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的机理与实证检验
2015-01-02叶亚丽黄河科技学院郑州450063
■ 叶亚丽(黄河科技学院 郑州 450063)
引言
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仍然非常显著。2014年,我国农村人口6.19 亿,占总人口比重为45.23%。但从收入水平来看,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892元,城乡收入比接近3:1。2015年国务院仍旧将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深化农村改革则是重要任务,而扩大农村内需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新常态下,拉动内需仍然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出路,但由于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存在较多瓶颈,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而要解决农村消费问题,关键要统筹城乡消费一体化,即农产品进城、城镇商品下乡,由此构建城乡互动流通体系迫在眉睫。即,要统筹城乡消费一体化,首先应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
城乡商贸流通促进农村消费的研究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进行研究,并得到相应的结论。Terry Marsden(2000)通过研究认为,农产品流通链条贯穿整个农产品生产交易过程,对农村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涉及到农村消费领域。李骏阳(2011),陈乐一、喻霞、粟壬波(2015)等人通过研究均表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明显地刺激农村消费,提高农村消费能力。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纽带,在消费市场起到强大的疏通功能。同时,流通业也贯穿了城乡贸易的始终,因此在流通业促进农村消费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流通体系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目前研究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学者却较少(孟雷,2013)。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将研究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的机理,并实证检验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的促进作用。
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的机理
(一)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界定
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一直是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发展城乡互动流通可以实现农村与城市地区有效整合和无缝对接,发挥流通组织中介作用是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城乡互动流通体系是指整合城市与乡村流通业,利用两者的优势构建城乡互通的流通体系。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不仅包括城市产品流向广大农村地区,还包括农产品不断向城市流入。城乡互动流通体系有利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效率提升,加快完善我国城乡区域市场经济体系,扩大农村消费。
(二)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的机理分析
随着城市流通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区消费已逐渐趋于饱和,而扩大农村消费已经成为促进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的机理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新型农村流通业态及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创新农村流通组织;三是完善农村地区物流服务网络。
构建新型农村流通业态及服务体系的前提是将新型连锁业务引入到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零售业务具有规范差、零散性高、结构单一等特点,导致农村流通业务与农村需求层次不协调。为了彻底改变农村地区零售业态的问题,建立“大型连锁零售超市+直营店+加盟店”的新型流通业态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物流服务体系也至关重要。农村地区物流体系的完善重点在于发展农村地区第三方物流及冷链物流,这样的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加快农村地区自产自销的流通模式,缩短农产品流通周期,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增加农产品收入,最终扩大农村消费。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属于传统流通模式。在传统农村流通模式中,农户生产规模小、专业性低、缺乏管理等特点,导致农民没有筹码与批发商或收购商进行谈判,促使农民陷入谷贱伤农的困境。创新农村流通组织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流通规模效应,还能促进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发展,最终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通,促进农民增收,进而扩大农村效率。
表1 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
提升农村地区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农村流通组织网络与信息网络的融合是实现城乡互动流通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随着信息网络和高技术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农产品流通业逐渐使用信息化发展模式。首先,要建立农村地区的农产品流通协会,推进农村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由农村到城市的流通效率,同时加快城市商品向农村流入,扩大农村消费。
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1.变量选取。第一,被解释变量。本文着重考察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地选取农村消费指标对本研究非常重要。参考以前学者的研究,本文选择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额作为农村消费能力的指标。选择该指标的原因在于,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农村市场,而扩大农村市场不能只关注于农村整体消费规模,更应该注重所有农民的消费能力,而采用农村居民消费的平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情况。
第二,解释变量。本文的研究主要面向农村市场,因此城乡互动流通体系指标的构建应以农村地区为对象。综合以前学者的研究经验,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农村地区批发和零售业投资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产品物流配送总额、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率4个指标。
农村地区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水平:农村地区批发和零售业投资额反映了当前农村地区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地区发展零售市场的同时,也要搞活批发市场,壮大农产品批发功能。如果农村地区批发市场体系不健全,低小散和脏乱差的局面得不到扭转,将直接影响农村地区农产品零售和批发功能的同步发挥,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选择批发和零售业投资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村地区流通业态的发展水平。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用于衡量农村流通组织创新。该指标主要体现了农产品生产者销售农产品在价格上的一种变化趋势,是一定时期内农产品销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的一种相对数。农产品生产企业借助农村流通组织创新,可以增强农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而当农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和产量提高以后,便会反映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所以,本文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作为农村流通组织创新的代理变量。
农产品物流配送总额:农产品物流配送总额用于衡量农村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状况。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都无法离开农村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在积极提升农村市场的过程中要关注农村物流业的发展。由于难以直接获取农产品物流配送总额的数据,因此需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该指标的数据。农产品物流配送额是指通过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然后送至市场进行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耗费的农产品流通总额,即农产品物流配送额=农产品生产总值-直接交易部分的总额。然而直接交易部分的总额占农产品生产总值的份额非常小,因此本文将其忽略。所以,本文采用农产品生产总值作为农村物流配送额的指标,衡量农村物流业发展情况。
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率: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率衡量了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网络的健全程度。发展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网络,是健全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前提条件。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体系的完善,可以直接促进农村连锁经营业态、流通业态组织与物流配送组织之间相互融合发展,从而对整个农村市场消费能力的提升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采用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作为指标,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反映了一定农村区域内流通网络的覆盖程度,而农村流通网络覆盖度越高,则流通业态组织与城镇流通业态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越高,城乡采购和物流配送系统越发达,对农村地区消费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控制变量。由于农村消费能力不仅仅受到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影响,还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等其他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在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组。为了尽量避免变量之间的自相关性,本文仅选择了两个变量组成控制变量组,分别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文化程度。其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表示,农村文化程度采用年均农村高中毕业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份额表示。
