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学生日常生活应激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4-12-30赵川朱平生徐里刘旭初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
关键词:调查医学生分析

赵川+朱平生+徐里+刘旭初

摘 要:应激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会使机体产生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医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应激刺激,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地关注,该文讨论了医学生日常生活应激的基本状况,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应激  医学生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43-02

日常生活应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应对各种环境、社会和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是机体抵御各种因素刺激的一种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如果应激因素频繁或持续存在,就会导致机体陷入高应激状态,当个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时,就会产生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良状况[1]。为了解医学院校学生日常生活应激情况,探讨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笔者对某医学院校五个年级学生进行了生活应激情况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校五个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tudent-life Stress Inventory, SLSI)[2]评价学生的生活应激情况,该量表共51道陈述题,由被试根据自己进来三个月的情况,对每道陈述题进行选择,每道题有五个选择:(1)从来没有。(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51道题含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两个维度,可分为挫折、冲突、压力、变化、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等9个因子。前8个因子采用正向记分,最后的认知反应因子采用逆向记分,总分为9个因子各题目的总和。总分得分越高,被试所面临的生活应激及其产生的应激反应越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67份,回收有效问卷149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34%。其中,大一296人,大二290人,大三303人,大四304人,大五301人;男性604人,女性890人;乡村1138人,城镇356人;年龄为17~28岁。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比较

本次调查不同性别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比较发现,除压力、自我强加、情绪反应和认知反应外,挫折、冲突、变化、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应激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比较

本次调查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比较发现,除冲突、变化、自我强加、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外,挫折、压力、情绪反应和应激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年级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比较

本次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比较发现,除冲突、压力、变化和认知反应外,挫折、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应激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和分析

应激作为一种人体应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对机体的健康具有双重作用,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过度的应激(无论其性质好坏)会对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疾患。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应激特别是情感应激(如紧张、焦虑、抑郁等)不仅可以诱发心血管疾病,还可导致紧张性头疼、应激性肠炎等疾病。近些年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活应激与其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心理健康、焦虑和抑郁等存在一定的关系[3-6]。

3.1 不同性别学生生活应激情况分析和讨论

本调查发现,男生应激总分明显高于女生,且在挫折、冲突、变化、生理行为和行为反应等因子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与相关报道[7]并不完全一致,且部分因子评分明显高于上述报道。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原因是,医学院的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业压力重,外加近些年社会上伤医甚至杀医事件屡见报端,对医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作为中医学院学生,受到祖国医学中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男生有意无意间在生活中承担着更多责任,相较于女生需要面对更多的应激因素。

3.2 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生活应激情况分析和讨论

本调查发现,乡村学生应激总分明显高于城镇学生,且在挫折、压力和情绪反应等因子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可能原因是,医学院校较其他院校学费普遍较高,对于部分学生家庭而言是不小的经济负担,且该校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这种负担就显得更为突出;城镇学生相对于乡村学生家庭条件较优越,可以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有助于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应激反应。相对于城镇学生,虽然近些年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显著提高,但是上学依然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因而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要求相对较高,所感受的应激也更明显。有研究发现,挫折、压力和情绪反应是严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且挫折、压力与情绪反应的产生存在相关性[5],因此应更加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3 不同年级学生生活应激情况分析和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应激总分、挫折、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等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总体上呈现大四、大五学生评分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情况。可能原因是,相较于低年级学生,大四、大五学生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毕业实习、研究生备考、就业选择等方面的压力,感受到的应激因素较多,应激评分也相对较高。

4 结语

医学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习时间长,学习课程负担重,临床经验积累需要时间久,就业压力大,其生活应激情况需给予高度重视。医学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对学生应激反应的干预,特别是对男生、农村学生、高年级学生的重点关注,积极给予学习、生活、实习、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庆波.大学生生活应激、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52-54.

[3] 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7,30(3):552-554.

[4] 周杨.师范类大学生生活应激,情绪智力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5] 范引光,沈先卿,邸东升,等.某医学院校新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6):530-532.

[6] 吴善玉,赵红姬.大学生生活应激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918-2919.

