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西南海相热水沉积锰矿勘查地球化学标志——以龙邦、龙昌锰矿为例

2014-12-31施泽明裴云婧李丽芬黄小东

四川地质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岩系硅质锰矿

李 飞 ,施泽明 ,裴云婧 ,李丽芬 ,张 丽 ,黄小东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与核资源工程系,成都 610059;2.四川地质工程勘察院,成都 610072;3.四川省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4.四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五地质队,四川 都江堰 611830;5.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武汉 430081)

锰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产锰矿资源满足不了钢铁生产的需求,而桂西南又是中国的锰矿富集区,近年来已发现靖西县龙昌、龙邦地区赋存有泥盆系上统五指山组“下雷式”优质锰矿。为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对该区典型锰矿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揭示其成矿规律,对寻找新的锰矿资源基地,扩大锰矿远景资源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成矿地质背景

1.1 成锰沉积盆地

图1 晚泥盆世桂西-滇东成锰沉积盆地构造位置

广西锰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桂西南的靖西、大新地区,含锰盆地主要有富宁—那坡晚泥盆世拉张盆地、靖西—大新晚泥盆世拉张盆地、早石炭世龙川—宁干走滑拉张盆地等。这些盆地主要属转换型沉积盆地,其形成与走滑断裂系统的拉张作用有关。

富宁—那坡、靖西—大新成锰盆地形成于右江盆地裂谷演化的拉张期,由于北西向断裂的拉张和北东向断裂的走滑拉张共同作用,形成了次级坳陷槽盆。这种坳陷槽盆(槽沟)具有弱碱性还原环境和欠补偿的条件,是深部热液锰质富集储存的有利场所。富宁—那坡、靖西—大新成锰沉积盆地受坳陷槽盆控制,沿北东向断裂呈狭长带状展布(图1),在北西、北东两组断裂交汇处及附近形成了具有工业意义的锰矿床。

桂西南沉积锰盆地在海西—印支期经历了初裂、强裂、逆转、余裂和消亡的全过程,并形成了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和早三叠世,三个阶段的含锰建造体系,龙邦和龙昌主要含锰沉积建造为晚泥盆世赋矿层位五指山组,为浅海盆地台沟式台槽相,硅质—碳酸盐或硅质—粘土岩微相环境形成了工业意义的锰矿床,在沉积分异进行缓慢热水成矿作用持久,并具备陆源碎屑欠补偿的有利条件,易于形成规模巨大沉积锰矿。

1.2 含锰岩系

研究区含锰岩系主要为上泥盆统五指山组,广泛分布于大新—下雷—靖西—那坡一带,为浅海盆地或台沟相硅质、泥质碳酸盐岩建造。含锰岩系主要由钙质泥岩、条带灰岩、藻层—纹层状硅质灰岩、微晶质,夹2~3层碳酸锰矿或碳酸锰—硅酸锰矿层组成。五指山含锰岩系,其岩性各处有所变化。大新下雷—靖西龙邦一带含锰地层岩性大体与下雷锰矿相似,岩石为硅质—泥质—钙质组成的混合类型,由于各种组份含量的变化,形成多种岩石类型,夹2~3层碳酸锰矿。此锰矿带延展长度在60km以上[1]。

2 水系沉积物测量

2.1 采样分析及数理统计

本次对龙邦和龙昌矿区及其外围共计287km2进行了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样品根据有关技术要求采集,共采得有效样品1 136件。对分析数据数量统计后得到工作区各元素平均值、富集系数及变化系数(表1)。以富集系数大于 1.5和变化系数大于 1为依据作为划分地质体元素组合依据。可得工区组合元素为Mn、Ag、As、Sb、Sn、Mo、Co、Ni。

表1 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特征表

对测区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锰元素含量≥2 500×10-6的475件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后进行相关分析,与锰呈显著正相关的元素有Ag、Mo、Cu、As、Ba等。

2.2 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1)Mn异常面积一般大于 5Km2,比其他元素大很多,强度最高可达100 000n×10-6,清晰,衬度大。

2)Ⅰ级水系沉积物 Mn异常中心距锰矿长 0~400m,并有 Ag、Mo、Cu、As、Zn、Ni、Ti、Ba、Cr、V等异常;Ⅱ级水系沉积物 Mn异常中心距锰矿带100~500m,伴有Ag、Zn、Cu、Ni、Ti、Ba异常;Ⅲ级水系沉积物中Mn异常在距赋锰地层 2.2~3.2Km水系沉积物中Mn元素含量仍为1 953~3 314×10-6异常,并伴有Cu、As、Zn、Ba、V异常。

