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业务探析
2015-01-02黄巍
黄 巍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 150025)
物流金融作为金融和物流融合的产物,不但能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经营利润,而且能够协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使用率。物流金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业务规模,扩大企业经营利润。又能帮助金融机构减少信贷风险,扩大贷款规模,甚至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处理一些不良资产。当前商业银行物流金融正处在方兴未艾、快速增长阶段。伴随着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不断加强与愈演愈烈的竞争,为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金融机构亟待寻求业务突破与创新,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将成为其占据竞争优势的制高点。
一、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金融的发源也是从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创新开始。2001年中国建设银行带头试行质押融资业务,2005年12月22日其与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签订了《银企互助和谈》。2013年1月,中国民生银行摩拳擦掌“大商城”物流金融IC卡,此卡支持首批签约的57家物流公司代收贷款。总体而言,在物流金融业务发展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起步比较早,存货质押、仓单质押等业务逐渐开展,正在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物流金融业务体系。国有大型物流企业较早地介入了物流金融,中国物资储运公司在1999年就与交通银行互助,完成8 000万元的自管库仓单质押融资和羁系营业,首创了我国物流金融的先河。通过对36家银行调查报告可见,截至2013年年末已经有30家国内金融机构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过程中有所建树,另外,有6家银行选择将物流金融业务作为内部推广项目。中国物资储运公司在1999年开启了仓单质押服务先河,开始向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信银行等机构相继与中储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旗下的中储股份公司于2005年达到约50亿元的融资规模,实现仓单质押收入875万元。2008年中储股份公司仓单质押市场份额独占鳌头,2010年实现收入13 621万元,再创新高,反映了物流金融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由于2013年仓单质押业务开始进入整顿期,收入和利润受到影响开始回落。仓单质押业务同比下降37.18%,但其毛利润基本维持稳定。
二、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现存问题及障碍
(一)市场风险
2015年我国整体经济走势疲软,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较大压力。根据人民银行提供最新数据,商业银行及国有银行2015一季度的贷款不良率直线上升,经济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形势的疲软,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场普遍需求降低,物流行业因此也受到较大的冲击。
(二)信用风险
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融资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此类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不具备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严格规范的管理,因此,无法提供给银行完整、详细的信息;业务波动较大,具有不确定性;自身规模小,融资能力低,产品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抗风险能力很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按规定履行合约还款的能力,给银行带来了很高的信用风险。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筛选工作成本很高,不易进行,因此,导致银行信用风险识别成本高,给企业贷款的可能性低。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活动中充当着中介的角色,但是为了其自身利益以获得更多的客源,物流企业可能会帮助中小企业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从而给银行带来了决策性的失误;加之契约、合同等的不完善,也会使得主体间的委托和代理关系不那么稳定,造成了不确定性因素出现,从而带来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物流企业所掌握的信用风险管理数据是原始数据,这些信息的来源和有效性均有待考证,银行在这些数据的处理上也存在统计不足等突出问题。
(三)政策导向不明
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并未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加强对物流行业融资扶持。例如,“中国民生银行长沙市物流行业商户互助合作基金”的内部规划中的项目优先级别也为一般支持。政府和银行的扶持力度不强,且具体的政策导向也不十分明确。鉴于目前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以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为主要推动力的供应链金融发展速度迟缓,还有待于政府出台鼓励性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此外,促进物流金融发展的配套制度缺失,表现在相关信用制度、质押制度、担保保险制度等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从而增大物流金融服务风险。
