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机场筹建始末

2015-01-03米允林

剑南文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绵阳市长机场

■米允林

绵阳机场筹建始末

■米允林

(一)

1985年5月初,绵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筹备召开。我又从市文化局借用到市委宣传部,从事两会的会务工作;还从市直文化单位抽调部分同志协助我搞会务接待、会场布置、住宿及生活安排。

两会的召开,新班子的组成,揭开了绵阳市历史上新的一页。特别是绵阳长虹机器厂厂长王金城同志就任绵阳市首任市长。他上任后,改旧城换新城,大力发展市场商品经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大搞改革开放,唤醒了沉睡多年的老绵阳。我和每一个绵阳人都在思考,如何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关爱自己的家乡。我在文化局除了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凭自己对航空事业的了解及长期飞行实践的职业本能和业余爱好,注意收集整理国内外建设机场,发展民用航空的信息和资料。

我了解到,绵阳境内的一家研究所是专门从事飞机的心脏——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和试验,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实验和使用单位的主要技术研究基地。而且他们主办的专业技术杂志,按照新闻出版的规定,定期送我局审阅,别人也不看,几乎成了我的“专刊”。杂志的主编、高级工程师谢方金同志很快与我成了朋友,我们常在一起交流探讨航空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

1988年6月,由他们所主办,联络四川省航空宇航学会理事单位,召开了“发展西南民用航空、高原航空”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代表们除了视察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通航外,还专门探讨了绵阳发展民用航空通航问题。我作为飞行员同学会绵阳分会的联络人,又联络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四分院的战友们,为探讨发展绵阳民用航空的可行性,集体乘运一五型飞机,结合飞行训练对现有的机场周围地形地貌进行了空中勘察。

我对扩建机场的几种方案进行了对比论证。在此基础上,我向当时的市长王金城、市委书记赵文定递交了关于发展绵阳民用航空的建议信。同时在一年一度的全市商品交易会、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由我具体组织指挥了绵阳民航飞行学院九架初教六飞机的通场飞行表演,激起全市人民的航空热。接着我把给市委书记、市长的信改编成学术问题探讨,以个人名义发表在《绵阳论坛》杂志上和市计经委办的《绵阳经济信息》刊物上。并联络驻市区的一些国防科研单位,共同探讨军转民、科技兴绵的问题。同时也利用《绵阳论坛》发表文章,形成社会舆论。大力宣传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改革开发的方针、政策在我市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利用给分管文化的市委副书记冯崇泰同志汇报工作的机会,向他递交了关于发展绵阳民用航空的建议信。同时将绵阳历史上多次修建机场和四川省内各地、市、州筹建机场的情况打印成信息资料提供给他,在制定“绵阳市2000年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时做参考。冯崇泰同志1942年出生,安徽人,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高材生。先前在绵阳某工厂工作,绵阳地改市不久来我市工作,算是我们的同龄人。

科技兴绵战略规划要靠各个具体项目来支撑,否则就是一句空话。项目落实关键是要选好带头人。毛泽东说:“领导机关的职责,就是出主意,用干部。”我向领导进言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做点贡献而已。我的建议得到了他的肯定,但要启动这样大的项目,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他期望我继续朝着这方面努力,多做些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就启动该项目的筹备工作。

1988年6月25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在我市的安县白水湖水库召开。主管意识形态和科技工作的副书记冯崇泰在会上宣读了《绵阳市1986-2000年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其中一段明确提出:“要积极规划实施机场建设,发展民用航空事业。”

1989年3月13日,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绵阳市1986-2000年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纲要》。机场建设正式纳入规划。我以为市人大、市政府采纳了我的建议,已走完了该走的法定程序,理所当然地应该组建班子或落实到政府哪个部门具体实施这项工作,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二)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寨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攀援。”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生活于我市北去25公里的青莲古镇,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蜀道难》形象而经典地概括了四川独特的地理特征,代表了当时世人对四川山高路险的普遍看法。四川东部为大巴山,西部矗立着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北部横亘着莽莽秦岭,南部是一望无际的云贵高原。境内又是地势起伏,山岭盘桓,一层又一层像环形的锁链,将四川盆地严扣紧箍。因此,四川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四塞之国”,历代骚人墨客不知留下了多少感叹蜀道难的诗文!

