管理能力。

3.2实现派遣模式转变的策略

综上所述,现阶段,要支持登记式派遣模式,以缓解就业压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但长远来看,由于登记式派遣不利于员工的发展,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基本需求,应进行一定的限制。因此,要把握限制与放宽的尺度,促进人力资源派遣的持续发展。针对雇佣式派遣模式,应逐渐完善人力资源派遣市场,促使其业务发展向专业化迈进。同时还需注意不同阶段下,两种模式的应用比例,保证人力资源派遣模式的转变更加合理[3]。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淑丹.我国人力资源派遣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2]王伟.我国人力资源派遣现状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刘贺.我国企业劳务派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0.078

F272

A

1673-0194(2015)10-0094-01

2015-03-01

安徽大学 2 0 1 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201410357315)。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角度人力资源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神奇的角度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