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安市裕安区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变化分析

2015-01-01王升堂陈传胜倪建华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乔木林蓄积森林资源

王升堂,陈传胜,黄 敏,倪建华

(1.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2.六安市裕安区林业局,安徽 六安23700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1]。森林具有提供林产品、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游憩等多种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森林有着自然生长和枯损的发展过程,由于人们的经营利用活动,以及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都在变化的过程中[2]。全面、准确掌握不同阶段森林资源发展变化的动态数据,深入分析这些资料,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有许多研究者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对不同时空区域的森林资源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评价[3-10],对促进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利用裕安区2004年与201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成果数据,分析2004~2013年间森林资源变化,以期了解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动态变化规律,促进裕安区森林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六安市裕安区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

裕安源自原六安县,是随六安地区撤地设市后成立的新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北麓,六安市区以西,东接金安,西接叶集试验区、霍邱,北接寿县,南邻霍山、金寨。境内沪汉蓉高铁、宁西铁路、六阜铁路穿越全境,合六叶高速、沪陕、沪蓉高速横贯东西,六阜高速、济广高速、六潜高速纵穿南北,312、105国道交汇于此,已逐步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1.2 地形地貌

裕安区地处大别山北部边缘,为皖西南北升降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境内西南、南部为低山,海拔在500m左右,最高峰为西河口九尖峰,海拔651m;中部为丘陵岗地,海拔在100m左右;北部为长岗状粱地浅沟交错分布的波状平原。全区形成以丘陵为主的低山、低岗、湾畈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1.3 气候

裕安区属亚热带边缘的东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在900~1 400mm之间,年均温度15.5℃,极端最高温度41℃,最低温度-18.9℃;年均日照时数2 225.6h,无霜期200d。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众多动植物繁衍生长,但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旱涝灾害频繁。

1.4 水文

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流有淠河与汲河。淠河从南向北流经全境,境内长约110km。汲河有东、西两源,主源西汲河源自境内的三仙山,支源东汲河发源于独山钱家店的瓦岗冲,东西汲河在固镇镇汇流一处,汇流后称汲河,北流入霍邱城东湖。裕安区是淠史杭灌区内最大的灌区淠河灌区控制区,淠河灌区骨干工程主要由渠首、1条总干渠、6条干渠组成,其中渠首枢纽位于区内苏埠镇横排头,进水闸设计引水流量300m3/s,水质优良。区内有总干渠、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以及众多的支渠组成的灌溉系统,还拥有376座水面面积大于15 000m2的小型水库以及约6 000个面积大于600m2的坑塘。

1.5 土壤植被

裕安区境内土壤以黄棕壤土类为主,呈酸性(pH5.0~6.5),位于海拔500m 以上低山地带为山地黄棕壤,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土层浅薄;海拔200~500m多为普通黄棕壤,土层较为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大面积丘陵及波状起伏岗地多为发育在下蜀系黄土母质上的粘盘黄棕壤,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1%以下,肥力低,通透性差,但土层深厚均在60cm以上。

裕安区跨我国南北两大植物区域过渡地带,植被为含有落叶树种的阔叶林和常绿树种的针叶林,伴有一些常绿阔叶混交林和竹林,植被的种类组成及其外貌反映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特征。在海拔500m以上,分布以麻栎、青岗栎等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林,部分地区混生少量的竹林和针叶林,在海拔500m以下地段多为人工垦植栽培区,分布有人工林、落叶、常绿混交林、灌木林地。

2 2013年森林资源二调结果

2.1 林地资源分布

裕安区全区土地总面积188 558hm2,其中林地面积68 466.6hm2,占总面积的36.31%,非林地120 091.4hm2,占总面积的63.69%。林业用地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林地等类型,各类型面积统计见表1。

全区森林蓄积量2 754 861m3,其中乔木林蓄积2 339 169m3,占 总 蓄 积 量 的 84.9%,疏 林 蓄 积19 757m3,占 0.7%;散 生 木 蓄 积 10 647m3,占0.4%;四旁树蓄积385 288m3,占14%。全区森林覆盖率31.3%。依据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农则农的土地利用原则,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岗地地区,北部平原区相对较少(图1)。从优势树种(组)看,中南部低山丘陵岗地以硬阔和松为主,在淠河、汲河沿岸及北部平原则以杨树为主。

