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制造”的机遇和挑战

2015-01-03王鹏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5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制造业企业

文/王鹏

“互联网+制造”的机遇和挑战

文/王鹏

“互联网+制造”既包涵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又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和万物互联,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业已成为两个重要的国家战略,这给“互联网+制造”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汽车行业,宝马公司通过开设客户创新实验室,为用户提供在线工具,帮助他们参与设计。与此同时,还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最大限度定制化服务,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当下,特别是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宝马摩托车在今年上半年却开创了良好的业绩。宝马摩托车和maxi踏板车全球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0.5%,创下有史以来上半年销量的最高纪录。其中,定制摩托车nineT销量连续第二年超出市场预期,达到5868辆。

在汽车行业之外,阿迪达斯借助互联网构建了一个网络平台,提供各种鞋底、鞋面、配件等素材,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搭配,最后下单生产。并且,阿迪达斯还将用户的定制款放到网上,让那些追求个性又不擅长设计的人自主选择,如果发现某些款型特别受欢迎,马上就可以批量制造推向市场,直接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具有冲击力的产品。

阿迪达斯提供了一个基础的个性化平台,这是基于互联网,但是在我们看来,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个性化定制,或者说是我们想象中“互联网+N”的状态。但是,阿迪达斯通过“跟你一起做生意”的模式,实现了与用户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过去我们只是消费者,只是被动的接受别人卖给我们的产品。现在出现了一个厂家,通过众包设计和用户一起做生意,这是互联网中非常好的案例,国内很多企业也在做这方面的探索。

在相对而言更加传统的服装企业,青岛红领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十分引人瞩目。青岛红领是一家服装企业,过去十多年积累了超过200万名顾客个性化定制的版型、款式、工艺和设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国内首个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建成了西装上衣、衬衫、西裤三个定制化生产工厂,每天能够完成2000~2700件定制西装的生产。

2014年上半年,国内33家服装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增速为负的2.6%,净利润增速为负的3.6%,整个行业低迷。相比之下,红领公司2014年1~9月生产、销售和利润都同比增长150%以上。

王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副院长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服务助推装备企业转型的案例也不胜枚举。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和万物互联,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明阳风电:6000余台(套)风力发电机组的风速、功率、角度、转速、发电量,以及不同风况带来的变化数据,通过近百万个传感器实时传送到后台大数据中心,实现远程故障的诊断与修复、发电量评估与分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依据。

通用电气:GE的下一代GEnX发动机中(装备波音787飞机)将会保留每次飞行的所有基础数据,甚至会从飞机实时传输回GE分析。GE正在实验如何筛选2万台喷气引擎中不易察觉的警报信号,以此来预测哪些设备需要进行维护,以减少飞行延误和燃油消耗。

“工业4.0”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工业蓝图: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互联网、物联网和务联网(服务互联网)将渗透到所有的关键领域,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并通过深度应用ICT(信息通信技术),总体掌控从消费需求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由此实现高效生产管理,维持并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机遇:将四个效应转化为发展动力

随着“工业4.0”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形式,这就是一种新业态、新模式。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智能化。企业到底面临怎样的机遇呢?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有4个效益,把4个效益转化为发展的新动力。

创新效应:“互联网+制造”带来企业生产制造模式的重大变革创新,促进产业的新旧交替,形成大量新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推动整个制造业乃至经济的增长。

融合效应:“互联网+制造”既包涵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又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协同效应:“互联网+制造”在企业中的应用,分工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渗透到制造业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企业之间逐步形成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的协同制造网络,带来全产业链价值的提升。

中国具备一个大国的强大的市场优势,并在互联网领域具备发展优势,“互联网+”就是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

先发效应:“互联网+制造”在全球的发展方兴未艾,中国企业如果先行一步,率先大规模应用,突破关键技术,并与我国已初具优势的互联网产业相结合,很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从企业重点关注的切入点而言,企业要思考哪些问题呢?我们有怎样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可以去借鉴呢?

怎样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如何利用众包、众创、众筹这样一些新的方式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如何向个性化定制转型,尤其是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

怎样去推动企业内部的大数据应用,作为制造业,又该如何实现需求预测以及生产智能化?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

现代化的秘诀和产业升级的实质

中国企业的理念来源,东方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和西方企业管理理念的借鉴学习,总体上传统色彩偏重,在制造业中尤其如此。向“互联网+制造”转变,首要的是理念上的自我革命,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拥抱新的生产方式。

“互联网+制造”作为新的生产制造模式,特征是网络化、分散式、个性化、互动参与型。这些特征恰恰是中国企业所不熟悉的,我们擅长并领先的还是典型的传统制造模式,拼规模、比产量,实现制造模式的转换,其征途漫漫。

但是,总体上我国的经济体系仍然是一个传统色彩偏重的经济体系,在制造业中尤其如此,这种转换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巨大的挑战。

为什么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地区,只有30多个跨越了工业化的门槛,为什么历史上数十个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答案是产业升级,特别是制造业持续而全面的升级。产业升级的的实质是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的竞赛。

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核心的理念都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互联网+制造”是中国工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推进“互联网+制造”的重点,有“两个重点”和“两个支撑”。

“两个重点”:其一,推进“互联网+制造”,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如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个性化定制;其二,推进“互联网+小微企业”,拓展创业创新新空间,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第三方云服务平台、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两个支撑”:其一,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构建信息基础新设施,如全光纤网络城市、4G网络建设、下一代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其二,突破关键技术和产品,培育发展信息技术新产业,如集成电路、大容量存储、大型数据库、云操作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智能设计与仿真、工业控制系统、工业平台软件等等。

责任编辑:郭嘉凯

guojk@softic.com.cn

猜你喜欢

个性化制造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