2.模型设计。根据以上对变量的选取结果,本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的效应。计量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CONSUME表示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规模,INVEST表示农村地区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水平,RPPI表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LOGIST 表示农产品物流配送总额,RIPR 表示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率,INCOME 表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CULTURE表示农村文化程度。下标i和t分别表示横截面和时间序列,ai(i=1,2,…,6)为待定系数,γi表示某个横截面的固定效应误差,ηt为时间序列项的不可观测量,εit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3.数据来源。基于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3-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的效应。其中西藏自治区由于数据缺失教多,因此不列在样本范围内。所有样本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统计年鉴和国研网数据库。这里,对于投资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按照相应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二)实证检验结果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地区层面与时间序列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因此首先需要应对面板数据的类型进行确定。根据面板数据模型的常数项与系数向量的不同约束,面板数据模型法人效应可分为随机效应、固定效应和混合效应三类。根据选择结果,拒绝了随机效应和混合效应,最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1.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回归结果分析。由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几个变量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确实对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带来显著影响。各个变量的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农村地区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水平的系数为0.0485,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村地区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消费能力提升。农村地区批发和零售业投资额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0.0485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以及美丽乡村等重大工程的加快建设,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诱导农村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突出,但同时农村地区由于市场管理秩序不够健全,农村市场存在大量的假货商品,且产品的品种单一,因此农民对新型流通业态的渴望度非常之高。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系数为0.0379,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消费能力提升。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0.0379个百分点。这个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流通组织的创新能加快促进农村消费能力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型大国,农民的收入中有一大部分是来自农产品销售,但是目前农村地区的规模化运作不太普遍,农户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且较为分散,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也不高,存在买卖困难的局面。通过农村流通组织不断创新,可以促使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产量也会得到增加,于是能提高农民的利益,从而刺激农村消费水平提升。
农产品物流配送总额的系数为0.1532,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的完善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消费能力提升。农产品物流配送总额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0.1532 个百分点。这个实证结果表明,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的促进作用有一部分归功于城乡物流体系的健全完善,包括农村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在提升农村市场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当前,国内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网络远不及城镇地区,因此城乡之间商品的配送难免存在一定困难,物流配送成本、运输安全性等问题都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农村消费。通过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城乡一体的物流网络,能加快拓展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
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的系数为0.0172,且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村地区流通网络的完善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消费能力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0.017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流通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商品信息的传递存在制约,而由于城乡之间商品信息传递不够及时,使得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剧,不利于维持城乡市场稳定。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网络,可以加速城乡流通信息融合,增强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商品配送系统等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从而进一步刺激农村消费。这个实证结果表明,在提升农村市场功能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农村地区的流通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完善的流通网络体系。
2.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为0.6923,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消费能力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0.6923 个百分点。这与许多学者的结论基本一致。
农村文化程度的系数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村文化程度尚未显著地促进农村消费能力提升。这也说明,当前农村地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发挥出刺激农村消费的功能。从反面来说,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农村地区文化提升的潜力空间非常巨大,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新时期,农村地区应注重文化传承和发展,突出文化特色,以文化带动农村经济繁荣。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界定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的机理,表明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完善,主要通过丰富流通业态、加速流通组织创新、整合提升流通网络等方面来促进农村消费能力提升。然后,选取2003-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完善,能对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带来显著影响,流通业态提升、流通组织创新、物流配送体系完善、流通网络体系健全四个方面渠道对农村消费促进作用的观点都得到经验上的证实。
综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同时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快农村地区新型商贸流通业态的培育,不断增强农村流通发展后劲;第二,加快农村流通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农村流通组织网络与城镇流通组织网络相互融合,促进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信息化;第三,加快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第四,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物质基础;第五,增加农村就业岗位,增强农村流通人员培训,提升农村流通人才素质。
1.Jarmin R S,.Klimek S.D &Miranda J..The Evolution of Retail Markets in Metropolitan,Micropolitan and Rural Regions[J].U.S.Census Bureau,2005 (5)
2.Terry Marsden.Food Supply Chain Approaches:Exploring their Role in Rural Development[J].European Society of Rural Sociology,2000(10)
3.陈乐一,喻霞,粟壬波.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9)
4.李骏阳.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
5.孟雷.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6)
6.刘根荣.转型时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