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园林环境空间的初步研究——以西安为例

2015-01-01韩凝玉

关键词:环城市民西安

韩凝玉,张 哲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居住其间的市民而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探索市民对其实际使用与满足程度可以获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使用的实际效果资料,为建立城市公共空间使用与满足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西安环城公园是西安市典型的公共开放空间,线性开放空间使其成为辐射面最广、最易被西安市民使用,具有极高使用价值的绿色健康公共开发空间。西安环城公园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景观风貌,在众多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独树一帜。以往有学者针对西安环城公园进行研究,例如城市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及分析[1];西安环城公园建筑小品人性化设计研究[2];西安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状况及居民需求趋向研究:以环城公园为例[3];西安环城公园部分区段调查与分析[4];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价值及其测评研究:以西安为例[5];西安城墙周边地域性景观空间营造的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6];西安环城公园环境状况调查及改造建议[7]等。但上述研究中缺少对西安环城公园使用与满足方面的调查与评价,特别是2014年7月西安环城公园升级改造后,受众对其改造前后的使用与满足状况的调查甚少。因此为了探索受众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使用与满足的实际效果,本文结合西安环城公园案例,根据样本的调查数据,借鉴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解析西安环城公园作为媒介的使用与实际满足需要的程度,通过实际调查资料,解析西安环城公园受众使用与满足的效果,为建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使用与满足效果的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1 理论研究综述

受众接触城市公共空间的时候,他们在选择什么?在解释受众行为过程中,经济学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较高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人们用自己的理性做出符合自己个性的选择。个人功能主义关注个体行为及其动机和结果。在对受众心理和行为研究方面,个人主义的功能理论主要体现在受众接触媒介动机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中。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研究”(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主要关注人们使用媒介的方式和人们从使用媒介中寻求到的满足[8]。即通过分析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以及这些媒介满足了受众什么需要来考察媒介给受众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果。作为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方法,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者就尝试从受众使用媒介的角度来探讨媒介效果问题。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卡茨(E.Katz)首次提到“使用与满足”研究。1974年,卡茨、布卢姆勒、古列维奇等在其论文《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集中论述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内容,指出受众接触媒介使用动机是由问题情境激发,在受众中产生信息期待,从而产生接触媒介的需求动机的媒介期待,它由能够满足媒介需要的具体媒介使用行为而产生,期待引导受众将行为指向特定的媒介使用活动,当活动结束,体验期待是否满足,问题情境是否消失,如已经消失,则本次媒介使用活动完成,如未消失,则重新选择其他的媒介或非媒介。(此论述仅限于积极性接触,一些并没有明确的目的、精心安排的受众随意性接触媒介仅是一种习惯行为的除外。)最简单的概括是个人在一个拥有多种资源的环境中,使用媒介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实现他们的目标。亮点在于研究受众如何利于媒介而非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研究传播内容与受众关系,受众是为了达到满足和实现需要而使用媒介。

在城市公共空间领域,受众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得到的满足与效果源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媒介发挥其使用和社会综合功能,功能决定其对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实际效果。从微观层面的效果研究主要探讨特定、具体的信息对受众态度、情感、行为的影响程度。其中的关键是受众在接触信息的前后的态度、行为沿信息指引的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文以西安环城公园这一典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案例,研究受众的使用与需要是否被满足的变化状况。

2 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环城公园位于西安城市核心区、闹中取静。其环绕西安明城墙一周,由明代城墙、护城河、环城林带、环城路和顺城巷组成“五位一体”立体化城市历史文物性的公园,全长14.7千米。跨越4个城区,由17个小游园串联而成。明城墙和护城河之间宽约40米的环城林带,总面积60多公顷,其中59.3公顷环城林带郁郁葱葱,是西安市区面积较大的生态绿地。作为西安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环城公园是市民品质生活质量提升的基础和具体展现;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有大片绿地与植被进行能量交换的场所,在西安市民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因具有最独特、使用率最高的特点而深受西安市民喜爱。

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自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启动并完成了建国门至朱雀门段环城公园及护城河(示范段)综合提升改造。改造提升后的西安环城公园,相比以前增加了多项服务设施,提升了服务水准,建设了亲水平台、沿岸护坡和健身广场等服务配套设施,增加了文化活动空间、休闲设施,使整个景区成为绿荫环绕、四季常青、水景交融的示范性立体景观带。以下以社会学调查方法具体解析西安环城公园升级改造前后受众的使用和需要被满足的变化情况。

3 研究路线、方法和数据来源

3.1 研究路线和方法

本文以西安环城公园南门至朱雀门段为例,探索城市公共空间受众使用与满足现象,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更为有效利用,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建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使用与满足效果的评价体系提供借鉴,具体研究路线如下:

