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化保护研究

2014-12-31王玮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保护;研究

摘 要: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切关系,后者作为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文章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对策,以实现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和使命。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0-0091-02

收稿日期:2014-09-05

作者简介:王 玮(1968-),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馆员。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文化的消失是很难避免的,因此,如何保护和怎样保护那些文化遗产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25次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建议案》,该组织又于2003年10月17日在法国巴黎总部举行的第32次大会上通过由法国和加拿大联合提议起草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和丰富创造力的体现,“一方面,它隐透着精英文化所体现的艺术性与技艺性;另一方面,它又时刻彰显着大众化的生命特征”[2],是现今文化的重要内容。“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3],因此,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的文化精髓。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整理并传播、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保存人类记忆是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图书馆也应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头羊。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价值

自《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界定后,我们可以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世代相传,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同时,它作为人类遗产中重要的资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从语言、神话、歌唱、服饰、舞蹈、音乐、史诗以及民居与民间建造等文化形式中来体现它的魅力之所在。

“价值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其自身及有关事务、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尺度”[4]。任何事物都存在它的价值性,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根据联合国教科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中的评判标准,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上层价值和基础价值。其中上层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基础价值包括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尽管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如果不以具体实物来体现,那其价值就很难定论。而这些实物可以是手工艺品,也可以是民间节目,还可以是以传统文化为主的传统节日或庙会等。这些传统是连续不断传承文化的具体表现,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馆的内在关系

2.1 图书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延续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产物,它主要是某一地区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内容,还包括由于地域文化与当地的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除了当地历史见证人的经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艺,如民间工艺、传统习俗、表演艺术等,它在民众生活中起着重要的娱乐、教育作用。民间艺术给民众带来极大的精神价值,可以“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体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疲劳,把他的贫瘠的天地变成馥郁的花园”[5]。但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各地政府部门对这些民间艺术没有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导致民间艺术步入困境,现今有的已经消失或正在濒临失落,迫切需要我们加大保护的力度,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让其发扬光大。图书馆的出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抢救方面得到有力的保障。

图书馆是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城市(学校、社区、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具有收集、整理和保存人类精神财富的功能和义务,它的制度能够保障社会成员获取信息机会平等。图书馆提供的良好场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了坚实的后盾,也为众多学者能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有力场所,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上发挥作用。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图书馆的内涵

图书馆的用途之一就是为学者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但多数图书馆偏重于纸质文献的收藏和利用,使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目前还存在“学校需要什么,就去订购什么;图书馆有什么,就为读者提供什么”的模式。为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自觉发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去了解并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利用假期时间,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原始田野中,去了解一些最直观的资料。

图书馆充当了传播载体的角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图书馆将深入诠释“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这样不但可以激活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而且这种活态文化知识的引进将进一步增强图书馆学研究的活力。同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图书馆,使图书馆参与保护和传承,这不仅可以满足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了解,更能让读者深刻了解国家的文化精髓。

3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性和作用

“图书馆作为传播信息和发展文化的关键社会机构,理应积极参与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并将其明确纳入自己的职能范围之内”[6]。图书馆是一个“自组织”系统,适应外界环境特别强。由于长期以来受历史和文化的局限,图书馆作为收藏人类记忆的重要宝库却只偏重于保存记录人类活动的纸质载体,而没有重视那些非文字的、难以用语言来概括的文化传统。endprint

王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化保护研究 王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化保护研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图书馆,让图书馆参与保护,不仅可以激活图书馆这个有机体,通过图书馆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有帮助和借鉴意义;而且还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实物进行收集、整理、保护、研究和展示。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它必然的优势:首先,图书馆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它的社会职能的变迁可以促进图书馆不断地参与到社会及社会发展中来。其次,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在长期的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保护和研究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充分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继承和传播。最后,图书馆有着规范而科学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可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并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4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4.1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计划中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演变成了今天的数字图书馆,“它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把文字、声音、影像、视讯融合成多媒体的数字化信息,能迅速地、超越时空地为广大群众服务”[7]。由于图书馆工作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以及事业运行发展规律特点,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直接运用到数字化图书馆上,这样可以以数字形式对其各方面进行存储和管理,并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增多等原因,图书馆在分类标准和数字化管理等工作中都有良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较好的数字化保护方案。通过数字化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使人类社会的记忆被整理和体系化,最终达到固定化。

4.2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用科学手段进行保护

通过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健全工作机构,实施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可以和当地政府进行沟通,由政府出面,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多种渠道开设民间艺术表演,推进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全社会参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振兴纳入图书馆的总体规划,使之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资源投入与配置上,做到统筹、协调,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图书馆发展中应有的地位。

与此同时,图书馆应采取科学的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于那些独特的、有民间特色的、濒临灭绝或失传的类别和项目进行重点保护,运用传统的文字记录和现代影视的方式如实保存下来。在保护过程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特色,不得任意改动。

4.3 通过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要想更好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根本。图书馆可通过媒体网络定期地播放一些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片段,让人们从心理、思想上提高保护的意识,只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人们才会自觉和自主地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种公共的道德和拥有的素养。这样,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民族传统文化的脉络才会永具生命力地延续下去。只有全社会保护意识提高了,保护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http://www.chinaich.com.cn//classll.asp.

[2] 李慧芳.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

[3] 雷喜斌,陈宜安.乡镇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1.

[4] 汪辉勇.价值学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17.

[5] 段剑秋,张献青.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3:73.

[6] 康延兴.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J].图书馆建设,2005(6).

[7]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96.

(编校:崔 萌)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