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一带一路”
2015-01-02蒋泓峰
卷首语|Editorial
“WTO”与“一带一路”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加入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发展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
根据“入世”承诺,中国不断扩大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主要表现有以下九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二是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三是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四是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五是有利于引进外资;六是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七是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八是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九是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中国在“入世”谈判时,有一条原则是“坚持以发展中成员方身份加入。”而正是这一原则,使得中国争取到了一些优惠待遇,包括普惠制安排、允许发展中成员方为国际收支平衡、不成熟产业保护等条款,而暂时偏离世贸组织多边纪律、某种特定义务的免除、更长的过渡期等。今年是中国“入世”的第15个年头,即是15年过渡期即将到期。而根据2011年1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同时专家也称:WTO保护期结束对中国没有大碍,重要的是主动变革,以新的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经济继续上行的动力。
如今,“一带一路”“自贸区”“亚投行”,都是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在W TO保护期未结束时,布局的新对外开放格局,也是应对主动变革的关键词。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路线是:以自贸区战略为切入口,构建利益共同体。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过渡到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在世界经济新规则制定权的博弈中,中国不再是“被动者”角色,已然主动作为。中国不去死守WTO贸易体制,而是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所以说,这些关键词,都是WTO的新延伸。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自贸区则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为其快速发展提供“给养”。 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则是要利用中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蒋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