1)在设计师、专家和市民中开展访谈,以掌握其对西安环城公园的认知并获取的主要信息来源;

2)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西安环城公园改造前后受众使用和需要是否得以满足的信息;

3)根据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专家、学者和市民分类访谈和内容分析的结果,形成结构化的调查问卷;

4)对西安环城公园开展问卷调查和居民、游客来源调查,根据数据进行解析;

5)通过西安环城公园改造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受众使用与满足的对比分析。

3.2 数据来源

在问卷调查中,研究者邀请相关专家、市民、外地游客在轻松、平等的环境下描述其对西安环城公园的认识和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资料。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访谈资料的关键信息,解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使用是否得以满足的几个层面,包括景观规划与设计层面、生态层面、环境小品设施层面、服务质量等几个层面。

对西安环城公园使用人群基本信息和使用状态进行数据调查(表1)。调研时间是2014年8月(西安环城公园升级改造后),此次调查发放问卷调查样本100份,回收92份。调查范围:将100份问卷发放到西安环城公园,其中以南门至朱雀门段区域为主。调查人群的年龄构成为:50~70岁老人居多,占总人数的60%,其大多可独自开展活动。其次为小孩居多,占总人数的25%;调查人群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构成:西安环城公园的受众(使用者)学历多集中在高中、本科文化程度;调查人群经济收入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为主;受众职业构成比较单一,以离退休职工为主;西安环城公园使用对象主要包括周边小区居民和外地游客。周围小区居民占总数的68%,是环城公园的主要使用者,而且多以步行15分钟以内到达,来公园休息、散步和活动的居多,居住较远的市民、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占27%,外地游客占5%。

表1 西安环城公园调查人员基本情况表Tab.1 Investigators base information of the Round-City-Park in Xi'an

西安环城公园的使用频率调查(表2):几乎每天都来公园的使用者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9%;其他使用者一般一周来1~2次,或者偶尔来的外地游客;调查人群到西安环城公园的活动时间为:早晨6∶00-9∶00是公园活动高峰时段,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其次是晚上6∶00-8∶00,晚上以游憩和参加社会性活动居多;下午2∶00-4∶00;受众(使用者)停留时间:5%的使用者停留0.5小时以内,29%的使用者停留0.5~1小时,50%的使用者停留1~2小时,2小时以上的占16%;受众(使用者)一般参加社会性活动;西安环城公园活动类型:主要以健身、锻炼、聊天、散步和小憩为主,其中健身和体育锻炼是老年人主要的活动类型,聊天以2人之间、多人之间,通常伴随着体育锻炼活动发生。还有如打太极、抖空竹、踢毽子等锻炼活动,这部分活动占据活动类型的80%,其他类型活动,例如戏曲表演、舞蹈、唱歌等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5%,科普活动、兴趣小组等有共同爱好如下棋、演奏乐器、遛鸟、练习书法人群集中在一起,这部分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5%。

表2 西安环城公园的使用调查表Tab.2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 of the Round-City-Park in Xi'an

4 研究结果

对西安环城公园的受众进行使用与满足的实际调查后,根据受众对西安环城公园改造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同时,采用内容分析法总结受众对西安环城公园改造后与之前存在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进行比对分析,具体分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环境小品设施、生态环境、服务质量4个层面进行解析(表3)。

表3 西安环城公园改造前后受众使用与满足情况的比对Tab.3 The contrast of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during before and after reconstruction of the Round-City-Park in Xi'an

具体而言,西安环城公园升级改造后,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西安环城公园改造前,公园内景观、建筑年久失修,有破损现象;座椅、健身器械、垃圾桶使用率高,也有破损。大多数市民觉得座椅数目不够,不能满足需求,座椅设置位置不好。调查中发现一些原本不具有坐具功能的石块、路缘石成为市民休息的“座椅”,而一些质量完好的座椅因为设置位置不当而使用率极低;路灯、园灯延长公园使用时间,但有不亮的情况;用来丰富景观的设计的雕塑小品、花架等,市民认为设计不能反映古城特色,每天都来公园的人容易产生雷同感和厌倦感,而且有破损;细部设计,如地面铺装有破损,在出入口位置和有台阶的地方有多处没有坡道,不利于老年人行走。

升级改造后的西安环城公园,基本解决了以往存在的问题,也满足了受众的使用需要,例如新建了松园、榴园等建筑;护城河水位平均抬高3 m,河面宽度就由从前的15米延伸至平均河宽28米,修建了多处亲水平台和8个停泊游船的码头并设置秦、汉、唐三朝古画舫的码头。秦船和汉船是小型游船,能让游客自主驾驶,唐船则是大型舫船,可以停靠在某个水域进行表演使用;西安环城公园在设计上融入老西安文化和城墙文化故事。比如内岸,将明置西安府的故事放在入口处,以及二虎守长安、辛亥革命、西安事变、张载关学等;公园中间布置与老西安人生活习俗相关的雕塑;为纪念这位中日文化友好使者——吉备真备。在外岸,设立下沉亲水入口,设置浮雕,集中反映老西安的商业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和民俗文化,让游人走到护城河就对西安的生活、文化有概念,切实感受西安古城味道。

