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立场与社会角色*——对《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 年版、1972 年版和1994 年版的分析
2014-12-31周旖,于沛
周 旖,于 沛
0 引言:社会角色理论与公共图书馆研究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Jesse H. Shera)曾言,图书馆的功能和角色可以借由探讨图书馆角色演变的历史过程加以分析归纳[1]。此处所提到的“角色”关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角色理论。在角色理论视角下,公共图书馆作为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塑造,在所在的社会关系位置上扮演一定的角色;这种角色决定了其提供的服务、拥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以及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并可作为评判其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的准绳。
有鉴于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的定位和演变决定了其服务内容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国际图书馆界十分重视对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的研究。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颁布的各类公共图书馆政策文件中一般都会设专门的篇章阐述社会使命和角色,且在全文中反复出现“社会角色(social roles)”这一术语,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设计一般也是建立在对社会使命和社会角色认知的基础上。
在目前为数众多的公共图书馆政策文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可以说是最早的国际性公共图书馆政策文件。初版《公共图书馆:民众教育的生力军》(The Public Library:A Living Force for Popular Education)颁布于1949 年,其后分别于1972 年和1994 年进行修订,并从1972 年版开始定名为《公共图书馆宣言》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以下简称《宣言》 )。三个版本的《宣言》都不仅从基本立场、价值取向和具体功能的陈述方面传达了国际社会对公共图书馆赋予的社会角色,同时还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加以明确定位。作为一份纲领性和指导性的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宣言》被全世界各国图书馆界广泛接受和认可。
综上,在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进行研究时,三个版本的《宣言》可视为核心的国际公共图书馆政策文件。考虑到1949 年版和1972 年版的《宣言》在国内并不通行,加之研究方法的需要,论文将以《宣言》原文的引述为基础开展分析和论述,通过对原文语句的释读获取其中所包涵的对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的认知,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1 1949 年版《公共图书馆宣言》分析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诞生及文件制定的社会背景
作为初版的《公共图书馆:民众教育的生力军》 (以下简称“1949 年版”)颁布于1949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不久,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对20 世纪上半叶相继爆发的两场世界大战进行深刻反思的时期,自由民主实践在民族国家中逐渐体制化,和平主义成为战后世界的主要社会思潮。人类开始反思战争的残酷与恐怖,以及和平生活的可贵,思考如何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交往中避免殖民、征服乃至战争。对永久和平的渴求令各民族逐渐认识到彼此共同利益之所在,实施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困难予以了解和容忍的教育。因此,早在1942 年,抗击德国纳粹及其盟国的欧洲国家政府在英格兰召开同盟国教育部长会议,探讨战争结束后教育体系重建的问题。1945 年11 月1- 16 日,根据同盟国教育部部长会议的提议,在伦敦举行了旨在成立一个教育及文化组织的联合国会议(ECO/CONF),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此成立[2]。
在这一环境背景下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宗旨在于实现“人类智力上和道义上的团结”,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维护世界和平;其目标是经由人类的意念,促进和平、增进社会和心灵的福祉,知识及国际互谅的动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大动力[3]。正是基于此宗旨与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记载人类知识与文化的书籍能够担负起维护世界永久和平的重任,因为书籍能够唤醒世界各民族对无知、缺乏容忍、疾病和贫穷作战,避免各民族之间互战;而作为文献保存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就具备了使多元文化之间互相了解和容忍的潜力,成为“从人们的思想中构建和平”的最佳工具之一。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世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成立的最初五六年时间里,开展系列工作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使其成为民众教育和文化的中心,是该组织各个项目中的重要内容[4]。
1947 年,作为实施公共图书馆项目的第一个步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派拉特公共图书馆(the Enoch Pratt Free Library in Baltimore)馆长Emerson Greenaway 担任顾问,调查欧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Greenaway 的报告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项目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他的建议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起草一份公共图书馆章程,为世界各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指导性原则[5]。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了《世界人权宣言》,直接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宣言的形式正式向世界各国和地方政府以及图书馆界传达其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和基本价值观。1949 年5 月1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公共图书馆:民众教育的生力军》,即所谓的《宣言》的最初版本。
