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阚骃《十三州志》流传考

2014-12-31郝宪爱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郝宪爱

[摘 要]《十三州志》是北魏阚骃撰的一部全国地理总志,原书已经散佚,现存有辑本。唐代注释类史书与类书均有引用,本文通过唐代典籍对《十三州志》的引用来研究其流传与影响。《十三州志》在唐代评价颇高,甚至超过《水经注》。

[关键词]《十三州志》;阚骃;文献引用

文献的征引除了佐证作者的论点论述外,对保留前人著作尤其是业已散佚的著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借此探索该著作的流传情况。如研究引文的分布,可以看出著作中颇受他人好评的部分。著作的流传一方面由其刊刻、研究、引用情况探索,另一方面,引用该著作的文献的流传也可以看作是它的流传状况。

《十三州志》是北魏敦煌阚骃撰的一部全国地理总志,以两汉十三州为基础,涉及到汉制的全部版图,并有职官与西域国家的介绍。《十三州志》在《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卷,《唐书·艺文志》为十四卷,《宋史·艺文志》无记载,之后逐渐散佚。清代王谟、张澍均有辑本。现以《二酉堂丛书史地六种》为参考,研究《十三州志》在唐代的流传。

一、唐代文献与《十三州志》

唐代共有两本类书引用过《十三州志》,分别是《艺文类聚》、《初学记》。《艺文类聚》是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类书,引文仅一条,见卷六。《初学记》是徐坚编修的官修类书,原为玄宗诸子作文时检查事类之用。本书卷八为州郡部,所引《十三州志》条目也多集中在这一部,引文均出自“事对”。《初学记》的体例保留了许多原文,对于订正引文正误有很大帮助。

除类书外,唐代注释类史书对《十三州志》的引用较多。唐初史书作注经常与政治挂钩,如颜师古受太子李承乾之名注《汉书》,太子李贤召集学士注《后汉书》。

《汉书注》成书于贞观十五年(641)。它虽以训诂为重,但并不废地理、年代、名物、典制、史实的考证。在《汉书·地理志·注》所引《十三州志》中,“新汲”、“慎阳”、“斥丘”、“元氏”、“南皮”、“会水”、“渊泉”、“北舆”、“当城”、“东安阳”、“扶柳”、“广川”、“东安平”13条主要是解释地名之缘由,“平襄”、“安陵”为阚骃解释县的沿革,“临羌”、“居延”、“玉门”是记载此地发生的事。颜师古所引用《十三州志》均采用“阚骃云…”的格式,未言《十三州志》。

《后汉书·注》引《十三州志》共19则,以职官介绍为主,多分布在《后汉书·和帝纪》,如“谒者”、“博士”、“将兵长史”等,另有6则为地理沿革。

开元年间引用《十三州志》的文献有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的注释音义并重而长于音,因此对《十三州志》的引用比较少,仅4条。

《史记正义》尤详于地理。《正义》对地理的注释,主要是依靠《括地志》。贞观年间成书的《括地志》是一部地理著作。全书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该书在南宋时已全部亡佚。现在发现的引用《十三州志》文全部是从《史记正义》中辑出。《正义》所引《十三州志》文同样是以北方居多,南方仅“蜀”与“长沙”两则。

二、《十三州志》在唐代的评价

隋唐时期,地理思想发生改变,重视实用性,强调地志要记载关涉国计民生的有用内容。而六朝地志真实性与实用性不强,因此备受批评。如宋元明清大为流传的《水经注》在隋唐时期并不受重视。这与其尽量保存民间传说、故老遗文有关。杨守敬说:“《水经注》在唐代似未通行,故颜师古、魏王泰、太子贤、司马贞诸书皆不甚重其书;杜君卿妄肆讥弹,谓为僻体;徐坚、欧阳询、李善、李吉甫亦第略引证之。唯张守节《史记正义》大加甄录。至宋,乐史、宋敏求乃视为要典。”[1]但阚骃的《十三州志》是一个例外。

以颜师古《汉书注》为例,《汉书·地理志·注》的引用文献以经部书籍较多,如《毛诗》、《春秋》、《春秋左氏传》等,史部地理类中除《十三州志》外,亦引《三辅黄图》、《荆州记》、《齐地记》、《晋太康地记》、《陈留风俗传》等,但是所引条数则比较少,不能与《十三州志》相比。颜师古不信地理考证之妄说,“中古以来,说地理者多矣,或解释经典,或撰述方志,竟为新异,妄有穿凿,安处附会,颇失其真。后之学者,因而祖述,曾不考其谬论,莫能寻其根本。今并不录,盖无尤焉。”[2]由此可见颜师古对唐以前地志多有不满,而从整个《汉书·注》中也能看出其对南北朝至隋代史学的否定态度。在颜师古厚古薄今的学术立场中,《十三州志》在《地理志》中的引用说明其在唐代得到的好评,据此,张澍说颜注“独有取于阚氏,可知其书之精审”。

胡宝国著《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中已经指出对唐朝地理思想的变化的认识可以试着解释一些前人已经注意到的现象:北朝有两部地理学名著,即阚骃的《十三州志》和郦道元的《水经注》,这两部书在唐代得到了不同的评价,前者得到好评,后者不受重视。“张澍发现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多引此书,他还注意到颜师古对唐以前地志多有不满。据此,他说颜注‘独有取于阚氏,可知其书之精审。检索《汉书·地理志》,颜注的确是参考了大量阚骃的意见。”[3]

三、《十三州志》在唐代的流行

从以上的引用情况可以看出唐高祖时引用不多,但贞观至开元年间《十三州志》的引用增多,《汉书注》、《后汉书注》、《史记正义》、《史记索隐》都对其进行引用。鉴于唐初地理思想的转变,《十三州志》的地理价值还是得到了肯定,在唐朝后期则没有发现有关《十三州志》的引用。

唐代《十三州志》的引用多与官修类书或与政治有关的文献相联系,可见唐初此书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官方。从引文内容来看,《十三州志》多记述郡县沿革,风俗地理,写实性很强,并且北方的记载大大超过南方。

参考文献:

[1]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凡例.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第7页.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第1543页.

[3]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