但是,调查同时也发现,受众对升级改造后的西安环城公园还存在一些使用不满足的情况:①开阔的广场缩小,晨练空间缩小。以往受众每天都在开阔广场上锻炼身体,而今这些空地种上了大树,设置了树池座椅,给锻炼的受众带来不便;②升级改造后的西安环城公园的景观设计提升,对外地游客而言欣赏性加强,而对每日都来的周边居民而言实用性减弱。因而,改造后的西安环城公园,部分周边市民转移到了朱雀门西面的永宁园(体育运动公园),因为那里能够满足他们的日常使用与需要。

正如传播学者勒温所认为的需求是行为的动力,需求引起动力以便使得需求得以满足。当个体具有一定动机或需求时,在内部就出现一个紧张系统,即完成某个特殊任务的意图构建了一种心理学的紧张。随着系统需求的满足或目标的实现会趋于松弛,或者紧张消除释放,反之,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动机受阻中途中断,紧张就没有得到释放,紧张会持续,并促使个体努力满足或重新实现目标的意向,即希望持续到他们被满足了的时候终止。换言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产生使用的效果、满足受众一个“需要”或者付诸“使用”之前,它首先必须被一个有意义的话语从意义上解码。就是这组已解码的意义“产生效果”、发生影响、取悦于人、引导或者劝说他人,产生非常复杂的感知、认知、情感、意识形态或者行为结果[9]。

5 结论

西安环城公园是西安市独特的线性公共开放空间,是日常生活中市民休憩、交往、观赏、健身的重要场所,体现人居环境和谐的重要载体,人性化的公园是为受众服务,使受众的不同需求在使用中得到满足。升级改造后的西安环城公园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对以往公园存在的实际问题予以解决。但是,对于每天都来此锻炼的市民本身最为关注的每时每刻的需要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他们对西安环城公园的使用率是最高的,他们的使用需要反而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而对于外地游客或者偶然来游玩的居住较远的受众而言,他们欣赏风景、体味古城文化的需要得到了完全的满足。

正如简·雅各布斯(Jacobs Jane)所说“如果人们赋予公园使用价值,那么公园就获得成功;相反,如果公园没有使用价值,那么必将遭人冷落,或者说是彻底失败。”她关注个人、平凡的群体,甚至是琐碎的市民日常需求。从步行者和日常使用者的体验为出发点,强调多样化的生活和多样化的选择,设计和创造为普通市民易于理解和易于交流的环境。环境美学理论家阿诺德·柏林特(Arnold Berleant)也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城市是一座博物馆,但并非只展示了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杰作,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人们参与其中的、具有全部丰富性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说,受众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受众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的需求永无极限,永远处于一种“使用与不满足”的状态。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普通甚至琐碎的受众打造理想景观,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层面的需求。对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典型案例,西安环城公园作为西安市民最喜爱,也是使用率最高的公共开放空间,需要满足不同受众不同程度的各种使用和需要,从而使其感受到浓浓的归属感。市民的日常交往通过亲身参与其中和体验获取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家园感,体味身心的愉悦[10]。这样不仅方便和满足周围市民的实际使用需要,以贴心服务于周围居民日常活动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兼顾外地游客欣赏风景、体验古城特殊风貌的需要。这是人性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使用与满足效果的评价初衷和基础,这需要不断探索和钻研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实际使用与满足的效果,为建立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受众使用与满足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1] 刘丽丽.城市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及分析[J].城市问题,2012(7):65-72.

[2] 李亚伟.西安环城公园建筑小品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 郭燕.西安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状况及居民需求趋向研究:以环城公园为例[J].价值工程,2012(20):310-311.

[4] 朱雪晴,段炼孺.西安环城公园部分区段调查与分析[J].美术大观,2012(1):30-35.

[5] 薛培芹.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价值及其测评研究:以西安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6] 刘梅.西安城墙周边地域性景观空间营造的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7] 夏露.西安环城公园环境状况调查及改造建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6):78-80.

[8] 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M].曹书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罗刚,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吕小辉,杨豪中.论当代尘世公共空间中的三种景观范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3(6):885-890.

猜你喜欢

环城市民西安
治理一条河 幸福一座城
西安2021
Oh 西安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机械发泡温拌沥青技术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应用
环城旅行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