几千年来,四川人不畏艰辛,披荆斩棘,在川北的剑门蜀道上,凿开山道,修起了最为险要、最为壮观、又最能彰显蜀人智慧的金牛道栈道。当蜀人艰难迈步于秦岭大山之中,仰望山顶上的蓝天,翱翔的雄鹰,自然就对“铁鸟飞机”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期盼。

据记载:民国30年(1941年8月11日),四川省政府指令,第十三行政督察区公署和绵阳县,修塘汛空军二十九站飞机场,征地683亩,搬迁农民403户,采运土方58万立方米,投资金额100余万元。民国33年(1944年)1月,四川省政府令,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及三台县县长负责在三台县刘营乡修建飞机场。征地519亩,由国民党空军航委会五十三站勘测设计。同年3月24日动工兴建,历经一个月多建成,由空军五十三站进驻。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空军五十三站撤离。

据《三台地方志》记载:这之前,民国20年(1931年)7月,三台城东猪市口,曾修过宽266米,长600米的小机场。田颂尧的29军小飞机在此驻过。民国27年(1938年)12月,三台县政府奉四川省政府之命,在三台刘营石鼓坝划地544亩,调集5000多民工,修起了刘营机场。

国民党空军来去匆匆,绵阳的塘汛机场,老百姓还没看见飞机模样,机场就被荒草掩没了,成了牧童放羊的好地方。1949年1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十九师先头部队和六十军一八师三十八团合力解放绵阳县城。12月25日,十八兵团司令员周士弟在绵阳宣布绵阳城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以上机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空军委托成都军区绵阳军分区代管。

1964年初,绵阳塘汛机场扩建为空军第十四航校,第四团训练机场,十四航校后又改成民航飞行学院,归国家民航总局辖属。为了绵阳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我利用业余时间,做了艰苦细致的社会调查和绵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以此来证明修建机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服绵阳的领导者。

1990年6月11日,市长王金城的第一个群众接待日,前来找市长解决问题的群众相当多。有落实政策的,有土地房屋纠纷的,我是提建议的。当天下午两点半,轮到我在信访科登记时,他们和记者都很惊奇,但又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因为来这儿见市长的多是要求解决个人问题,真正响应市长号召,为绵阳建设发展提建议的只有我一个人。当我把建议和发展绵阳民用航空的材料交给市长时,他非常高兴,首先对我这个普通市民关心城市建设的精神给予表扬,并说此事比较复杂,但他回去一定认真研究,同时希望我继续做这方面的研究,为政府决策当参谋做贡献。由于要见市长的群众太多,五分钟的接见很快就结束了,但给我的鼓舞却是很大的。

从1985年5月开始,几年来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和领导的肯定。当我带着兴奋之情,转身离开市政府接待室时,绵阳日报的女记者拦住了我,要我接受她的采访,“谈一谈为什么来找市长提建议?”我说:“我是从绵阳走出去,又转业回来的飞行员,我爱我的家乡,期望他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更快地发展。我想用我在空军部队所学到的知识,为发展家乡的民用航空做贡献。”

后来,我从市政府的信访简报和日报上看到了我提建议的报道,对于我来说,不期望只看到一些停留在纸上的东西。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突飞猛进,特别是深圳特区的巨变,省内宜宾、泸州机场的开工,而我市仍像一只迈着休闲步履的老绵羊姗姗而行。还有不少人责怪王市长不懂经济,不体谅老百姓的疾苦,把好端端的房子拆了,把老街挖了,去修什么临园干道,还想修什么火车站和机场。

我预感到我的蓝天梦要实现的可能性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还要难。

(三)

就在我给王市长提建议后的半个月,同月25日上午,我和局领导正在新华书店开会研讨书店内部改革问题,突然接到局办公室的电话通知,市长秘书让我立即赶到政府市长办公室,有紧急事情要办。这时都到中午下班时间了。我骑上自行车向市政府驶去,边走边想,我是文化局一个政工科长,市长秘书能找我做什么?我骑车到市政府门口,按规定在门口做了登记,放好自行车,带着疑惑的心情走上了政府办公楼,找到秘书科。

市长秘书告诉我,今天上午他陪市长到某研究院去开会,由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科学家朱光亚率领的全国政协和省政协部分老科学家30多人来绵阳视察三线建设情况,汇报会上应驻绵大多数科研单位的要求,我们要扩建现有的绵阳机场,开通航线,解决川西北地区交通不便的问题。王市长立刻想到前不久,我提给他的建议信,两个想法刚好不谋而合,他指示市长秘书尽快找到我,请我代政府起草给国家民航总局,请求批准我市境内建立民用机场的报告。要求越快越好,一定争取下午两点半前办好,他下午参加会议时,就送朱光亚同志和国家民航总局。我二话没说,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在秘书科办公室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很快写出了草稿,市长秘书很快看了一遍,觉得不错,立即填好文件审批表,让我在秘书科稍等,他骑上自行车飞奔市长住处而去,临走,让另一位秘书快去叫打字员和办公室管编文件号及政府打印的工作人员提前上班。我也顾不上找午饭吃。

一点半钟,市长秘书拿上市长签字的批文,回到办公室编文号打字,我和他边打边校,其他工作人员也来帮忙校对,装订盖章。50份 《关于请求在我市境内批准建立民用机场的报告》(绵府发(1990)38号文件)。在我们几个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照市长的要求,在他两点半乘车出发前,交到了他手里。