1.2 社会角色分析
1949 年版开篇首先强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公共图书馆持有的理念是“民众教育及国际互谅的生力军,进而推动和平”[6]。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国际社会赋予公共图书馆的角色期望主要是社会教育,并由此达到另外一个深层次的角色期望,即维护和平,反映了二战后国际上所流行的和平主义社会思潮的需求。
文件在阐述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特征时一再表述到,公共图书馆“是民主教育的机构”,“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终生教育过程中,民主信念的实证”,并特别声明“作为一个民有民享的民主机构,公共图书馆必须是依法设立及运作,必须全部或大部分由公费支持,对其所在社区的成员,不分职业、信仰、阶级和种族,提供平等的免费服务”[7]。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作为民众教育机构,不仅可以达至维护和平的深层功能,同时公共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民主机构,用以保障社会民主和平等,其平等的表现之一就是全社会的成员不会因其职业、信仰、阶级和种族的差异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以平等地获得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这也是一个互相谅解、包容的社会最根本的要求之一。
文件的第二部分第二小节对公共图书馆的任务进行了规定,不仅提及了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类型,还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向儿童、青少年、男性和女性提供机会并鼓励他们不断自我教育;吸收各领域的新知;自由表达意见并对一切公共议题发表有建设性的批判;成为国家及国际的社会公民与政治公民;日常生活更有效率;促进其在文学与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协助求知进步;利用闲暇时间促进个人幸福及社会福祉”[8]。从上述对公共图书馆任务的表述中可以发现,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的社会角色包括提供文献利用、社会教育、保障自由表达的权利以及文化功能。
文件的最后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加以明确定位,认为其是“重要的社区力量(A Vital Community Force)”和“民众的大学(The People’s University)”。其中“民众的大学”显而易见是对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角色定位,而“重要的社区力量”实际就是在强调公共图书馆保障社会民主的角色,社会民主体现且有赖于民众拥有自由表达意见、自由获取信息、平等接受教育和平等获取免费信息服务的权利。综上,在1949 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民众教育的生力军》中对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定位主要集中在社会教育、保障社会民主、维护世界和平方面。
2 1972 年版《公共图书馆宣言》分析
2.1 社会背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形势是既缓和又紧张,各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仍心存余悸。美国战后的崛起以及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使得其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在各项国际事务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当时的美国也正经历着一系列社会巨变,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s)、古巴危机(Cuba Crisis)、越南战争(Vietnam War)等重大事件给美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被誉为美国社会主义泰斗的迈克尔·哈灵顿(Michael Harrington)于1963 年出版了一本对美国政府的社会政策起到重大影响的专著《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困问题》(The Other America: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这本书使肯尼迪总统意识到了美国贫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决心发起一场反贫困战争。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继任者约翰逊总统于1964 年5 月开始推行“大社会计划(Great Society Plan)”,随后又签署了《民权法案》 (Civil Rights Act)和《经济机会法案》(Economic Opportunity Act)[9]。这样从1950 年代后期到1965 年的社会巨变与运动唤起了美国民众对自由、平等、权利的新理解和新要求。
在政治势力的对比上,保守主义势力占据上风,整个美国乃至西方世界都处于保守主义社会运动中。以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k)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代表的“现代保守主义”者对凯恩斯主义和政府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一系列“现代保守主义”学说,如哈耶克认为真正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国家和法律都应使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从事各项活动;在文化方面,保守主义体现在主张维护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观念。1972 年修订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以下简称“1972 年版”)正是上述新思潮和新要求在公共图书馆界的投射。
2.2 社会角色分析
与1949 年版相比,1972 年版[10]对公共图书馆理念和角色的描述有五大变化。