[7] 焦叶,王家骏,杨旭,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应激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调查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3):176-179,188.endprint

摘 要:应激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会使机体产生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医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应激刺激,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地关注,该文讨论了医学生日常生活应激的基本状况,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应激  医学生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43-02

日常生活应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应对各种环境、社会和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是机体抵御各种因素刺激的一种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如果应激因素频繁或持续存在,就会导致机体陷入高应激状态,当个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时,就会产生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良状况[1]。为了解医学院校学生日常生活应激情况,探讨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笔者对某医学院校五个年级学生进行了生活应激情况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校五个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tudent-life Stress Inventory, SLSI)[2]评价学生的生活应激情况,该量表共51道陈述题,由被试根据自己进来三个月的情况,对每道陈述题进行选择,每道题有五个选择:(1)从来没有。(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51道题含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两个维度,可分为挫折、冲突、压力、变化、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等9个因子。前8个因子采用正向记分,最后的认知反应因子采用逆向记分,总分为9个因子各题目的总和。总分得分越高,被试所面临的生活应激及其产生的应激反应越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67份,回收有效问卷149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34%。其中,大一296人,大二290人,大三303人,大四304人,大五301人;男性604人,女性890人;乡村1138人,城镇356人;年龄为17~28岁。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比较

本次调查不同性别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比较发现,除压力、自我强加、情绪反应和认知反应外,挫折、冲突、变化、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应激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比较

本次调查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比较发现,除冲突、变化、自我强加、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外,挫折、压力、情绪反应和应激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年级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比较

本次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比较发现,除冲突、压力、变化和认知反应外,挫折、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应激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和分析

应激作为一种人体应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对机体的健康具有双重作用,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过度的应激(无论其性质好坏)会对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疾患。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应激特别是情感应激(如紧张、焦虑、抑郁等)不仅可以诱发心血管疾病,还可导致紧张性头疼、应激性肠炎等疾病。近些年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活应激与其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心理健康、焦虑和抑郁等存在一定的关系[3-6]。

3.1 不同性别学生生活应激情况分析和讨论

本调查发现,男生应激总分明显高于女生,且在挫折、冲突、变化、生理行为和行为反应等因子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与相关报道[7]并不完全一致,且部分因子评分明显高于上述报道。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原因是,医学院的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业压力重,外加近些年社会上伤医甚至杀医事件屡见报端,对医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作为中医学院学生,受到祖国医学中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男生有意无意间在生活中承担着更多责任,相较于女生需要面对更多的应激因素。

3.2 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生活应激情况分析和讨论

本调查发现,乡村学生应激总分明显高于城镇学生,且在挫折、压力和情绪反应等因子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可能原因是,医学院校较其他院校学费普遍较高,对于部分学生家庭而言是不小的经济负担,且该校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这种负担就显得更为突出;城镇学生相对于乡村学生家庭条件较优越,可以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有助于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应激反应。相对于城镇学生,虽然近些年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显著提高,但是上学依然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因而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要求相对较高,所感受的应激也更明显。有研究发现,挫折、压力和情绪反应是严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且挫折、压力与情绪反应的产生存在相关性[5],因此应更加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3 不同年级学生生活应激情况分析和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应激总分、挫折、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等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总体上呈现大四、大五学生评分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情况。可能原因是,相较于低年级学生,大四、大五学生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毕业实习、研究生备考、就业选择等方面的压力,感受到的应激因素较多,应激评分也相对较高。

4 结语

医学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习时间长,学习课程负担重,临床经验积累需要时间久,就业压力大,其生活应激情况需给予高度重视。医学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对学生应激反应的干预,特别是对男生、农村学生、高年级学生的重点关注,积极给予学习、生活、实习、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庆波.大学生生活应激、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52-54.

[3] 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7,30(3):552-554.

[4] 周杨.师范类大学生生活应激,情绪智力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5] 范引光,沈先卿,邸东升,等.某医学院校新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6):530-532.

[6] 吴善玉,赵红姬.大学生生活应激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918-2919.