在我骑车回家的路上,我似乎看到胜利在望的一线曙光。这时才感到肚子很饿了。回家请母亲赶快打了两个荷包蛋,煮了一大碗四川担担面,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两个孩子早已去上学,爱人吃过午饭也忙于到医院上班去了。她过去在部队从事内科,现改为心理卫生科,很多东西需要从头学起。而且边上班边参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办的函授大学学习,同时又参加主治医师考试,以前没学过英语,现在从头学起。每天晚上孩子们睡了后,她还坚持四个小时的学习。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走向自己的成功。

1991年初,我由政工科长改任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遵照市长的指示,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继续加强机场建设工作方面的调研工作。我以市政府关于修建机场的文件做依据,协同市经协办领导到绵阳飞行学院四分院,洽谈协同发展我市民用航空问题。同时在市政府招待所又与江油航空工业部某所科技委主任、高级工程师陈大阀,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谢方金等进行了洽谈。

关于开发民用航空问题,他们对我们提供了不少支持和帮助。由于王市长忙于旧城改造、道路交通、防洪工程、天然气工程、火车站的建设、国企的改革与振兴等,所以机场建设问题只写了报告,没有组织强有力班子去具体落实,而且上级准备调动他的工作到电子工业部任军品总监。机场建设工作由此而搁浅。我的机场梦又一次破灭了,又一个三年的机遇白白浪费掉了。

时间到了1992年1月5日,上午我和往常一样到市文化局上班,10点局办公室接到市长秘书打来的电话,通知我下午两点准时到市委大院门口,具体什么事情也没说明。我猜想可能是机场建设问题要摆在新市长冯崇泰的议事日程上了。

(四)

下午一点半,我提前步行到市委大院门口,院内陆续开来了几辆小卧车,市长秘书安排我上了副市长杨建国的小车。于是市长的车领头,我们居二,一行五辆小车开出了市委大院。我们一行先到了南山,中国唯一的磁性材料及器件研究所——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探讨军转民的有关问题。

两个小时之后,车队分开,我又转到政协小车,随同市长来到绵阳飞行学院会议室。该院的训练处长、纪委书记均是我保定二预校的同期战友,飞行大队、中队的不少飞行教员也是原预校的战友,院长比我早五期。来到航校有一种亲切感,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航校一样。

上天的飞行员都是来自保定和长春的两个空军预校。他们航校属于初级航校,专门为民航培养运输机驾驶员。目前所用机场位于绵阳市郊3公里,场区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只有一条1000米×30米×0.12米混凝土跑道;1000米×9米×0.1米滑行道一条;0.1米厚停机坪24717平方米及其他设施。当时所飞机种为法国生产TB-20型训练机,机场等级为国内民用航空三级,只可供小型民用飞机起降。如果要达到中型以上客机使用标准机场,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重新立项审批。请有关专业技术部门的专家进行重新勘测设计论证后,才能确定是否在原址上扩建,或者另外选址重建。总之,民航飞行学院四分院的领导在与市长的交谈中,都达成了共识。双方表示尽快向各自的上级部门汇报,进入初步的审批程序。

我们一行七人,应学院领导的盛情相邀,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共进了晚餐。饭后我乘市长的小车回到家中,然后和往常一样,骑自行车到文化局上班,干我那些份内之事。我也没有必要与同事谈及此事,也没有人向我打听这方面的事。毕竟航空与文化部门的业务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况且局机关的多数人都来自市内专业文艺单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繁荣社会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自1985年建市以来,文贸结合的大型活动年年都搞,全国的著名歌星、影星都请遍了,香港、台湾的也来过了,费翔都来过好几次,北京的大型文艺团体,如东方歌舞团、姜昆的广播艺术团等都到绵阳来演出过,我局所属的歌舞团也先后到日本和俄罗斯演出,他们国家的文艺团体也来到绵阳演出。

大型文艺活动,全局出动,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如同一个整体,大家合作十分愉快。转业工作在这样一个集体,我感到十分满足。

不久,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绵阳机场建设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长冯崇泰为组长,副市长杨建国等为副组长。市人大、政协和政府职能部门领导,民航飞行学院和九院的领导都为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任命我为筹建办主任。四分院调研员吴增辉,建委规划处总工程师罗应忠为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建委,立即开始机场建设的筹建准备工作。

市领导提出的目标是:一年筹备,两年建设,三年建成通航。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光荣而沉重。我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等来了政府迈出这实质性的一步。我的梦、绵阳500万人民群众的飞天梦就要起航了。我兴奋激动,终于有了个施展自己才智的平台。我在市长办公会议上提出的实施建议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会后建委在办公楼二楼腾出了两间办公室。

罗应忠同志分两边上班,协助我工作,分院李院长也指派一位女同志到办公室工作。我从建委财务处借钱购买了三张桌子、五张木椅子、扫帚和撮箕、两个水瓶,后来老罗帮助办公室和我家安装了电话。