(1)首先对公共图书馆理念的表述,修改为公共图书馆“是教育、文化与资讯的活力,也是孕育和平及增进人际及国际间项目了解的重要单位”,在肯定其教育角色的同时,补充和强调了其在文化和提供资讯方面的角色。
(2)将公共图书馆的保存职能置于开篇处加以突出,并强调所“保存”的文献应“免费提供”。
(3)增加了公共图书馆社会教化的角色。1972 年版中要求公共图书馆“对人类知识与文化成就作持续评价”,在“资源与服务”部分规定“受过训练和能力相当的足够馆员,可以负起选择组织资源与帮助读者的责任”,这些规定所包含的内涵是要求公共图书馆承担起评价、鉴别信息并将选择后的资源提供给用户,帮助用户形成思想与价值观,事实上是赋予公共图书馆社会教化的角色。
(4)明确赋予公共图书馆休闲娱乐的角色,1949 年版中对休闲娱乐角色的阐述只有一句话,1972 年版不仅在开篇部分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提供轻松休闲读物”,而且在“资源与服务”部分特别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区的文化中心,将趣味相投的人聚集起来。因此应有展览、讨论、演讲、音乐表演和视听室的空间和设备”[10]。
(5)在保障社会民主和公平方面,1972 年版将有权平等地获得免费服务的群体进一步扩大到“不论其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社会地位或教育程度的差异”,并且以单独的条款特别规定公共图书馆应该如何向儿童、学生和身心障碍读者提供使用。
综上所述,1972 年版对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的定位包括保存文化与文献、提供文献与资讯、社会教育、社会教化、休闲娱乐、保障社会民主与公平。在角色丰富程度和功能细化方面较1949 年版有明显的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障社会民主与公平方面,具体到对公民自由表达意见、自由获取信息权利的保障上却显得更为保守。这种变化是与前面所述当时西方社会所流行的保守主义社会思潮密不可分的。
3 1994 年版《公共图书馆宣言》分析
3.1 修订的专业背景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民主和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公共图书馆的使命、运作和管理也日益发生变化,1991 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简称“国际图联”)在莫斯科年会上决定修订《宣言》,由国际图联下属的公共图书馆委员会负责起草。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国际图联的修改方案,颁布了修订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 (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 以下简称“1994 年版”),即目前通行的版本[11]。
从宣言的内容结构观之,1994 年版变化最大,在编写时除了如前两个版本一样,对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特征加以界定外,还特别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独立部分,即“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另外一个变化就是把公共图书馆的“拨款、立法和网络”以及“运作与管理”作为独立的两个部分进行阐述。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20 世纪70 年代美国乃至其他西方国家开始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方式改革。事实上这种变革在1972 年版颁布的时候已经出现端倪,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标准从全国性标准向社区化转变,从制定评估标准向规范操作程序转变。
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72 年颁布《公共图书馆变革战略》 (A Strategy for Public Library Change),并在1973 年颁布《公共图书馆绩效测量》 (Performance Measure for Public Libraries)[12]。同时,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公共图书馆实现变革以及确立绩效测评指标,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必须认定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为此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使命声明及其必要性》 (The Public Library Mission Statement and Its Imperatives for Service)[13]。1987年,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发布《公共图书馆计划与角色设计:选项与程序指南》 (Planning and Role Setting for Public Libraries:A Manual of Options and Procedures),这是“角色”一词首次出现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政策文件中,从此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方式与过程就演变为“调研——角色设计——使命陈述——战略目标——具体目标——行动方案”的流程。这种变化意味着“角色设计”和“使命陈述”成为公共图书馆实现其目标与提供服务的核心和基础。从这一时期开始,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国际图联也纷纷转变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方式与过程,在各种公共图书馆政策文件中都把社会角色或使命作为阐述的核心内容。
3.2 社会角色分析
1994 年版在公共图书馆角色赋予方面继承了1972 年版的丰富性,同时在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方面,则更好地延续了1949 年版的精神。
首先,在社会教育角色方面,1994 年版一而贯之地阐述到公共图书馆是“为个人和社会群体提供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应该“从小培养和加强儿童的阅读习惯”,“支持个人教育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并认为公共图书馆应该担负起对各个年龄群体进行识字教育的责任。总的来说,较之1972 年版,1994 年版在社会教育方面更多地延续了1949 年版中强调通过社会教育为公民创造平等个人发展机会的精神。
其次,在保存文化方面,1994 年版较之1949 年和1972 年版,更加强调公共图书馆在人类文化传承和多元文化保存、兼容方面的角色,实际就是赋予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中心的角色,而休闲娱乐方面的角色在1994年版中有所淡化,主要强调公共图书馆通过其文化中心的角色实现休闲娱乐方面的功能。