表1 裕安区林地面积统计(2013年) 单位:hm2

图1 裕安区森林资源分布

2.2 森林资源权属

从权属看,集体林地8 021.5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1.72%。其中,乔木林5 858.0hm2,占集体林地面积73.03%;竹林143.8hm2,占1.79%;疏林地面积773.8hm2,占 9.65%;灌 木 林 203.5hm2,占2.54%;无立木林地426.1hm2,占5.31%;宜林地616.3hm2,占7.68%。

国有 林 地 1 579.0hm2,占 林 地 总 面 积 的2.31%。其中,乔木林1 387.2hm2,占87.85%;竹林地28.9hm2,占1.83%;未成林造林地62.8hm2,占3.98%;苗圃地86.7hm2,占5.49%;宜林地8.4 hm2,占0.53%;辅助生产林地5.0hm2,占0.32%。

个人 林 地 58 548.4hm2,占 林 地 总 面 积 的85.51%。其中,乔木林39 681hm2,占67.77%;竹林10 663.4hm2,占18.21%;灌木林1 178.2hm2,占2.01%;未成林造林地301.5hm2,占0.51%;无立木林地119.1hm2,0.2%;宜林地6 351.4hm2。占10.85%;苗圃25 380.8hm2,占0.43%。

其它林地317.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46%。其中,乔木林305.8hm2,占96.25%;灌木林11.1 hm2,占3.49%;无立木林地0.8hm2,占0.25%。

2.3 森林资源结构

从林种结构看,全区共区划了重点生态公益林24 728.1hm2,占 林 地 面 积 的 39.1%;商 品 林41 694.3hm2,占林地面积的60.9%。体现了既注重生态建设,又兼顾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原则,使林种结构趋于合理。

从龄组结构看,在乔木林中,幼、中、近、成、过熟林面积分别占25.43%、21.48%、25.22%、27.74%、0.13%;蓄 积 分 别 占 8.42%、22.88%、34.09%、34.43%、0.19%。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比重比例适中,龄组结构比较合理,可利用资源丰富。

从树种结构看,乔木林以马尾松、硬阔类、杨树为主,面 积 分 别 占 乔 木 林 地 的 22.96%、37.77%、30.65%,3者合计占91.38%;蓄积分别占31.71%、23.77%、36.57%,3 者 合 计 占 92.05%。 和 前 期 相比,树种结构有所改善。

2.4 管理类型

全区林地面积68 466.6hm2,按管理类型分:林业部门管理60 692.5hm2,占88.65%;铁路部门管理274.4hm2,占 0.40%;城镇管理 22.3hm2,占0.03%;农村居民管理6 040.3hm2,占8.82%;其他部门管理1 437.1hm2,占2.10%。

3 森林资源消长情况及变化原因

3.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

与2004年相比,森林资源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源总量稳定增长,林地得到增加,有林地面积增幅较大,竹林面积增长明显,灌木林地减少,疏林地面积相对扩大较多,经济林有所增加,非林地大幅减少,详见表2。

表2 裕安区林地变化情况 单位:hm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乔木林、竹林大幅增加,两者合计使有林地增加了13 168.2hm2。有林地大幅增加主要是在实施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中突出了主攻丘岗、巩固山区、提升湾畈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在丘岗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加快了宜林荒山荒岗地、陡坡开垦地、水源地周边、四旁隙地、村庄、路、沟、塘、渠的补植和绿化,增大区域林木绿化率;在山区,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林业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宜林山地、宜林石质山地的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质量;在湾畈区,加快了沿河滩涂地造林绿化步伐,提高湾畈地区点、线、网、面绿化标准,改变了该区域森林覆盖率偏低的局面。其次是在森林长廊创建活动中,以济广、合六叶、沪陕等高速公路,宁西、沪汉蓉、阜六等铁路,105、312等国道和省道公路沿线为重点,按照每侧不少于50m、有条件的地方达到100m的标准,加大了绿化、美化、彩化力度,创建森林长廊,打造绿色景观。在实施这2项工程中,全区林地增加了7 666.7hm2。除此之外,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绿化了大量林地,土地流转部分非林地转变为林地。

