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节卦》中的安全思想

2014-12-31郭丽娟赵英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郭丽娟+赵英

[摘 要]为了解决当前各种安全问题,以《周易·节卦》为蓝本,通过甘节之吉、甘节之道、甘节之方,突出循时而动,循道而节,将合道之节落实为具体的礼数制度,以此为当前中国社会各项“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同时也为人类永恒的“安全”话题提供有益的资源。

[关键词]甘节;苦节;不节;数度

进入21世纪,在中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势之下,最值得忧虑的是各种安全问题,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毫无节制地强索人财物,挥霍有限的自然资源,以致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难以保障,许多再生资源无法再生,非再生资源逐渐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空气安全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侵害,中华大地似无安身之所。中国的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中国社会的客观安全状态和中国人的安全心理。何谓“安全”?“安全”的含义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现代汉语词典》)。所谓安全的状态是不被威胁和不必担心受到威胁。霍布斯曾言:“人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安全第一”是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关怀,追求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伦理命题。

如何保障“安全”?从人性到法律,从哲学到政治,从理论到对策,关于安全的研究和对策层出不穷,可惜的是略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许探讨下异质的前工业化社会,可以在更根本的问题上发现相通之处,诸如跨越时代的人性和人类基本思维方法。本文以《周易·节卦》为蓝本,探究古代中国的安全思维和方法。

节卦(水泽节)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六十卦。内卦为兑,外卦为坎,兑为泽,坎为水,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溢于泽外则为过,过则有险,因此要有节度,才能无过无险,保障“安全”。《节卦》所言“节度”何意?以节卦之综卦涣卦而言,“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序卦传》)“涣者离也”是一种涣散分离缺乏秩序的状态,由散到聚,由离到合,需要构建有序的状态,有序则安全,故而需要某种“制度”节制人类的行为,孔颖达解释“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以节,其道乃亨。”(《周易正义》)朱熹亦曰“节,有限而止也。”(《周易本义》)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不论群居亦或独处,必须适当节制各个行为主体的行动,才能提供基本的安全生产和生活环境。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完美。《节》卦是谈节制自己行动的卦。《周易》节卦肯定“安节之亨”,“甘节之吉”,指出“苦节贞凶。”

一、甘节之吉

节卦卦辞开门见山说:“节,亨,苦节不可贞。”一语道破了节卦尚节、反对苦节的主旨。卦辞之意为:节制可致亨通;但过分的超出人的承受范围的节制会适得其反,所以应当持正、适中。就“安全”问题而言,过度的紧张和节制,必将导致人的心理紧张和身体不适,最终令“安全”毫无可言。试想处于杞人忧天、患得患失、敏感紧张状态下的行为主体能够做出符合安全规律的行为吗?

节卦的核心之爻在于九五“甘节”,与苦节相对,“甘节”是节卦所倡导的理想之节。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九五爻辞赞美适度节制,何谓适度?即能够让人感到美而适中。适度节制必将会受到欢迎,得到褒奖。就“安全”问题而言,遵循适度节制的原则制定的规章制度能够令人心甘情愿地遵守,行为主体适度节制的行为是保障“安全”的核心所在。

六四爻辞之“安节”也是安于节制,只有适当的节制才能令人安然实行节制,故而亨通。若是苦节,则会发生凶险,导致末路穷途,所以上六象辞说“‘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在《节卦》的卦爻辞中,“甘节”与“安节”可以得到“吉”的结果,另有一种情况,虽不至“吉”,但是可以“无咎”。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六三爻辞说:虽不能节制,但能嗟叹自悔,则没有祸患。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上六居节之极,节之苦者也”(程颐《程氏易传》)上六因节制过分,则会发生凶险。然而“固守则凶,悔则凶亡”,“悔,损过从中之谓也”,(程颐《程氏易传》)如果能对过分节制感到懊悔,则凶险有可能消失。

六三爻并非肯定“不节”,“不节”必将导致祸患,无法保障“安全”。“嗟”说明有“节制”的意识,虽然未能做到有“节制”,但是清楚地知道“节制”的重要性和“不节制”的危害性。上六同样认为如果能够悔过,则凶险可以消除。

“不节”与“苦节”均为“有过”,《周易》以及后世儒家思想设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宣公二年》),肯定人可以闻过必喜知过必改,在“知过”与“必改”之间有一道桥梁,即“嗟”-嗟叹自悔与悔,即不断地反省,有“悔”有“省”,才能下定决心改正过错,由“不节”到“节”,改“苦节”为“甘节”。在面临各种“安全”问题时,没有绝对的安全,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就“安全”问题而言,我们永远“在路上”。反之,出现事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事故出现的原因,对行为主体的行为不进行反思,不嗟叹自悔,而是盲目掩盖,糊弄了事,那么我们会与“安全”渐离渐远。

二、甘节之道

节卦所倡导和弘扬的是九五这个全卦之主所体现出的义理——甘节。“甘”,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然而“甘”并非是“甜”之一味,过甜亦苦,“甘”为味美,何谓“美”?中和为美,所以甘是味之中和,节咸苦酸辛等偏味而使之适中。“安全”并非毫无危险的真空,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安全与危险必将共生共存,因此,安全就是以中和之道节制各种危险因素。