第三,在提供资讯方面,1994 年版做了更为具体、广泛的规定,加强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资讯中心的角色,宣言规定:“公共图书馆是地方的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随时得到各种知识和信息”;“所有年龄的群体都必须得到与其需要相应的资料”;“保证民众获取各种社区信息”;“为地方企业、社团和兴趣团体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14]。
第四,在保存文献方面,1994 年版并未像1972 年版那样加以特别强调,而是采用类似1949 年版的方式,提出文献保存应保证能够向所有年龄的群体提供其所需要的资料为目的,但是更突出强调了所收藏的文献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础。
最后,在保障社会民主角色方面,1994 年版一改1972 年版保守的立场,虽然没有像1949 年版那样突出强调公共图书馆是民主机构,而诸如使民众“成为国家及国际的社会公民与政治公民”之类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表述已经被删除,但却完整继承了1949 年版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立场。在保障社会民主和公民权利方面的角色实现上,文本的表述更倾向于公共图书馆通过支持不同文化和传统间的对话,尊重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向公民提供关乎其自身发展和利益的各种资讯。
而文本中所提到的如“馆藏和服务不应受制于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或宗教审查制度,也不应受制于商业压力”等表述,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于公共图书馆保障公民智识自由角色的肯定和期望。同时1994 年版还特别强调了人人享有平等利用的权利,将公共图书馆提供平等服务的对象明确扩大到小语种民族、伤残人员、住院人员或被监禁人员等一切因各种原因不能利用普通服务的用户。
4 《公共图书馆宣言》 不同版本视野下的图书馆社会角色演变
通过前述对3 个版本《宣言》的分析,大致可以对公共图书馆的规范性角色变化情况梳理出一个脉络,见表1 所示。
表1 《公共图书馆宣言》所传达的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与功能一览表
从表1 中可以看出,不同历史阶段公共图书馆被赋予的社会角色与功能有所差异,强调的重点以及深入的程度亦各有侧重,但是社会教育、免费提供文献利用、保障平等利用信息的权利、文化功能以及保存文献的功能始终是现代公共图书馆不变的核心社会角色,其它角色和功能则可视为在上述核心社会角色的基础上有所侧重、派生或延伸而来。现代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由过去以强调社会教育为中心,逐渐发展到将公共图书馆全面定位为地方教育、文化和资讯的中心。1994 年版还首次以“公共图书馆使命(Missions of the Public Library)”的表达方式界定公共图书馆在信息、识字、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功能与角色。
此外,1949 年版直接将公共图书馆定位为社会教育机构、社会民主机构、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及致力于培养“国家及国际的社会公民与政治公民”,发展到1994 年版时,尽管不再直接将公共图书馆进行如上的界定,但仍在字里行间传递出公共图书馆是民主社会制度保障的深层涵义。
从表面上来看,公共图书馆从直接的教育机构、民主机构变为保障教育和民主的机构,在功能和职责上由主要机构变为辅助机构,其重要性似乎有所降低。但事实上,当公共图书馆被视为一种“基本条件”、“基本力量”、“当局的责任”和“基本组成”时,它已被上升为民主社会和基本人权的保障制度。一个具体机构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分工的调整变化,是可以被其他机构所代替的,而基本的保障制度则无可替代,因此作为保障制度的“公共图书馆”在现代社会是不应该因其功能的分散和职能的可替代性而被取消的。
[1] Shera,J. H.. Causal Factor in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M]/ / Harris,M. H.. Reader in American Library History. Washington, D.C.: Microcard Editions,1971 :141- 162.
[2]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教科文组织的历史[EB/OL].[2012- 05- 12]. http:/ /www.unesco.org/ new/ zh/ unesco/ about- us/who- we- are/ history/ # .
[3]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The Public Library:A Living Force for Popular Education [EB/OL]. (1949- 05- 16) [2012-05- 12]. http:/ / unesdoc.unesco.org/ images/ 0014/ 001 474/ 147487eb.pdf.
[4][5]Petersen E N. Unesco and Public Libraries [J]. Library Trends,1953,1 (4):531- 542.
[6][7][8]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The Public Library:A Living Force for Popular Education[EB/OL]. (1949- 05- 16) [2012- 05- 12]. http:/ / unesdoc.unesco.org/ images/ 0014 / 001474/ 147487eb.pdf.
[9][12]KAWASAKI Y.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 of the American Public Library: From National Standards to Local Planning [J].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ibraries,2011,11:1- 11.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72 [EB/OL]. (1999- 10- 06) [2012- 05- 12].http:/ /web.lins.fju.edu.tw/mao/ pl/ uplm 1972.htm.
[11] 吴曦. 《公共图书馆宣言》的问世[EB/OL]. (2011- 09- 05) [2012- 05- 12]. http:/ / blog.sina.com.cn/ s/blog_8cc6212e0100tpog.html.
[13] 卢秀菊. 美国公共图书馆经营的计划程序[J]. 图书馆学刊,1985 (4):133- 158.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 [M]/ / 程焕文,潘燕桃,等. 信息资源共享.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