水系沉积物异常规模、强度与矿床规模、品位及剥露程度有关,并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通过对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的元素组合为:Mn、Ag、Cu、As、Mo、Co、Ni、V、Sb;Mn 与 Ag、Mo、Cu、As呈正相关(图2)。

2.3 异常查证

图2 HS-7异常剖析图

对HS-7、HS-10、HS-6三个异常进行了查证,证实3个异常浓集中心位于石炭系下统大塘阶地层中。该地层以灰岩为主,夹1~20m的硅质泥岩、泥灰岩、泥岩,局部可见锰泥。施工QJ4浅井对HS-11异常的浓集中心进行查证,见到含角砾状的锰矿层,厚0.52m,锰品位15%~20%,为泥盆系上统榴江组地层中的锰矿层。施工山地工程,也分别对展布于上泥盆统五指山组地层的 HS-8、HS-9、HS-12进行了查证,均见矿。锰矿层厚 0.31~0.73m,锰品位 18%~49%。

表2 龙昌、龙邦锰矿区土壤元素贫化富集参数特征表

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龙昌、龙邦属亚热带、温带潮湿气候,第四系残坡积层及植被发育;土壤为硅、铝、铁、锰型浅棕褐—砖红色土。在龙昌、龙邦两个锰矿床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采样点距为20m,剖面总长1 225m,共采得有效样品139件。

3.1 土壤中元素富集特点

通过龙昌、龙邦锰矿床各种岩石与土壤元素富集系数的计算结果(表 2)表明,在锰矿风化后,有Mn、As、Sb、Ag、Hg、Cu、Mo、Zn等富集,Mn富集达4.71倍,As、Sb、Co、Ni达8倍以上,此外还有Ba、Ce、V等。

3.2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疏松层剥蚀、覆盖厚度有关,在不同残坡积层中形成的异常元素组合及其强度有一定差异。异常范围往往与矿体所处的地形及坡度有关,一般坡度越大异常范围也大,异常中心位移也越大[4]。

相关分析表明,Mn与Ag密切呈正相关,其次与 Ni、Zn、Ba、Cu、Pb、Bi、Sb、Ce等呈正相关,Mn与V、Ti、Cr、Fe呈负相关,而As与Sb、Bi密切正相关,As与Mn接近正相关。

通过龙昌、龙邦锰矿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在已知锰矿体上方土壤中Mn、Ag、Hg、As、Sb、Zn 等均出现了异常(图3),有Mn、Ag、As、Sb、Mo、Ni、Zn、Cu、Hg及 Ce、Ba异常组合,其中Mn、Ag、As、Sb、Hg异常强度高,范围较大。

为评价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锰矿的关系,研究了龙昌、龙邦锰矿土壤Mn元素组合异常,(Cu+Zn)/Zn、(As+Sb+Ag)/Ag比值及Mn与Ag元素的相关性,在锰矿上方Mn异常中,(Cu+Zn)/Zn比值为 1.45~1.79、(AS+Sb+Ag)/Ag比值为1.06~1.56,而Mn与Ag相关性为正相关。这三项综合指标,是区分锰矿异常与非锰矿异常的土壤Mn地球化学综合标志(表3)。

表3 龙昌、龙邦锰矿床赋锰矿层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综合判别指标

4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图3 龙昌锰矿地球化学剖面图

龙昌、龙邦锰矿床为优质富锰矿(地表为氧化锰矿,深部为碳酸锰),锰矿层主要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指山组(D3w),第二岩性段(D3w2)中,该段岩性为硅质泥岩~硅质灰岩,Ⅰ、Ⅱ矿层赋存于该段的底部、顶部,受一定层位和含矿岩系控制。因此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建立优质锰矿的岩石地球化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指导锰矿找矿[5]。

4.1 赋锰岩系地球化学特征

经统计,赋锰岩系Mn浓集克拉克值最低1.13,最高为48.47;Mn富集系数低值为3.02,最高为 116.11。其中钙质泥岩中Mn浓集克拉克值及富集系数均最高,而硅质灰岩锰浓集克拉克值和富集系数仅低于硅质泥岩,为赋存锰矿岩系居第二位。