竹林面积大幅增加是因为近年来林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竹林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上期相比,面积增加了4 194.1hm2。

经济林的增加是因为裕安区是全国高产油茶示范县之一,近年有较多投资商在该区种植高产油茶,使大量地势较高的油茶林得到改善的同时,原来的荒山、荒地都已被油茶林替代。

林地增加的同时,非林地相应减少,林分质量随之提高,森林覆盖率则由2004年的24.06%增加到31.3%、林木绿化率由2004年的28.64%增加到35.5%。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的大幅提升,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2 森林蓄积变化

活立木总蓄积持续增长,年均增长88 744.6m3。乔木林蓄积增长了1 006 320m3,其中硬阔和杨类蓄积大幅增长,而杉木、松木、国外松等针叶树种蓄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表3),树种结构得到改善。

表3 裕安区森林蓄积变化情况 单位:m3

森林蓄积增加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生态公益林建设特别是国家公益林建设试点以来,广大农民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保护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前随意砍伐林木、毁坏森林的案件已急剧下降,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第二,能源性耗材减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村即使是边远山区,液化气、燃煤代替了烧柴,加上山区的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使能源性耗材大幅度减少,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使许多原来灌木化的乔木树种又重新生长为乔木以及原来的许多荒山荒地通过流转重新披上绿装。第三,上期未成林造林地的成林。上期调查,全区共有未成林造林地584.7hm2,现均已长大成林。第四,由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原来的针叶林天然生长许多混交树种,有许多林分中已经达到了混交林标准,本次调查将混交林放在阔叶林统计,相应的杉木林、松木林面积减少,蓄积也随之减少。此外在各项建设征占的林地中,杉松林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也是针叶林蓄积减少的原因之一。

4 结论

裕安区林地比重较高,占土地总面积的36.31%,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岗地地区,北部平原区相对较少;林种、龄组结构比较合理,乔木林以马尾松、硬阔类、杨树为主,与2004年相比,优势树种结构有所改善。

裕安区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均实现了增长。2004年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为55465.5hm2、1 867 415m3、24.06%、28.64%;2013年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为68 466.6hm2、2754861m3、31.3%、35.5%。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净增长量分别为13 001.1hm2、887 446m3、7.24个百分点、6.86个百分点,增长率分别为23.44%、47.52%、30.09%、23.95%,年均分别增长2.34%、4.75%、3.01%和2.4%。

乔木林面积和蓄积均呈现出增加的态势,森林资源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由2004年的34.8m3/hm2增加至2013年的49.5m3/hm2,净增量和净增率分别为14.7m3/hm2和42.24%。林地生产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些变化是裕安区大力发展林业的结果,在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森林增长工程、森林长廊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使裕安区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改善。

[1]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J].林业资源管理,2010(1):1-8.

[2]贾忠奎,马履一,徐程扬,等.北京市森林资源动态及可持续经营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3):30-36.

[3]胡云云.我国森林资源结构变化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4,6(增刊):1-5.

[4]黄平.广东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2):178-182.

[5]袁传武,吴保国,唐万鹏,等.湖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4):78-82.

[6]甄江红,刘厚果,李百岁.内蒙古森林资源动态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5):145-152.

[7]马益斌,范桑桑,刘强,等.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分析——以 海 南 省 为 例 [J].安 徽 农 业 科 学,2012,40(29):14295-14299.

[8]杨婧,李荣.普洱市2005-2011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J].2015(7):93-95.

[9]郭秀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地类面积变化分析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3):31-35.

[10]黄勇.关岭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5412-5413,5420.

猜你喜欢

乔木林蓄积森林资源
新罗区大池镇乔木林碳储量估算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宁安市江东林场乔木林碳储量分布及特点
山东省乔木林资源现状分析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林分特征值六株木法测定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