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以载道 汇则兴邦

2014-12-31姜涛

声屏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文艺

□姜涛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文艺理论,深刻论述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艺工作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指明了新时期文艺发展的方向。深入学习和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当下的文艺创作特别是广播影视艺术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引领作用。

文艺应当引领时代风气

文艺与时代息息相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散文、当代影视艺术……进步的文艺总能为它所处的时代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力量,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新文艺,唤醒了广大民众的精神觉醒和个性解放,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我党倡导的文艺进一步与时代相呼应、与人民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人民文艺”的潮流,“唤起工农千百万”,为人民大众当家作主和民族解放提供了巨大的原动力,“敢教日月换新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以影视艺术崛起为标志的新文艺,展现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和新天地,《人到中年》《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士兵突击》等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反映了当代人民的实际生活境遇,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央视的 《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江西卫视的 《红歌会》、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优秀综艺节目使人们的娱乐情感得以释放,放松了压力,陶冶了情操,反映了当代人们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产生什么样的文艺形式,而有怎样的文艺,社会就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汉代如此,唐代如此,宋代以后更是如此。如果说汉代以汉赋为代表的文艺以古朴浑拙著称,那么唐代以唐诗为经典的文艺则以豪迈气势夺人,于是就有了“汉唐盛世”一说。到了宋代,“杨柳岸晓风残月”得以追捧,进而“黄口小儿但习歌舞,白头老叟不解纲常”。明清时代的文艺更是进入了“市井文艺”阶段,期间虽然文化名人不断涌现,文化瑰宝层出不穷,但盛唐时期那种志存高远、底气十足的文化自信和凌云壮志、舍我其谁的精神气度一直难以再现,中华民族也陷入多民族的纷争之中,发展脚步减缓,直至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走出积贫积弱的深渊,也创造性地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从此,我国的文化艺术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前,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中国人民正以伟大的实践创造着未来。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时代需要怎样的文艺?文艺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文艺应当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承载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树立国人的自信和尊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神聚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也是《西游记》《亮剑》《士兵突击》等影视剧重播多次,收视率仍高居不下的原因所在,因为其中的英雄情结、“亮剑”精神和“不抛弃,不放弃”的民族底蕴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改革时代的民心呼唤。

文艺应当重塑批评精神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镜子,是疗治不良创作症候的良药,是引导文艺创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毋庸讳言,我们的文艺在引领时代新风气,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文艺自身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价值观模糊不清的问题,比如一些影视剧和广播电视节目拿低俗当通俗,用欲望代替希望,用单纯的感官娱乐来满足民众的精神追求;比如连绵不断的宫廷戏,传播封建的腐朽等级观念,传播尔虞我诈的权谋思想,传扬寡廉鲜耻的功利主义文化;比如某些作品或节目张扬豪华铺张、拜金奢靡,背离“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助长财富至上、享乐主义的风气,没有起到“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的作用,也很难正面引领时代风气。繁荣文艺创作,离不开文艺批评。

首先,文艺批评应该坚守艺术标准。时下的文艺批评,面临着艺术标准与商业标准的博弈。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文艺作品具有商品属性是客观事实,但和普通商品不同的是,文艺作品有着特殊性,普通商品之所以是商品,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而文艺作品能成为商品,在于它的艺术性转化为商业价值。所以不能将艺术作品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商品,更不能将商业规则当作艺术法则。一些文艺批评家,对批评对象的选择,不是从艺术的立场出发,而是从商业的立场出发,哪些作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就追踪哪些作品,出现“越批评越火”的现象;对文艺作品的评判,以点击率、收视率、销售量为依据,文艺批评成为商家炒作的重要手段,引起骂声一遍,专家沦为“砖家”。面对市场,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引领”而不是“迎合”,坚持思想和艺术标准,将精品佳作推介给人民大众,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时代风尚。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不应该是市场营销出来的,而应该是艺术家和批评家合力营造出来的。

其次,文艺批评应该遵循民族审美标准。毋庸置疑,文艺的繁荣需要开放姿态。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是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的文学艺术能够有今天这样繁荣的气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领域的兼收并蓄,历史上的儒、释、道教义的包融,现代包括西方在内的其他国家和民族文艺作品、文艺理论的引入,均拓宽了中国文艺家的思路和视野。但是,我们要知道,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鲁迅就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学艺术成就灿烂辉煌,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传统,构造了独特的审美倾向,同时,这种审美倾向又反哺民族文艺的创作,两者相契相合,难以分割,已深入民族精神的骨髓,沉淀于民族的血液之中。现在一些文艺批评家热衷于套用西方的文艺理论和概念来点评中国的文艺作品和现象,远离了中国文艺的实践和审美基础,让人难以信服,更难以指导中国的文艺创作。因此,对中国文艺的评价和阐释必须以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规律为标准。那些套用西方理论,“言必称希腊”的文艺批评,作家、艺术家不买账,人民大众也不接受。

第三,文艺批评应该秉持批判精神。越是活跃开放的文艺环境,越是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越需要文艺批评秉持严肃科学、理性公正的态度,甄别良莠,明辨是非,推动正确文艺观的建构和文艺的健康成长。在当下文艺批评领域,批评精神缺失、批评锋芒消退,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以表扬和自我表扬掩盖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庸俗化、工具化的吹捧和造势代替公正的、独立的评价和引导,丧失激浊扬清的作用,面临边缘化趋势和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文章千古事”,在文艺发展进程中,少不了探索与争鸣,文艺家和批评家都需要秉持公心,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出发点都是社会的文化价值和群众的文化利益,应当坚持标准、坦诚相见、平和包容,文艺创作者要善于在接受批评中不断进步,文艺评论家要对得起评论家的身份和责任,经得起品格和底线的考验。唯有如此,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才能共同进步。

文艺的创作应该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如何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原则。

一是要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创作生产优秀的的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然而现在已经不太使用“文艺工作者”之类的词汇,更多地是讲“娱乐圈”。一些艺人在名利面前,放弃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该露的露了、不该说的说了、不该做的做了;不惜以绯闻、黄赌毒等丑闻,迎合低级趣味的群体需求,越臭身价越高,而那些真正为国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木家却鲜有提及,娱乐导向成了最大问题。作为文艺作品的创作主体,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二是文艺创作要根植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创作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饱含对百姓冷暖的关切。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文艺,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要让文艺观照现实、温润心灵、涵养精神,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工作者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三是文艺作品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韩愈之所以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就在于他以文载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所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就在于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千百年而不变。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要有一以贯之的民族之魂,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另外,我国文艺要繁荣发展,还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四是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必要坚持党的领导。纵观世界各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哪个政党把文艺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抓手。自72年前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每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极其重视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先后提出和倡导了“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两个效益等基本原则。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方法和措施,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我党的这些主张和措施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共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和文化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妙语连珠振聋发聩,“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标志着我党对文艺工作如何领导文艺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和时代高度,对于激励和引导全国文艺工作者,开创文艺事业的崭新局面,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①《习近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习近平谈文艺工作精彩话语摘编》,人民网,2014-10-16。

②张 江:《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尊重民族审美 重塑批评精神》,《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0日。

③张德祥:《文艺应当引领新时代的新风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 10月22日。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文艺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文艺作品
1942,文艺之春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艺范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