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降准预示货币政策新周期

2015-01-02

金融与经济 2015年4期
关键词:非金融对冲流动性

■本刊特约评论员

自2015年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以及3月份动用降息利率杠杆等总量工具后,央行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大降100个基点,预计释放万亿元流动性。在内外压力上升的大背景下,全面降准预示新周期。

首先,对冲宏观经济紧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2015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下行走势,一季度GDP增速仅为7.0%,远低于2008~2012年年均增长9.3%的水平。

内外部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国际收支正经历艰难的“再平衡”过程。过去五年,经常账户盈余已从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较2012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为9年来的最低水平。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下移,从2009年33%的增长速度回落至今年一季度的13.6%,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从2009年的8.1%降至去年的4.2%。投资率的大幅下降,以及产能过剩周期的双重叠加导致对工业产生持续的负向压力。从PPI走势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自2012年2月始连续37个月负增长,打破了1997年通缩周期创下的31个月最长记录,因此,释放一定的货币流动性对冲不可避免。

其次,对冲全球货币战风险。对外贬值,还是对内放松一直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性选择。从央行货币政策立场上看,兼顾市场供求、篮子货币汇率,引导市场预期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主要目标,中国不会加入“全球货币战”,也不会任由货币大幅贬值。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甚至是小幅向下波动对于维持金融资产稳定,防范大规模资本外流风险,控制海外负债风险,降低债务负担,以及稳定经济增长预期都是有利的,符合当前中国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对内与对外而言,选择对内货币放松要优于对外的货币贬值。

再次,对冲债务高成本。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2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债务占GDP比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债务总额由25.8万亿元上升至91.6万亿元,杠杆率由139.3%上升至176.3%。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问题尤为突出。而2013~2014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和有效需求不足,企业部门负债率进一步上升,通过降息、降准以及定向宽松等货币工具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势在必行。

最后,对冲“资金池”缺口。近几年,金融和政府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在上升,然而,居民企业、国外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下降,货币结构变化呈现“脱实向虚”倾向。因此,当前货币政策正在向定向调控转型,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在重点发展产业领域要保障适度流动性,实施定向、定量、定期宽松。特别是须进一步采取创新融资工具,确保在“经济滞缩”阶段,货币流动性能够合理归位。

从外部大环境看,随着美国QE政策退出引发全球货币金融周期的新拐点到来,人民币资产扩张的内外环境正发生趋势性改变,可能将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外部 “结构性偏紧”的常态化的货币新环境。美元进入强势周期,外汇流入出现缩减甚至负增长,从而切断我国基础货币主要来源。因此,央行主要是盯住“流动性水平”而非“流动性总闸门”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中国货币政策的“双降”空间被打开,未来仍有进一步动用利率杠杆的可能性和空间,除此之外,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我国需要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调整国内资产规模和资产组合为实体提供流动性,未来可以适当创造“债券池”来对冲“货币池”水位下降,全面降准推动货币政策进入新周期。

猜你喜欢

非金融对冲流动性
前8 月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7.2%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今年前2个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