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祈风石刻探宋元泉州“海丝”祈风仪典

2014-12-31梁宪民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海丝

梁宪民

[摘 要]作为全国唯一留存下来的“祈风”石刻群,它生动地再现了宋元时期泉州“海丝”的繁荣盛况。而祈风石刻反映出的祈风“仪典”自然成为“海丝”祈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九日山;祈风石刻;祈风仪典

关于泉州九日山举行祈风仪典的盛况,李邴的《水陆堂记》中记载:“每岁之春冬,商贾市于南海暨番夷者,必祈谢于此。……车马之迹盈其庭,水陆之物充其俎,成物命不知其几百数焉。已而散胙饮福,觞豆杂进,喧呼狼藉。”[1]根据李邴的描述可知,祈风仪式的繁荣场面可见一斑,而且兼具官方与民间商贾两种祈风活动。“当然,官方择定的祈风日子,势必形成这种活动的高潮。”[2]

泉州九日山举行祈风典礼的仪式,虽不见有专门记录,但根据10方祈风石刻所记及相关历史文献中所载,我们似乎可窥探其大致情形。

《宋史》载:“州县祭社稷,奠文宣王,祀风、雨,并如小祀。”可知祈风,在《宋史》里被称为“祀风”。“祀风的仪式如小祀”[3],据《宋史》载:“若外州者即略依祭礼。其仪注,先择便方除地,设营缵为位,营缵谓立表施绳以代坛。其致斋、行礼、器物,并如小祠。先祭一日致斋,祭日设神坐内向,用尊及笾一、豆一,实以酒醻,设于神坐左。……退诣晕盥洗,实以酒,再诣神坐前奠爵,读祝,再拜,退而瘗币。”这就是祀风典礼的仪式,推知祈风典礼的仪式大概与此相似。

从上述《宋史》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到有关祈风仪式的信息如下:

首先,执行祈风典礼仪式主要人物是“执事者”和“缵祀官”。而联系到祈风石刻所载,祈风仪式的执行者应该是市舶司官员或当地军政要员、守土之臣。

其次,祈风典礼仪式为:“先祭一日致斋”,第二日“将祭”。“将祭”的程式是:“上香、奠弊,退诣、再诣、读祝、再拜、瘗弊。”[4]“读祝”就是读《祈风祭文》。作为神事活动,“缵祀官”于神座前宣读“祝文”(祭文),是最为重要的议程。其祝文如林之奇的《祈风文》曰:

“象齿南龟,远出岛舶。以舟为趾,重译罔隔。沙阜石幢,涩如芒刃。以风为翼,万里一瞬。勃勃蓬蓬,怒号瀛海。以神为墟,立谈而改。羽盖云车,邈然浩荡。以礼为介,厥应如响。惟风必期,岁有常信。今虽袭礼,匪常之徇。吏之守职,两年为期。官满则去,位难出思。神所庙食,与天地通。民享利泽,厥望不穷。某也,终更行,且还里,席神芘茠,日既久矣,神之歆否?愿以风卜,商舶之愆,亦某之福。桂酒椒浆,为舟预请,指望飙南,留神引领。”[5]

又如嘉定、宝庆间(1208-1227)两知泉州的真德秀所作的《祈风文》云:

“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舶之至时与不时者,风也;而能使风之从律而不愆者,神也。是以国有典祀,俾守土之臣一岁而两祷焉。呜呼!郡计之殚,至此极矣;民力之耗,亦既甚矣。引领南望,日需其至,以宽倒垂之急者,唯此而已。神其大彰厥灵,俾波涛晏清,舳舻安行,顺风扬帆,一日千里,毕至而无梗焉。是则吏与民之大愿也!谨顿首以请。”[6]

从以上两则《祈风文》可以看出,举行祈风活动大都是祈求海神保护、舶航顺风。而真德秀《祈风文》的内容,也很清楚地揭示出宋代泉州市舶司举行祈风典礼的目的,即祈祷“神”“使番舶之至”,“使风之从律而不延期”,所得经济效益“足公私之用”。

再次,“执事官”指挥仪仗队演唱《奠弊辞》。所谓“奠弊”,或者烧纸钱,或者投放木制船型于江边。祈风仪典中的“奠弊”即“奠仆”,就是把酬神用的纸质物烧掉。

最后,祈风典礼后留下的祈风石刻,反映南宋的祈风制度。在祈风石刻中载有“修岁祀也”、“修故事也”、“遵令典也”、“遵彝典也”、“遵故事也”等词,如下表所示:

无论是“修故事也”,抑或是“遵故事也”,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对海外番舶的“礼遇”之词。为要与外商联络感情,市舶司主持祈风典礼,“引贾胡之往还,斡泉货低昂”成为其职责,同时为犒设番商,“即下碇有税,阅货有宴,每年要花钱两百贯文来宴请商人”,以此来彰显朝廷招徕客商之意。祈风典礼虽带有迷信色彩,但这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发展海外贸易的重视和外商来华贸易的关怀,客观上对发展海外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邴:《水陆堂记》。

[2]庄景辉,《泉州宋代祈风石刻考释》,南方文物,1989年,第2期。

[3][4]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福建省南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南安文史资料第12辑》,1990年。

[5]林之奇:《拙斋文集·卷十九<祈风舶司祭文>》。

[6]真得秀:《真西山文集》卷四。

猜你喜欢

海丝
广州市大学生“海丝文化”认知现况、教育需求及途径探索
海丝星座小卫星:走!带你追光瞰海
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年会成功举办
闽江口的“海丝”胜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