[7] 焦叶,王家骏,杨旭,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应激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调查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3):176-179,188.endprint

摘 要:应激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会使机体产生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医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应激刺激,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地关注,该文讨论了医学生日常生活应激的基本状况,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应激  医学生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43-02

日常生活应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应对各种环境、社会和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是机体抵御各种因素刺激的一种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如果应激因素频繁或持续存在,就会导致机体陷入高应激状态,当个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时,就会产生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良状况[1]。为了解医学院校学生日常生活应激情况,探讨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笔者对某医学院校五个年级学生进行了生活应激情况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校五个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tudent-life Stress Inventory, SLSI)[2]评价学生的生活应激情况,该量表共51道陈述题,由被试根据自己进来三个月的情况,对每道陈述题进行选择,每道题有五个选择:(1)从来没有。(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51道题含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两个维度,可分为挫折、冲突、压力、变化、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等9个因子。前8个因子采用正向记分,最后的认知反应因子采用逆向记分,总分为9个因子各题目的总和。总分得分越高,被试所面临的生活应激及其产生的应激反应越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67份,回收有效问卷149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34%。其中,大一296人,大二290人,大三303人,大四304人,大五301人;男性604人,女性890人;乡村1138人,城镇356人;年龄为17~28岁。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比较

本次调查不同性别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比较发现,除压力、自我强加、情绪反应和认知反应外,挫折、冲突、变化、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应激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比较

本次调查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比较发现,除冲突、变化、自我强加、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外,挫折、压力、情绪反应和应激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年级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比较

本次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生活应激总分及其各因子比较发现,除冲突、压力、变化和认知反应外,挫折、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应激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和分析

应激作为一种人体应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对机体的健康具有双重作用,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过度的应激(无论其性质好坏)会对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疾患。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应激特别是情感应激(如紧张、焦虑、抑郁等)不仅可以诱发心血管疾病,还可导致紧张性头疼、应激性肠炎等疾病。近些年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活应激与其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心理健康、焦虑和抑郁等存在一定的关系[3-6]。

3.1 不同性别学生生活应激情况分析和讨论

本调查发现,男生应激总分明显高于女生,且在挫折、冲突、变化、生理行为和行为反应等因子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与相关报道[7]并不完全一致,且部分因子评分明显高于上述报道。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原因是,医学院的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业压力重,外加近些年社会上伤医甚至杀医事件屡见报端,对医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作为中医学院学生,受到祖国医学中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男生有意无意间在生活中承担着更多责任,相较于女生需要面对更多的应激因素。

3.2 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生活应激情况分析和讨论

本调查发现,乡村学生应激总分明显高于城镇学生,且在挫折、压力和情绪反应等因子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可能原因是,医学院校较其他院校学费普遍较高,对于部分学生家庭而言是不小的经济负担,且该校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这种负担就显得更为突出;城镇学生相对于乡村学生家庭条件较优越,可以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有助于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应激反应。相对于城镇学生,虽然近些年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显著提高,但是上学依然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因而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要求相对较高,所感受的应激也更明显。有研究发现,挫折、压力和情绪反应是严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且挫折、压力与情绪反应的产生存在相关性[5],因此应更加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3 不同年级学生生活应激情况分析和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应激总分、挫折、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等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总体上呈现大四、大五学生评分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情况。可能原因是,相较于低年级学生,大四、大五学生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毕业实习、研究生备考、就业选择等方面的压力,感受到的应激因素较多,应激评分也相对较高。

4 结语

医学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习时间长,学习课程负担重,临床经验积累需要时间久,就业压力大,其生活应激情况需给予高度重视。医学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对学生应激反应的干预,特别是对男生、农村学生、高年级学生的重点关注,积极给予学习、生活、实习、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庆波.大学生生活应激、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52-54.

[3] 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7,30(3):552-554.

[4] 周杨.师范类大学生生活应激,情绪智力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5] 范引光,沈先卿,邸东升,等.某医学院校新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6):530-532.

[6] 吴善玉,赵红姬.大学生生活应激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918-2919.

[7] 焦叶,王家骏,杨旭,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应激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调查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3):176-179,188.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医学生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