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地区地质灾害评价与分析
2015-01-02李佳洋李艳龙李雪娇陈龙生
李佳洋 李艳龙 李雪娇 陈龙生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呼和浩特 010020
阿尔山地区地质灾害评价与分析
李佳洋 李艳龙 李雪娇 陈龙生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呼和浩特 010020
本文通过阿尔山市已查明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分布、类型、数量、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对重要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圈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崩塌;泥石流;危害程度;危险性;易发区;灾害防治
阿尔山市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貌分类属于大兴安岭山地,类型较为简单。山势总体走向呈北北东向—东西向—北东向展布。区内山势缓和,植被覆盖好,极少裸露岩体。
1.地质灾害分布与特征
阿尔山市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泥石流。调查发现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24处。其中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7处,包括崩塌6处、泥石流1处;新增隐患点17处,包括崩塌隐患16处,泥石流隐患1处,总体来讲地质灾害较少。本文主要对已发生灾害进行论述。
2.地质灾害分布及形成条件
市境内已发灾害较少(仅7处),但其分布规律仍表现出与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相适应的特点,并受其制约。现将各类地质灾害在不同地貌单元及各乡镇的分布加以统计。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见,阿尔山市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以下规律:
1.阿尔山市地貌类型较为简单,除小面积分布的熔岩台地以外,主体地貌就是大兴安岭低中山、低山夹宽阔河谷,占总面积的98.28%,能够引发地质灾害的人类工程活动也基本分布在山区及沟谷中,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山区,具体分布在中低山区的边缘、靠近大型河谷的两岸。
2.从各街道、镇分布现状来看,地质灾害只在天池、五岔沟、明水河3个镇有分布。灾害点占总数比例最大的是天池镇,为57.14%,其次是明水河镇,为28.57%,五岔沟镇为14.29%,其他街道、镇没有分布,其分布差异较大。
2.1 崩塌
阿尔山市的崩塌主要发生于低中山区的道路边坡,另外有个别矿区道路路基崩塌。
山区修路切坡后,边坡产生卸荷裂隙,某些切坡角大于60°的高陡边坡其卸荷裂隙更为发育,并与风化裂隙迭加影响下,边坡陡崖被裂隙切割形成危岩体,陡崖表面多呈散碎状石块、流动状石子与岩屑,在外界因素诱发下发生危岩体崩塌。
修路切坡地段按海拔高程应划为低中山区(1000—1400m之间),但该地区山势总体较缓,路面与山顶相对高差小(<100m),切坡高度一般在4—6m之间(最大不超过8m),其边坡卸荷裂隙发育也较浅,危岩体厚度小且不连续分布,故其崩塌形式表现为零散石块坠落或滚落,一般不会发生陡崖大范围的垮塌,一次性崩落的石块堆积体体积小于20m3,为小型崩塌。
崩塌常砸坏路面、挡土墙及排水沟,崩落石块堆在路面上也阻碍了车辆通行。
山区的少数矿山,其矿区道路路基因坡面流及洪水的冲刷淘蚀,路基发生垮塌,路面遭到破坏,并威胁到行车安全。
阿尔山市崩塌规模小,经济损失小,危害程度总体较轻。
2.2 泥石流
阿尔山市低中山区发育于众多沟谷水系,但区内沟谷的特点是,绝大多数沟谷都是宽阔开敞的洼地型河谷及平原型河谷,宽度多在0.5—2km,哈拉哈河及洮儿河等干流河谷最宽处大于2km。总体上讲,区内河谷地形平坦,两岸山势和缓(部分地段山体呈浑圆状),河水由谷地的最低处流过,河面宽度一般小于10m,河谷上游纵坡降较小,河谷中下游基本趋于平坦,自然状态下河道通畅,两岸为茂密的森林及草丛,植被极为发育,水土保持能力强,能有效阻滞地表径流的汇聚强度。故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不利于泥石流的形成,但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会引发泥石流。总体来讲,本地区地广人稀,成灾概率较小。
经调查市境内仅有一处泥石流灾害,即发生在五岔沟镇西北小炮弹沟泥石流。小炮弹沟是洮儿河支流,沟谷开敞,自然行洪通畅。但由于通往锡林郭勒盟的303省道斜切河道,并筑有高边坡,但其边坡涵洞断面小,过水能力有限,强降雨后河水位上涨,在公路边坡阻挡下不能及时汇入干流,于是被迫改道沿公路边坡向下游流动,同时由于地形原因,某些地段形成迭水,下蚀和侧作用均较明显,使公路路基淘蚀破坏,河床下切产生的砂石又为泥石流补充了物源。
由于本区植被极为发育,河谷上游及两岸物源碎屑极少,泥石流成分主要是沟床冲刷产生的泥砂、碎石进行再搬运,所以按其物质成分属于沟谷型稀性泥石流。由于其物源碎屑少,沟口冲出方量也小,泥石流规模为小型。
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是冲淤林地、淘蚀毁坏输电杆地基,公路路基被冲蚀垮塌,但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
该泥石流是因道路工程阻塞河道引发的,目前仅发生达1次,在现状条件下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经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判别,稳定级别为“稳定性较差”。
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在一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的形成取决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水源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地震等因素,在阿尔山市境内,对地质灾害形成及影响最密切的因素是人类工程活动。
2.3 人类工程活动
根据调查统计,阿尔山市已发生灾害7处,其中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灾害6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5.71%。其中5处道路边坡崩塌均由修路切坡引发,2处泥石流因居民点选址不合理及河谷中不合理修路引发。因此,阿尔山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最密切。
2.4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成生的基本条件。相对来讲,地形陡处比地形平坦处容易形成地质灾害,据前述,发生于低中山与低山区的地质灾害,占总数的85.7%,河谷地貌单元中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4.3%,熔岩台地无灾害分布。
陡峻的地形坡度以及具有一定的相对高差是崩塌及滑坡发生的基本要素。边坡坡度越大,坡体越高,则坡体稳定性越差,从而易产生崩塌。境内山区天然坡度均小于60°,人工修路切坡后的边坡角均为大于60°从而形成了崩塌及隐患。
2.5 地层岩性与岩土体结构
区内地层多为硬岩石,无软弱易碎岩层,风化裂隙不发育,但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年代老的地层在挤压、拉张及错动作用下,使得构造裂隙发育,对岩体有一定的切割破碎作用,从而具有崩塌发生的岩性条件。但区内因无软弱易碎岩层,山区岩体破碎程度总体一般,加之植被发育,沟谷及两侧山体表面碎屑物堆积较少,不利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储备。
3.结论
阿尔山市境内存在着崩塌、泥石流两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其诱发因素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灾害规模为小型;灾害已直接经济损失77万元,未造成人员死亡;目前全市尚有213人处于地质灾害的威胁之下,预测直接经济损失487.5万元。
基于阿尔山市的地质灾害现状,随着防治工作的进行,各灾害点的危险性与危害性均会有所变化;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活动强度的增加,还会出现新的地质灾害点。阿尔山市国土资源局应会同专业技术部门及时调整监测网络,并逐步完善全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及改扩建工程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