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北地区长6油层组砂体特征

2014-12-30谭谦曹锐龙虹宇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
关键词:砂坝

谭谦+曹锐+龙虹宇

摘 要:姬塬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长6时期主要处于三角洲前缘亚相。研究区湖底坡降平缓,河控占主导地位,发育以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的树叶状三角洲。通过详细论述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形成过程,展示了自北西—南东呈条带状砂体展布平面图。

关键词:姬塬北  长6油层组  砂坝  砂体展布

中图分类号:P61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094-01

姬塬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区域构造上横跨天环坳陷和陕北斜坡;地理位置为北到余庄,南达马坊,西邻马家滩,东抵盐池。延长组可以划分为5个岩性段和10个油层组,其总的特征为:砂多泥少,泥页岩主要集中于长7段,长6主要为中、细砂。砂岩、粉砂岩成熟度不高,主要为岩屑—长石,长石—岩屑砂岩,分选中等。前人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西北部的沉积相时,争议较大,主要认为发育有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浅水台地沉积。通过岩芯薄片观察、野外剖面分析,综合测井曲线,探讨和分析姬塬北地区长6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即有利于认清姬塬北地区的沉积模式,也有助于石油工作者对该区的开发利用。

1 微相的砂体特征

前人研究认为河流侵蚀能力强,河口坝,席状砂不甚发育,垂向相序往往不完整。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姬塬北地区的突出特征是以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与远砂坝-河口坝,砂体连片性好,往往形成席状砂。该文通过对河道相、砂坝相2个微相来说明姬塬北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体特征。

1.1 河道沉积相

研究区长6油层组砂体较厚,分流河道发育,主要分布三角洲前缘中。长63沉积时期,湖盆经过长7油层组最大湖泛之后,分流河道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西部水下分流河道发育较好,沉积厚度大,有的单井厚度超过20 m,砂地比超过0.5,如,盐31井水下分流河道尤为发育,垂向上河道砂体呈叠置状态,砂体厚度大。长62沉积期继承了长63沉积期的沉积基本格局,分流河道砂体厚度约超过长63沉积期的沉积厚度,在单井剖面上显示了两套规模相当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可能为同一期河道所致,局部发育小型水下分流河道,如峰203井。长61沉积期,由于湖盆萎缩,沉积格局发生变化,西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虽然厚度依然较大,但连通性变差。其水下分流河道的GR曲线多为齿化形,说明河道侧向迁移频繁。

1.2 砂坝沉积相

武富礼等(2004)在研究鄂尔多斯浅水盆地时认为,研究区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不甚发育,是因为河流进入平坦安静的浅水环境,所携带的沉积物快速推进,不能形成较厚的河口坝沉积,即使形成也通常为水下分流河道冲刷侵蚀贻尽。本研究认为,该区的河口坝不仅发育,并且规模巨大。姬塬北地区长6油层组河口沙坝具有物源充足、沉积速度高、易受连续改造、也就是受河流水流和湖泊波浪的共同作用的特点。因此,沉积物主要由砂和粉砂组成。长63、62沉积时期,湖盆处于建设期,沉积物随着流速与携带能力减小而沉积在河道末端,形成分布面积相对较大,厚度也相对较大河口砂坝,砂质纯净。但是到了长61随着湖面下降,河道不断侵蚀砂坝,形成水下分流河道,使砂坝被分隔,在形态上形成近菱形,连通性变差。常有植物碎屑的露纹层,木屑显著磨圆。沉积构造是槽状交钱层理,波浪波痕层理与波状层理都存在。偶尔也发现保存良好的波浪波痕与水流波痕以及同时受水流和影响的小型双向交错层理。常见球状与枕状构造,滑塌枕状构造,包卷变形层理和重荷模等构造,指示其高速沉积以外,还说明该地区在湖泊波浪影响之下处于动荡的水动力环境之下。

1.3 砂体平面分布特征

(1)长63油层组砂体平面分布图显示,砂体较为发育,砂体展布呈条带状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延伸,河道砂体累计厚度在15 m左右,河道侧翼砂体变薄,一般5~10 m左右,顺河道方向砂体延伸性好,并汇聚于研究区中部到东南部,砂体连片分布,厚度较大。中部砂体累计厚度最大,为10~20 m,东南部砂体累计厚度为5~15 m。其中砂坝是由分选较好的细砂和粉砂组成,砂地比值位于22%~44%之间。说明此时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厚度较大,如在红井子附近的黄221—黄268井区,砂地比最高值可达58%。

(2)长62油层组砂体平面分布特征与长63油层组具有明显不同,砂体厚度显著减小,主要表现为在古峰庄、马家滩一带砂体厚度仅为5~15 m,相邻砂体之间被泥质沉积所切割,连通性差。而马坊、盐池地区,砂体累计厚度比古峰庄、马家滩一带要大,可达到15~25 m,呈不规则状连片分布。

(3)长61油层组砂体平面分布图显示在研究区北部砂体条带状明显,表现了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在河道中心部位砂体厚度较大,大于25 m。而在中部,由于分流间湾的发育,局部砂体累计厚度只有5~10 m左右。在研究区东南隅,由于多个河道交织发育,砂体较厚,可达到20~30 m。

2 结语

(1)研究区属于浅水沉积体系,水下分流河道下切侵蚀有限,主要是沿主流河道侧向侵蚀砂坝是主要的输砂通道,砂质沉积能力有限。

(2)研究区砂坝发育。在进积过程中,其砂坝在沉积序列上容易与分流河道混淆。在长6时期,湖盆开始消亡,湖水水动力强,增强了砂坝-河道的联通性。

(3)长6油层组的长63,62,61的砂体厚度不一,区域上也有差异,但总体上都是自北西—南东呈条带状展布,显示物源方向来自西北。

参考文献

[1] 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3):1671-1505.

[2] 韩永林,王成玉,王海红,等.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沉积学报,2009,27(6):1057-1064.

[3] 郑荣才,王海红,韩永林,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J].岩性油气藏,2008,20(3):21-26.

[4] 邓秀芹,付金华,姚泾利,等.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的突破[J].古地理学报,2011,13(4):443-455.endprint

猜你喜欢

砂坝
透过型泥石流拦砂坝工程减灾效果分析
印度河盆地Z探区砂坝储层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
湖泊滨岸砂坝沉积砂泥空间配置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拦砂坝防治效果分析
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构型特征
——以渤海湾盆地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
湖泊滨岸砂坝内部结构特征剖析及其地质意义
——以峡山湖现代砂坝沉积为例
浅水砂质辫状河结构单元的新认识
大牛地气田太二段障壁砂坝砂体演化及物性特征
海相砂岩小层单元内部砂体精细地质研究
——以塔中16油田巴楚组东河含砾砂岩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