也不需要刻印挂牌子,机场办就这样开始创业了。我比电影《老兵新传》中的老团长带个通讯员在茫茫北大荒挖个地窝子,订个木牌建农场强多了。

办公室实则就是我和小李两个人,我的第一任务就是摸清现有机场各种情况数据材料,新建的民用机场数据标准。我在空军部队飞行18年,机场条件要求,飞行员最清楚,能军用就能民用。喷气超音速歼击机起降的机场,喷气机客机也能用。于是我按照跑道长2400米,宽60米,两头远距各4000米,歼六飞机直线穿云下降,目测着陆,数据要求的净空条件,再对照现有机场条件进行比较,提出改建方案的可能性。老罗同志帮助我找来了绵阳城区二万分之一的地形图。航校提供了现有机场设施、气象条件等各方面的有关资料。我们办公室三位同志根据所了解的资料走出办公室,到现有机场周围方圆10公里进行实地勘查。同时又到广汉民航飞行学院航行处,请求帮助按照国家民航总局颁发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画出现有塘汛机场净空要求数据图,作为改建可行性论证依据。该处处长曾为绵阳机场团长,在绵阳飞行多年,当得知地方政府牵头,联合学院共同改建绵阳机场,变单纯训练一用为训练和运输二用,他十分高兴,表示热情支持。没过多久,院长边少斌、副院长王存浩、绵阳分院马院长和书记等来到政府协商扩建机场之事。我和市政府巡视员、秘书长参加了洽谈,再次达成了共建的协议。在此基础上,市政府与绵阳民航分院正式签订了有关共建的协议。我编写的论证资料初稿基本完成。

(五)

按照国家和军委规定的有关政策法规,建设机场必须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准。也就是说,必须具备盖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两个大印的红头文件才能动工修建。地方政府的请示报告传呈到国家两个最高权利机关之前,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若干审批程序需要去破解,也就是说,盖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两个大印之前,可能需要去盖上百个上千个大印。这是市政府的领导们和我没有想到的。

绵阳机场的建设,涉及地方、民航、空军三个方面。可能是全国少有的建设难题,让我这个筹建办主任碰上了。

那就先从民航这条线说起吧。1992年6月11日下午,市长冯崇泰,副秘书长付利新及市长秘书,四分院马院长和副院长,调研员,我和老罗一行按预先联系的时间和地点,来到广汉民航飞行学院会见院长边少斌,副院长兼长城航空公司总经理王息盘等院方党政领导,共同协商筹建绵阳机场之事。我陪市长走进会议室,面见边院长,两位领导过去从未见过面。前次边院长来绵阳会见市长,不巧市长外出开会,这次算是回访。我给两位领导引荐之后,边院长以他飞行干部特有的率直与干脆,向冯市长问道:“成都距离绵阳直线距离约120公里,昨天德阳和广汉市政府30多人来找我,也要扩建广汉机场。绵阳只距广汉80公里。最近我接到报告,遂宁、广元等地也要修建机场。这么大的机场密度,民航运输肯定不合算,老冯你干不干?”为此我心中捏了一把汗,几年的辛苦也许就要白费。

没想到冯市长也十分干脆利落地回答:“别人建不建机场我管不着,今天我来就是谈建的事。不建我就不来了。”“好!那我们就谈建的事,我们四分院在绵阳建好了,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我当然不会反对。”两位高层领导的对话,意向的一致,使我刚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顺势将预先准备好的地形图摊到两位领导的跟前,我简单地汇报了前段时间筹建情况和初步的打算。边院长说:“是在原机场上扩建或另选址重建,这个由民航有关部门的专家勘测后才能确定。另外我们是训练单位,管理运输方面由西南民航局负责。你们除了上报省政府外,请一并上报他们。我们也会上报他们和北京民航总局。希望你们最好也到北京民航总局去一下,直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边院长是河北唐山人,健壮魁梧的身材,1956年参军入伍的老飞行员。比我选飞入伍早五年,是我飞行前辈。他学飞行是我遂宁老家航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中队长、大队长,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我对他说:“我在你老家唐山机场飞了好多年。飞行员与飞行员见面,总有几分比平常人见面多几分亲切感,我虽然不飞了,但又从事与天上有关的工作,似乎又有了几分自信和自豪。”

应边院长的盛情相邀,我们一行与院方党政领导一起共进了晚餐。席间还和民航飞行学院长城航空公司王总经理达成协议,待机场建成之后,长航从重庆江北机场移居绵阳,保证通航。亲切的会见,成功的会谈使我这个新上任不久的筹建办主任感到无比的高兴,似乎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回到绵阳,按市长的指示,我草拟了政府向省政府、西南民航局、北京国家民航总局请求批准筹建绵阳机场的报告。然后经市长办公室会议同意,形成政府文件,由我和老罗同志亲自呈报有关部门,并协调市长直接与有关部门领导会见洽谈之事。

