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之管见
2015-01-02曾平凡
曾平凡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长沙 410005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之管见
曾平凡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长沙 410005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本文主要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进行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地质灾害就是因为在自然地壳运动或者人为不合理作用下,使土地出现移动的事件,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人的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现如今,地质灾害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课题,也是社会公共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减灾,我们不只是要解决灾害危险的问题,还得实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以便于从根本上缓解地质方面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现在大家提出的普遍是如何防治的问题,当然,这种想法也是很受大家认同的,但是,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何促进地质环境的安全性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所以说真正正确的想法应该是,不只要讨论研究如何防治地质灾害,如何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还要深入研究与地质相关的减灾问题。从不同的两个方面,如何将防治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结合起来,将保护与防治两个问题并列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防治地质灾害的目的。
二、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
就全球而言,我国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都是排在前列的,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带,突发性的滑坡和泥石流总是会毁坏周边的村庄和公共设施,严重影响我国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这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以此来减少相关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威胁。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调查区划体系。所谓的调查区划体系,就是指将不同的地质状况进行具体划分,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特点,分析和评价相关的危险程度,对不同地区进行风险划分,找出不同区域所存在的隐患位置,为我们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的风险区域采取不同级别的防范措施,以助于从最大程度上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其次,我们要介绍的就是监测预警体系,这个体系相对而言复杂一些,它还包括技术和行政两个方面,是针对防治地质灾害非常有用的一种手段,一个正常运作的预警系统是可以在相关的监测区域的地质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及时捕捉相应的数据变化现象,针对不同级别的现象发出相应的警示信息,为相关部门安排应急方面提供相应数据。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第三个组成部分,那就是搬迁治理工程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归属于后期处理部门,在通过前面两个体系为相关部门提供相应数据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相应地区地质灾害比较频繁而且严重的地区,也可以找到当中灾害的隐患点,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实地勘测以后,我们就可以对当地的居民实施拆迁工程,将他们搬离到安全的区域,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危害。同时也可以在条件具备时,将治理工程与灾后土地进行结合利用,以实现防灾与土地资源合理化开发再利用的双重目的。最后大家就来看看应急处理体系,这一体系也是整个环节中最为实际有效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前面那些环节的基础之上,将目前现有的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建立起来相关的制度,这可以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从区域地质工作的战略性出发,地质环境的研究最终目的就是寻求地质环境的安全,使地质灾害的风险降低在人们可接受的程度,为了实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使地质灾害的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就必须积极探索关于地质环境正确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基础。通过总结如今现有的基础知识以及工作方法,提炼出其中有用的重要内容,慢慢建立起一整套专业的建设工程的评价指标以及规范,一步步实现对地质环境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结语
从目前的状况不难看出,我国对于地质环境的无序性开发与有防灾工程的组织其实也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为了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风险,那就必须树立起可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观念。在制定出完善的制度并将其付诸实践后,地质灾害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这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刘传正.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01).
[2]孙振营,席雪萍,李明朗,张俊红.中新天津生态城地质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
[3]向文,丁赣林,周小彬,周云荣.新疆青河县崩塌地质灾害现状评述及成灾条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