(四)经济规模有限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金融服务的拓展。现阶段国内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范围窄、业务单一、缺少物流专业人才、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随着2014年经济形势下行,人民银行逐步收紧银根,商业银行正面对未来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其能够提供的信贷贷款规模也在逐步压缩。同时商业银行物流金融服务意识落后,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物流金融服务部门通晓金融、物流、法令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很大。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间相对较短,各类金融机构缺乏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上,也没有实现与物流企业融资与信用信息的有效对接。
(五)服务产品差异性欠缺
商业银行现有的服务产品仅限于传统的抵押贷款和担保基金、联保等方式。但是根据物流行业资金流通性特点:贷款全年都有需求,年末压力相对较大且全年不间断回款。由于年初乃至全年的大部分时间,物流企业的资金流压力都不是特别的大,但是根据现有的服务产品,物流企业一旦到银行融资所面临的成本却是一整年,哪怕资金闲置也需要向银行缴纳较为高额的利息。且物流企业运用了银行贷款之后,也逐步地促进了自有资金的回流,完全可以逐步地偿还掉一部分的银行贷款来降低自己的融资成本。但是目前各商业银行并未针对物流行业的资金流通性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变来降低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改进商业银行物流金融服务效率的建议
(一)改进担保基金模式
互助担保基金受到了广大物流企业的欢迎,但是由于互助担保基金的规模较大,基金会成员较多,很多物流企业认为能保证自己不出风险,但是对一个陌生企业要进行担保风险较大,就不愿意为此担负较大的风险。但是经过互助合作基金管委会成员及商业银行等多方面筛选之后的客户其发生风险的比例相当的低,通过1.2%的风险准备金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够覆盖可能出现的少量风险。因此,若将多支规模较小的担保互助基金整合为一个大担保互助基金,所有的基金会成员都缴纳授信额度的1.2%作为风险准备金存入该支大基金的对公账户作为风险代偿的准备基金,就可根据“大数定理”,通过收益去覆盖可能出现的小额风险。当大基金成立时间较长且风险把控力度加强和风险管控方式不断创新,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同时风险准备金资本不断增大,此时整个大基金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将大大的增强。同时银行方面可适当地降低贷款客户的保证金比例,并且将其冻结在贷款客户本人的名下为其自己作为担保,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贷款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贷款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在风险出现的时候大基金的风险代偿基金完全能够覆盖风险,降低了银行方面面临的风险成本。
(二)丰富物流融资产品
根据物流企业的资金流通性特点,商业银行可开发出一款类似于信用卡式的服务产品,真正的做到“随借随还”。当物流企业的部分资金回笼之后能够还到银行,同时银行方面也按照贷款实际使用的资金量来收取利息。银行方面同时鼓励贷款客户结算入行,现在有许多商业银行推出POS贷,根据不同行业客户的流水情况提供一定数额信用贷款叫作“POS贷”,从而鼓励客户入行结算。这样一来银行既能较好的把控客户的经营情况以此来降低贷款风险,其次客户的结算能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额外收益。
(三)简化物流企业贷款流程
通过批量化的开发来提高“获客”的速度,通过“两圈一链”的方式来提高“获客”的质量。实现工厂式生产来审批贷款,通过严把“入口关”的方式来加快进入基金会成员的后续审批和放款速度。在初步审查资料的同时列出详细的客户所缺资料清单,在实地调查前与客户联系,让其提前准备好所缺资料,尽量避免资料不齐导致审批、放款速度缓慢。
(四)加强物流融资信用等级建设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融资企业的信用管理。完善合理的制度非常重要。融资企业的资料收集,资料的管理,资信的调查,这些都需要专门的管理机制,比如设立客户信用等级制度。物流行业协会可充当着中介角色,帮助银行搜集正确可靠的信息,使银行大致了解融资企业的真实情况,同时互助合作基金管委会可对抵押物价值进行正确评估,建议银行给出正确的贷款金额,确保银行在此过程不会因为贷款金额不准而给自己造成损失。由于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对彼此而言都有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地将政策变化与客户交流,使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商业银行的信息。同时商业银行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去了解物流行业本身的特点和变化,通过不同物流企业客户侧面地了解贷款客户现状,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加大物流融资风险排查
加强贷后检查,客户经理、售后经理需要定时、不定期的去走访贷款客户,了解贷款客户的经营现状。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贷款客户实行工资代发,通过每月的员工工资代发情况来了解企业是否经营正常。要求客户安装商业银行本身的结算工具比如POS机等,根据物流企业结算需求分析,通过监控物流企业入行的结算资金流量和规律来判断物流企业贷款客户是否存在隐性风险。加强风险把控的力度和措施,尽量减少可以避免的隐性风险转变为风险贷款。
(六)政策支持物流金融创新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市场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不仅需要单纯的运输服务,而且希望企业提供集运输加工、配送等一条龙的综合物流服务。各地应结合产业基础,提出更积极的政策来引导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一部分的财政贴息来刺激物流企业融资服务。地方政府在招标、引资方应向信誉评级高的中小企业倾斜,并对积极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配套必要的财政补助和税收支持。另外,应成立中小企业信誉评级体系,商业银行对信誉评级较高的企业给予充分额度的贷款,商业银行通过政策的导向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推动对物流行业的融资服务创新,通过政府的有利政策导向和银行融资服务的不断创新来发展现代物流行业。
[1]彭 勇,田 野.中小型企业物流融资模式探讨[J].物流科技,2014(2).
[2]吴竞鸿.中小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5(3).
[3]董振宁,曾志江,刘文娟.物流金融常见运作模式与适用范围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2).
[4]姜超峰.2013年金融物流回顾与2014年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