首先我和老罗同志以及四分院的两位同志来到成都双流机场,拜会西南民航总局王局长,递交了报告,他表示支持。

过了几天,我和罗应忠约上市计经委的邓科长,由他领路到省计委交通邮电处递交报告、汇报情况,到成都空军司令部作战处战勤科递交报告汇报情况,到省政府、广汉民航飞行学院、省建委、省重点建设办公室、省民航局等。把省内有关部门跑完了,又和市长副市长一同进京,领导们先办其他的事,我和老罗先去民航总局,找到主管机场建设的基建司基建处,主管民航飞行学院的科教司,送交报告汇报情况。

由于在这之前,广汉民航飞行学院的边院长趁进京开会的机会,也向科教司李司长汇报过此事,所以当我们向他汇报情况时,他很快就明确表示支持这件事,并趁中午吃饭时,他给局长汇报,请局长支持此事。同时按他的指示,我又到局长秘书处预约市长会见局长的时间。然后回到市政府驻京办,把有关情况给市驻京办和市长做了汇报,没想到这么顺利。

下午 3点多,国家民航总局秘书处来电话,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总局局长蒋筑平在局长会客厅会见我们市长。第二天上午9点,我们一行七人,分乘办事处安排的两辆轿车提前从住处出发,赶往位于朝阳门内大街华侨大厦对门的国家民航总局,我先在门卫处办好了手续,领着市长、副秘书长等提前20分钟到局秘书处报到。

(六)

国家民航总局基建司的刘生乐司长,科教司的李振达司长已先到了局长会客厅,在秘书和我的引见下,市长和两位司长见了面。秘书告诉我们,蒋局长正在首都机场开会,让我们先与两位司长谈一会就赶过来。

当冯市长把建机场的事向两位司长汇报之后,蒋局长来到了会客厅接见了我们一行。市长简要地汇报了一下情况,没想到他很快就明确表态,全力支持我市与民航飞行学院共同改建机场之事。趁此机会,民航总局也给飞行学院投资,改善办学条件,蒋局长的表态,使我们市长吃了定心丸。从此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了。在回驻京办的路上,我立即向市长请示,可否与国家民航总局有关部门签订合同?请专家来绵阳勘测选址?是市领导亲自来总局签合同,还是由我代表市政府机场筹建处签?因为这涉及一大笔经费支出的问题,市政府直接拨款还是由建委出钱?我这个市府机场办只是一个空架子,只负责市长交办的任务。所以我必须事先向市长请示汇报清楚。

最后市长决定,由我负责签合同,请专家尽快来绵阳开展工作。于是我和老罗商定,他下午就离京飞回成都,赶回绵阳向建委主任汇报,做好迎接专家组来绵阳工作的准备。我在北京签合同,组织专家组尽快赴绵工作。下午3点,我一个人再次走进国家民航总局科技司李司长办公室,他把我领到十层楼的航空咨询服务所,介绍给了该所负责人——一位近50岁的女经理之后,就转身离去上他的班。女经理姓张,原来就是总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她热情而又详细地给我介绍了咨询服务所有关的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以及专家的组织情况。原来这些专家都是总局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和退了休的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

多年的飞行经验告诉我,这些专家就是我要找的人。因为他们搞了几十年的机场建设,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另外在总局业务部门任过职,组织协调能力很强,遇到将来审批方面的麻烦事,好帮助我们协调解决。另外这些老专家工作特别负责,生活简朴,不摆架子,便于接待。所以我很快与他们达成了协议,与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刘树楠高级工程师签订了有关技术合同。后来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十分正确 的。找对了人,办对了事,又给政府省了钱。因为他们的收费标准,比其他机场勘测设计部门做同样的机场选址、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费用要少一半多。

五天之后,民航咨询服务所组织的五名专家组来到绵阳。我和老罗把他们安排在绵阳临园宾馆住下,那时正处于七月下旬,绵阳最热的季节。当年曾参与绵阳塘汛机场勘测设计的女工程师朱娣珍,作为专家组成员也一起来到绵阳。大家顾不上休息和参观绵阳文物景点,在宾馆稍作休息,就和我俩冒着酷暑,驱车出发,赶往现有机场做调查。爬坡上坎,登临机场周围山顶对照地形图做实地考察,天天如此。晚上用放大镜反复研究地图。看除了现有机场外,城区周围50公里半径内,有没有适合再建机场的地方。

市政府部分领导建议,把新机场建在江油和绵阳之间,便于两个城市连接起来,共同发展。经过专家和我们的实地踏勘,九龄岗地方狭窄,东临涪江,西靠宝成铁路线,北端是江油火力发电厂,通往绵阳城区的高压电网由北向南正从九龄岗山坡牵过。如建机场电厂必须搬迁,宝成铁路必须西移,难度相当大,另外民航四分院也不可能搬去。如果选址城区西郊的园艺山梁上,净空条件好,但所占土地均为良田和果园,居民点稠密,拆迁量大,农转非工作难以安置处理,而且此处远离绵阳四分院,不能形成训运结合。单独建设造价高,一个中等城市搞两个机场利用率低不合算。到三台县老旧机场选址更不合理。经过多方面比较,觉得现有机场西侧的松包梁上,修建飞行带长、跑道长2500-2600米,宽45米,比现有跑道标高提高60-70米,此方案最为有利。

