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围术期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2014-12-31任本芬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庆400062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预见性围术白内障

任本芬,胡 静(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庆400062)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老年白内障的常见类型,多由长期血糖水平增高引起局部微循环改变导致白内障,是糖尿病眼部损害的严重类型之一。白内障手术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有一定影响[1]。近年来,本院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手段对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 年1 月至2013 年2 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28 例,其中男54 例,女74 例;年龄66~79 岁,平均(74.0±5.6)岁。左眼病变68 眼,右眼病变65 眼,共计133 眼;视力光感52 眼,视力0.05~0.15 81 眼。糖尿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史3~34年,平均(21.0±8.4)年。患者入选后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分为对照组64 例(68 眼)和研究组64 例(65 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眼视力、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小时血糖(2h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在表面浸润麻醉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宣教,指导饮食,遵医嘱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检测晨起FPG及2hPG,依据血糖情况调整患者饮食及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满意后行手术治疗。术前3 d 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术后每晚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散瞳,嘱患者勿低头弯腰,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勿用力挤眼。

1.2.2 预见性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术前密切监测血糖控制情况、饮食习惯等,对饮食控制较差患者应进行耐心劝说和教育,使患者认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同时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血糖过高,对于胰岛素用量较大的患者,注意观察餐后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曾发生低血糖患者,餐后可以适量进食少量饼干等,维持血糖的稳定。部分老年人患者听力较差,要通过图解、文字及肢体语言等方式同患者充分沟通,使患者了解控制血糖对手术及康复的影响。同时,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疾病教育,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及术后康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吸烟患者术前应戒烟;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术前应积极控制呼吸道症状,避免术后用力咳嗽,同时询问患者的饮食及排便情况;便秘患者应调整饮食或通过应用口服药物等方式改变患者的排便方式,预防术后便秘引起眼压升高。术前对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充分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术中配合医生操作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作用,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平卧、侧卧时避免向术眼方向,术后每天给予患者药物散瞳,避免水肿及虹膜粘连,术后密切观察患者饮食及血糖水平,术后第1 天适量增加胰岛素用量,避免血糖应激性增高。嘱患者不能自行拆开眼部敷料,术后眼部不适或恶心、呕吐时及时请医务人员查看,避免自行使用纸巾、毛巾等擦拭眼部,术后避免大笑及用力咳嗽、弯腰及迅速转头等,术后首次换药及拆除纱布时,与患者充分沟通,避免因过分激动引起血压增高、过度活动等引起切口裂开出血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后1 d 及术后7 d FBG 及2hPG 水平,术前及术后3 d、术后7 d 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FPG、2hP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1 d、术后1 d 及术后7 d FPG、2hPG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 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 研究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 P眼病变数(眼)68 65--FPG入院时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7 d 8.20±1.26 8.10±1.05 0.026 1.198 6.70±1.30 5.60±1.22 1.604 0.037 6.90±2.03 5.70±1.58 1.926 0.020 6.80±1.69 6.00±1.47 1.579 0.040 2hPG入院时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7 d 9.40±2.04 9.20±1.92 0.514 0.249 8.70±1.86 7.60±1.59 1.804 0.022 9.30±2.13 7.20±1.76 3.960 0.007 8.90±1.94 7.70±1.38 2.312 0.015

表2 两组患者视力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视力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眼病变数(眼) 术前 术后3 d 术后7 d 68 65 t P 0.77±0.26 0.89±0.19 2.064 0.016--0.07±0.02 0.07±0.03 0.146 0.829 0.42±0.16 0.41±0.12 0.426 0.379

3 讨 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致盲的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眼部病变的严重类型之一,白内障摘除术及晶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在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过高的血糖是导致术后手术部位水肿及虹膜炎性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高血糖能够上调胰岛素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引起虹膜变性,同时,过高的血糖能够引起房水成分及渗透压异常[2]。因此,在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患者血糖的监测及调控,能够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3]。

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患者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护理干预,通过护理手段提高围术期安全,改善患者的预后[4]。如通过对患者饮食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患者胰岛素用量,避免血糖的过度波动,同时,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指导[5],如术前指导患者保持眼部卫生、纠正不良眼部卫生习惯,可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饮食及排便习惯、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可预防术后因咳嗽、用力排便等引起的眼压升高。同时,在围术期通过与患者的充分沟通,使患者能够在围术期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分波动等因素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64 例患者的观察发现,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分析发现,术后第7 天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预后[6],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1] 朱国琴. 糖尿病性白内障286 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937-4938.

[2] 刘家琦. 实用眼科学[M].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9-401.

[3] 陈景礼,姜建德,宋保国.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强化血糖控制与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关系[J]. 中国医刊,2008,43(1):38-39.

[4] 王晓莉,张芳,刘俊. 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8,23(6):37-38.

[5] 于凌.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140 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44-1145.

[6] 王江波. 预见性护理指导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血糖的影响[J].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8):660-661.

猜你喜欢

预见性围术白内障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