九五《象》曰:甘节之吉,位居中也。

《周易》尚中、尚正,九五以阳居中得正,正如《周易》坤卦用黄裳的色之中来譬喻一样,这里作易者用味之中来譬喻节的中正内质,节卦的亨就在于中正以通,“甘节之吉”也就在于“居位中也”。虽然《周易》以九五之位来表示居中得正,但是中正并非死板与僵化地限制在某个时刻与位置上,换句话说,中正以动态的方式存在,判断是否中正的依据是“道”,在《周易》中更准确地表述为“时”。从“时”的字形演变来看,它与“日”有关,《说文》释为“四时”,就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而言,遵循四时(农时)而动,是合乎时宜的的安全行为。“时”是孔子对《周易》的义理的一大阐发。《坤·文言》“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大有·彖》“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豫·彖》“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在孔子看来,具有时、中特质的“节”是符合天道运行规律的。

“时”的进一步延伸是“时机”——“道”的体现,循时而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则可以获得好的结果,“安全”之意自在其中。《节卦》有一爻则因不循时而不节或苦节,导致凶险。

“九二,不出门庭,凶。”九二因过分节制而不跨出门庭,会有凶险。同样是“不出户庭”,初九则是“无咎”。九二凶险的原因是“失时极”(《九二·小象》),因为过分节制而失去适中、妥当的时机。初九无咎的原因是“知通塞”(《初九·小象》),知晓通则当行,阻则当止的道理,能够适当地节制自己的行为。

出亦或不出户庭,评判标准在于是否“知通塞”,得“时极”。“不出户庭”(《初九·爻辞》)是针对节之初而言的,所谓“知通塞也”(《初九·小象》),告诉人们要谨言慎行。“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周易·系辞上》)而由户庭发展到门庭时,则应知节而动,到了该通塞的时候,如果仍然蛰居不出,则凶。即所谓的“失时极也。”(《九二·小象》)因此吉或凶,安全或危险之关键在于是否依时极来节制行为。

三、甘节之方

不失时极的中正之道过于高明,儒家提倡“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将玄远难以把握的“道”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这便是甘节之方。“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传·系辞上》)孔子进一步通过对自然规律的阐发,把突出时中内涵的尚节思想最终落在人事上,讲求与天地同步,上顺乎天,下应乎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节卦》的卦象是兑(泽)下坎(水)上,为泽上有水之表象,象征以堤防来节制。水在泽中,一旦满了就溢出来,而堤防本身就是用来节制水的盈虚的。君子应当效法《节卦》的义理,制定典章制度和必要的礼仪法度来作为行事的准则,以此来节制人们的行为。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注释:“制数度,论德行:数度,犹言礼数法度;议,评议、商度。这是说明‘君子效法《节》象,指定礼法作为“节制”的准则,又评议人的德性优劣以期任用得宜。《正义》:数度,谓尊卑礼命之多少;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君子像‘节,以制其礼数等差,皆使有度;议人之德行任用,皆使得宜。”在这里易之节所强调的“制”,即外在的礼数法度。

《节》卦的主旨是节制,有节制,能限制,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顺应这种规律,人类自觉地通过各种法律和规章调控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顺利发展。各种情形下的“安全”也有其自身规律,需要人类按照规律,限制和规范各类行为,安全规律的体现就是各种安全原则和规章制度。

节制贵适当,不能过分。适当的节制,称为甘节,效果好;过分的节制,称为苦节,效果差。区分“适当”与“不适当”的标准就是符合甘节之道的制度,顺应四时而行,遵循事物运行的道理,“制数度,议德行”,而能“不伤财,不害民”(《节·彖》)。就当代社会的安全问题而言,制定符合规律的安全制度是保障安全的前提,安全制度即是合理地节制行为主体的行为;遵循各项符合规律的安全制度,是保障安全的重要过程,安全最终体现为行为主体心甘情愿地节制自己的行为,即“甘节”。

就诸类安全问题来说,要做到节而有方,应从两个方面入手调节。一是节人有方。也就是要提升人的安全意识,使人有一定程度的危机感,对人的生命安全、生存安全和精神安全持积极而又现实的态度,而节制危险行为;要强调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构筑私欲的堤防,在较大范围内避免背道不节的不良态势;要引导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使人的行为符合安全法则,要增加人们的相关安全知识,使之能够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有效地节制违背事物发展之道的行为。

二是节物有方,也就是要善于运用科学的节物方法,将伦理经济的内在精神贯彻落实到处事接物的日常活动和具体经济活动之中去,使人类行为符合天道、地道、人道。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关系方面的负面影响是使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日益恶化。

在《周易》中,节度的思想不只存在于节卦一卦之中,在许多卦里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类似的观点,而且体现在为政治国、修身齐家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通过甘节之吉、甘节之道、甘节之方,突出循时而动,循道而节,将合道之节落实为具体的礼数制度,以此为当前中国社会各项“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同时也为人类永恒的“安全”话题提供有益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59.

[2]郭立珍.《周易》“节”卦思想阐微——以《周易程氏传》为例[J].周易研究,2006,(02).

[3]付耀霞.儒墨节俭思想比较简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8).

[4]慧超.试论《墨子》和《周易》的节俭思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3142014055)

作者简介:郭丽娟(1980-),女,河南安阳人,讲师,博士后,从事中国传统哲学及其现代化问题、中国传统安全思想研究;赵英(1977—),女,山东曹县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