由于标高提高了60-70米,净空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没有超高的障碍物,不需要做净空处理,对飞行安全有利。所占有的土地均为荒山劣地,居民拆迁房屋少,农转非工作易于安置处理。由于跑道方向改变,北段飞行起落航线避开了市区,减少了噪音,山梁上三条高压线改道即可,虽然建立机场土方量较大,但因高低土方可合理调配平正,净空处理工作量小,不需另征土地堆积弃土。另外飞行学院不用搬迁,就可在新机场训练。而且机场净空条件改善了,跑道长了,有利于保证飞行安全,有利新机种的训练。

老机场还可开发利用,整个塘汛坝建设净空不受限制,由于机场标高升高,冬春早雾影响大大减少,可飞天气日可大大提高。我们机场办和专家组协定,决定向市政府推荐松包梁建机场方案。

刚好此段时间,市委正在团结水库召开四大班子和各县市领导,市属各局、委办负责人参加的市委扩大会议,经请示冯市长同意,我率专家组赶赴会场。在市委书记周裕德主持下,四大班子的领导听取了我和专家组关于新建机场的选址情况汇报。市领导当即拍板决定:同意专家组关于松包梁建新机场选址方案。按此方案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各有关部门审批立项,尽早开工建设。

汇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按照民用航空工程的有关规定,国内其他机场建设的先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前言、建设绵阳机场的必要性、绵阳塘汛机场建设方案的比较、迁建的场址情况、航空运输业务量和航线、航班的预测、机场航行服务研究和导航设施、机场总体规划及建设规模、建设投资预算及工期、经济效益分析等10余项。其中前言、必要性、情况纪要部分由我负责执笔,整个校印由我负责。

(七)

为了方便同北京航空咨询服务所的专家尽快汇编出 《绵阳市塘汛机场迁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一个人再次来到北京。为便于每天到国家民航总局办公大楼十楼的咨询所上班,我在总局后街小巷内找了一个最便宜的小旅馆住下。吃饭就在总局后街的小食店。咨询所内只有少数几个工作人员坐班处理事务,很多专家都是在家工作或外地出差。珠海、舟山、山海关等很多机场筹建业务,还有有关飞机引进、航空公司业务服务等都是该所做的。

其中参加著名的两航起义,驾机飞越西藏高原,开辟成都至拉萨航线的潘国定就是该所的董事长。电影《飞越天险》写的就是他。他在美国学的飞行,可以称得上是我们飞行员的老前辈,中国民航事业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在我来回乘坐成都至北京的航班飞机上,经常在机上电视中看到介绍他的英雄事迹。这次有机会面见他,在他的指导下工作是我一生的荣幸。当时他已80岁,但精神焕发,说话做事从容镇定。中等身材配上红皮鞋,白色的夹克服、红领带,好像他又回到了在美国学飞行时的年轻状态。他每天都要来咨询所呆上一两个小时,了解业务情况,翻阅有关中外文资料。他有很高的英语水平。当他得知我是空军的歼击机飞行员专业毕业时,高兴地和我聊飞机上的事,好像碰到了知音,还幽默地自嘲:“可惜我这一辈子没驾驶过超音速飞机,还是你们年轻人厉害,碰上了好时代!”

咨询所资料很多,我一方面参与编写科研报告,另一方面争取向专家们多学点机场建设方面的知识、民航航空运输方面的知识,为以后建设开航做准备。

前前后后忙了半个多月,我和专家组终于完成了可研报告的编撰。项目负责人刘树楠高级工程师又对全稿进行了总审,然后交给我带回绵阳印刷厂铅印成册,前后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约8万字16开本50册的绵阳机场预可研报告终于形成。

1992年10月我又代市政府起草了绵府发 (1992)160号文向省政府呈报了请求批准迁建绵阳塘汛机场立项的请示。预可研报告作为重要附件,随文件上报各有关职能部门。没有想到报告转到某部门,被搁了起来。市长着急,我更着急。三天两头跑成都。终于得知,文件规定,距成都200公里内不准建机场,能否突破这个规定,让请示报告走出四川盆地,这成了当务之急。市委书记周裕德,市长冯崇泰,都没有动摇建机场的决心。除了责成我办继续努力之外,两位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出马,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反复请示汇报。我办又把省级相关部门科处领导接到绵阳现场考察、参观,又去驻绵国防厂矿、科研单位协调,请他们上书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绵阳机场建设。

市委领导要求,凡是市领导到省上开会,务必带上我办提供的文件,都要讲机场建设的事。绵阳市的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形成联名提案,建议建机场。绵阳人的精神可歌可泣。作为建议发起者,承办人,我深受鼓舞和感动,个人的苦和累、恩和怨又算得了什么!