钙质泥岩除富集元素 Mn外,还有 As、Sb、Ag、Cu、Co、Ni、Ce等,显然,这个元素组合便是赋锰岩系的指示元素组合。

锰矿与围岩(顶底板)在95%置信度下Mn 与 As、Sb、Hg、Ag、Co、B、Ba、Fe、Ce、P正相关,与Sb、Ag密切相关,与Ti、Cr、V呈负相关。

4.2 赋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图4是龙邦锰矿地球化学剖面图,在赋锰矿部位能形成Mn、Ba、及Ag+As+Sb、Sb+Bi元素累加异常,Mn于赋矿层上、下盘,形成了处中带Mn异常,Ba在锰矿体上、下盘形成了外带异常,上盘晕比下盘晕发育已上达地表;Ag+As+Sb累加异常也比较发育,其中带包裹于锰矿体与Mn元素中带宽度相当;Sb+Bi元素异常于锰矿体上,下盘有外、中带异常,中带紧包裹于矿体,异常宽度比Ag+As+Sb异常范围窄。

表4 矿层元素比值特征表

热水沉积锰矿床原生晕形成于同生沉积成岩过程,其晕形态简单亦呈层状,晕与成矿元素相同。矿层底板元素含量稍高于顶板含量,具浓度分带特征,而无明显的组分分带特征,难以划分前缘晕、尾晕元素。上述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异常表明于赋锰矿层部位有锰元素外、中带异常,Ag+As+Sb元素的外、中带异常及Sb+Bi元素的外、中带异常。这种元素浓度带特征是赋锰岩系岩石地球化学锰矿异常特征。

为研究赋锰矿层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建立赋锰矿层岩石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标志,在已知赋锰矿层中,研究了元素对比值 Mn元素与伴生元素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赋锰矿层中,Ag/(Ag+Zn+Cu)比值为 0.59~0.91、Ag/(Ag+B+Ce)比值在 0.58~0.82间,Mn、Ag两元素间呈正相关,这三项指标可作为赋锰矿层岩石地球化学综合评价标志。

图4 龙邦锰矿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5 结论

综上所述,龙昌、龙邦锰矿区勘查地球化学标志为:

1)水系沉积物测量:①指示元素组合为 Mn、Ag、Cu、As、Mo、Co、Ni、V、Sb,且 Mn 与 Ag、Mo、Cu、As呈正相关;②Mn元素异常面积一般>5Km2,流长>2 200m,Mn异常含量可达n×100 000×10-6,Mn异常强度随离开源远逐渐降低。

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①指示元素组为 Mn、Ag、As、Sb、Hg、Cu、Mo、Co、Ni、Zn、Ba、Ce,Mn 与 Ag呈正相关;②(Cu+Zn)/Zn比值为1.45~1.79,(As+Sb+Ag)/Ag 比值为1.06~1.56。

3)岩石地球化学测量:① 指示元素组合为 Mn、Ag、As、Sb、Hg、Co、Ni、Ti、V、Ba、Ce;②Ag/(Ag+Zn+Cu)比值为0.59~0.91、Ag/(Ag+B+Ce)比值为 0.58~0.82,Mn、Ag两元素间呈正相关。

最后,提出龙昌、龙邦锰矿的勘查地球化学标志模型如图5。

图5 龙昌、龙邦锰矿的勘查地球化学模型

[1] 李升福,王泽华,李朗田, 等. 桂西南优质锰矿成矿机理分析[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 23, (4).

[2] 黄桂强. 广西靖西县岜爱山矿区优质锰矿普查报告[R]. 2008

[3] 孙凤舟,李惠. 锰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J]. 中国南方锰矿地质. 1996, 227~234.

[4] 蒋敬业,程建萍,祁士华,向武. 应用地球化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6

[5] 李毅. 广西热水沉积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1~337

猜你喜欢

岩系硅质锰矿
硅质岩研究进展与思考*
黑色岩系多元素富集层特征、成因和研究意义
锰矿渣制备多孔整体式催化剂探究
黑色岩系中多金属成矿模式分析
——以滇东北德泽地区筇竹寺组为例
国外某铁锰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浙江省“ 硒库”
—— 寒武系黑色岩系面面观
广西资兴高速硅质岩单面山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
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金家村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日本西南部四国增生复合体中的锰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