我的身后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有绵阳500多万人民的支持。建绵阳机场是绵阳城建史上的千秋功业,再不是我个人的微薄业绩。绵阳人愚公移山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感动了上级领导。

1993年1月,马麟副省长率省计委、城建、交通等部门领导专程来到绵阳,对新机场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听取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我的汇报。领导们认为绵阳市是省规划发展成100万人口的三个城市之一,又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迁建机场对城市向南发展,改善四分院训练条件,都有好处。具有特殊性,很有必要,同意迁建。

2月23日,省委书记杨汝岱率领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绵阳机场考察,听了我的汇报之后,认为用山地换坝地,不占良田,对地方和民航都有好处,还可做成都双流机场的备降机场。对此表示赞成和支持。

3月3日上午,新任省长肖秧率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到民航飞行学院现场办公。听取我和四分院李院长关于机场筹建情况汇报之后,站起来向大家高声地宣布:“建绵阳机场我赞成!”

经过省、市领导的多方督促,终于在省长来绵阳办公的第23天,完成了文件的制做过程,由省府机要局按程序上报国务院,还是由我和老罗进京去送。市长决定,为了减少程序,争取时间,派建委主任刘富国同志和我俩同去北京。又协调省办公厅机要局将80份文件交给了我,给了100个公文袋,我俩身负重任从成都飞往北京。

住进绵阳驻北京办事处,经各方努力,把文件送到了国家计委、民航总局、空军、总参等部门,也顺利地把文件送交国务院和军委,我俩这才松了一口气,高兴地从北京飞回了绵阳。

在上报文件的这段时间里,我和老罗就不停地往返于北京和绵阳。来得及乘火车,来不及就乘飞机,跑了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经常住北京,最多的一次,我连住北京三个月。

(八)

经过我的多方努力,终于搞清楚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审批机场立项的程序和经办文件的部门,以及经办人。关键是国家计委司这一级,计委领导批给了交通司。司领导批给了民航处,民航处又批给国家民航总局,总局又转给了基建司。司领导批给基建处,基建处还必须协调科教司和计划司相关的处室。那时,我和老罗天天去基建处,科教司刚上任的司长王存浩,原是广汉民航飞行学院的副院长,他曾陪边院长来我市协调过建机场之事。他本身又是机械师出身,人又诚恳、谦虚、平易近人。我是搞飞行出身,飞行员和机械师有天然联系,我和他又是同龄人,所以我俩很有共同语言,共同的目标使我们走到一起。

改善办学条件是他的职责,建设机场是我份内工作,他主动去协调其他两位司长和国家计委民航处,与民航总局的三位司长会谈,终于促成了计委与民航的协调会在民航局五楼会议室召开。

冯市长向国家计委和民航总局提出,希望得到国家计委和民航总局的支持。与会的单位领导表示支持。

市委决定,增派副市长杨建国同志,具体负责机场立项工作。他17次随我进京,向有关部门汇报,当我和建国市长反复奔走于几个部门之间,建国副市长坐在车上,见我老叹气,就鼓励安慰我:“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不要泄气,继续努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冯崇泰市长也一次又一次奔赴京城,给我们鼓励,与我们一同反复奔走于空军、总参、计委与民航之间,进行协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党委书记李英杰,不顾大雪纷飞来到绵阳驻京办找我,了解情况提供帮助,使我深受感动。

(九)

时任军委副主席张震,将报告批转总参谋部首长,令其尽快协调解决。不久总参谋部作战部空军遵照张震副主席和总参领导的指示,在北京邮电宾馆召开由国家计委、民航总局、空军、四川省政府、民航飞行学院及我市领导参加的协调会。就我市塘汛机场的迁建,新机场的选址,产权交接,使用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多方协商。协商方案兼顾了地方、民航和空军的利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杨建国副市长代表我市出席了协调会,市建委主任吕纯化、我和老罗应邀列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成功协调,是我市从1992年初开始筹建以来的总结,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的基础和前提。1994年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文批复,同意迁建绵阳塘汛机场至绵阳市南7公里处松包梁,机场定名为绵阳南郊机场。

十天之后,当我和机场办的同志,将盖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两颗鲜红大印的批文送到安县白水湖正在召开市委扩大会议的市长冯崇泰手中的时候,他对我说了句:“你辛苦了!”我差点掉下了热泪。

从1988年5月我给他提出建议起,六年过去了,这事总算有了结果。从1992年1月18日,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机场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出任筹建办主任,开始接受这项工作,到拿到中央批文,两年半的时间里,我踏遍了绵阳城周围的水水水水,不停地穿梭于绵阳、成都、北京之间,现在终于盼到了结果。

对于立项后的机场建设工作,我也提出了建议,紧接着投入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论证,这是下一步机场建设进入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基础。我由原来的筹建办主任,改任市政府机场建设工程指挥部副主任兼机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市建委主任吕纯化兼办公室主任和总经理,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由我全面负责。

我办首先聘请了北京航空咨询服务所原做预可研报告的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刘树楠做技术顾问,具体指导下一步工作。因刘老曾任过天津机场的总工程师,我办的高级工程师罗应忠曾当过他的助手。有他俩的相助,工程技术上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一切组织就绪,我办和公司紧接着与成都空军工程勘测设计院,签订了《制定绵阳南郊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与市第二勘测设计院签订了《机场地质勘测》合同,与成都军区无线电监测站签订了 《关于机场周围电磁环境监测的合同》,与成都地震测量所签订了《关于机场地震评估的合同》,全面铺开了机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整日忙得不亦乐乎。

民航飞行学院除继续抓好在老机场的训练之外,也组织了专门的班子规划设计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国家民航总局投入了3个多亿,在新机场中段准备建设一座设备一流、设计新颖的新教学区,在城区建设宿舍区,彻底改善学院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通过大家齐心努力工作,新机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完成。我和老罗再次进京到国家计委、民航总局、总局机场设计院、空军和总参汇报机场建设前期准备情况及协调机场建设工程可研报告的评估。市长冯崇泰,副市长杨建国也来北京具体指挥我办的工作,促成工程评估会尽早在绵阳召开。最好能让国家计委决定,委托国家民航总局负责评审,总局委托机场设计院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赴绵阳工作。据专家组给我说,这次组成的评审组专家是级别最高、资历最老、最有权威的学术专家。经过上下的努力,年底前评估会在绵阳金龙宾馆如期召开,顺利地完成了又一历史使命。

1996年7月总参谋部、国家计委文件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6月23日取得了开工报告的批复,1997年7月3日绵阳机场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4月28日顺利建成通航。项目总概算约9亿元人民币。

当我参加试航,坐上西南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客机飞上蓝天,看到机下熟悉的绵阳山水,新颖漂亮实用的候机大楼和白亮色的跑道时,我不由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动地流出了泪水。

我在1988年5月给市领导提出建议,13年后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功。我的心血没有白费!

新一届的市委书记杨海清,在绵阳南郊机场现场办公时,指出绵阳南郊机场的建成来之不易。从1992年开始论证,199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到2001年4月建成通航,历时10年,凝聚了三届市委、市府和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成后的绵阳南郊机场,外观设计新颖,建设质量优良,受到中央、省领导和外地来宾的一致好评。中央领导同志的专机也多次在绵阳机场起降。机场先后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等16个大城市的航班。运营业绩在全国支线机场名列前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绵阳飞行学院的训练,飞行架次比原来老机场训练提高了三倍多。双流机场因冬春大雾,多次备降于绵阳机场。航运、训练、备降三用的绵阳机场正在发挥它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新机场的建立,腾出了老机场1400余亩土地,扩大了机场净空条件,整个塘汛坝的开发不受限制。再加上交通方便,企业和房地产商也纷纷投资,机场附近土地价值直线上升,从当初的几千元升值到上百万元一亩。新建机场的综合效益,远远超过我和北京航空咨询服务所专家的评估。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震撼了中国大地,短短的80秒钟,造成数万人的伤亡。受地震灾害最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平武县、安县、江油市,房屋、道路交通通讯都受了严重的损害。接下来又是泥石流、唐家山堰塞湖的损害。全国各地的救灾队伍不约而同地来到绵阳。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专机,多次直飞绵阳南郊机场。

从5月13日凌晨开始,在后来的三天里,累计保障救灾飞机起降176架次,运送部队官兵9452人。救灾飞机起降频率达每10分钟一班。救灾部队为了快速支援灾区,及时运送救灾物资和抢救伤员,5月 17日,成都军区61架救灾军用直升机进驻绵阳机场。5月19日抗震救灾指挥部再次决定将另外41架军用直升机移驻绵阳机场,再现了我当年在天津杨村机场抢运唐山大地震伤员的情景,创下了一个支线机场民航保障的奇迹。

为了保证唐家山堰塞湖的救灾工作,从俄罗斯调来了世界最大的米-26型直升机,从绵阳机场将重型挖掘机调往唐家山执行抢险任务。既保证了堰塞湖的抢险工作,同时又保障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机场紧急抗震救灾会议的召开,以及32架次专家专机的起降。

灾后,无数绵阳市民无限感慨地说,多亏有了机场,救灾才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我作为机场的建设者,感到特别欣慰。

猜你喜欢

绵阳市长机场
两个大忙人
展开大兴机场的双翅
绵阳召开谢宗年新作座谈会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最大机场”
留宿机场
在绵阳的多种方式
机场快线
你是市长?
市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