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2014-12-30郭志富余方镇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专业化新课改课程

郭志富,余方镇

(商丘师范学院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进入21 世纪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间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把作为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重要组成要素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分支的地理是一门具有综合特性的课程,它从时空结合的独特视角综合研究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且在环保教育、科学知识普及以及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1].当前,正在实施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以“注重研究、关注生活、提高素养”为基本理念[2],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根本任务,以重构我国基础教育文化为重要使命,不断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改革.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要由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自己课程”、“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者[3].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亦成为影响新课改成败的重要制约因素.

1 高中地理新课改特征

1.1 注重角色转换

通过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发现其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要求教师积极创建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情景,将课堂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学生.新课改倡导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逐渐将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情景的主角[4].借助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还将有助于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要成功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5],要善于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现象,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1.2 注重实践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改力图构建重基础、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多样化需求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以及组织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围绕自身生活体验发现现实中的地理现象,激发其发现、分析地理问题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通过运用专题地图图示、区域案例分析、地理现象情景模拟等探究式教学方法,并结合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和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自然奥秘[6].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地理技术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与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

1.3 注重教学创新

高中地理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科书执行者转变为“自己课程”设计者、创造者.“自己课程”是指教师在兼顾地理新课程共性的前提下,依据所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因素,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取舍,设计出凸显个性的课程[7].自己设计的课程不仅要体现时代特征,而且还要体现现代教育教学信息环境,创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体验课堂情景.为了构建更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氛围,增强“自己课程”教学效果,地理教师可借鉴英国课程论专家——劳伦斯·斯坦豪斯教授提出的课程实施五项基本原则(争议问题原则、秉持中立原则、讨论方法原则、多样化观点原则以及承担责任原则[8])来设计课程.

2 当前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

通过对当前正在实施的高中地理新课改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地理教师提出了专业化发展要求.为了掌握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对新课改需求的满足度,本文特选取了商丘市回民中学的7 位地理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与访谈.在此过程中,发现这几位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新课改要求间存在不同方面的差距.

2.1 对新课改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借助问卷调查发现,仅有13.7%地理教师对新课改内容非常了解,70.4%的教师为一般了解,15.9%的教师为不了解.由此可见,一些地理教师并未完全理解新课改的任务与宗旨,进而缺乏树立全新的地理基础教育理念.多数教师认为新课改仅是教材内容的变化,熟悉新课程内容成为繁重而又费时的工作,因此产生畏惧心理,且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借鉴已有的教学“模式”,而非结合自身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和过程,教学效果明显下降.新课改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一些地理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仅将探究式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形式”照搬过来,不能灵活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不但没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消弱学生的学习情趣,难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 教学理念滞后

借助地理专业知识的测试,发现许多教师仍然恪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考试方式,他们所回答试题的答案总是趋向于一定的“标准答案”,很少包含个人观点.由于这些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难以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因此,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新课改注重教学创新的特点要求这些教师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诸如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心理健康辅导知识等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相关知识,否则,难以达到在教学中的熟练应用[8].

2.3 缺乏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新课改力图构建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地理学的许多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掌握它们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调研中发现,许多高中地理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对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大多数教师的专业知识仅仅停留在教材、教师参考书所涉及的内容,而对深层次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在教学中缺乏旁征博引,更难以融会贯通,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由于缺少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无法适应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望,难以适应综合课程未来改革的需要.

2.4 高中地理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为进一步了解高中地理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所访谈的7 位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以及发表科技论文情况进行了统计(表1).商丘市回民中学地理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占总参与项目的12.86%,较高级别科研项目较少;公开发表在市级报刊上的科技论文占总论文数的19.6%,文章数量和级别都较低.地理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步增强与提高,借助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来丰富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

表1 地理教师参考科学研究及论文发表统计

2.5 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学校作为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其重视程度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对完成新课标的任务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大力支持将激发地理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使其朝着高水平专业化发展.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多数教师对学校为其个人专业化发展所提供的时间普遍给出了较低的满意度(表2).由表2 可知,仅有14.29%的教师对学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的时间较为满意,而不满意的占到57.14%.由此可见,多数教师认为学校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的时间难以满足其专业化的需要.

表2 教师学校对展开专业活动提供时间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

3 影响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地理教师普遍反映学校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在班级分配上,多数地理教师承担5-6 个教学班级;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多数地理课程放在第4、5 节.由于授课班级过多,重复性工作削弱了一些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地理课程安排在第4、5 节,此时多数学生较为困倦和疲惫,增加了课堂组织难度,致使教学成效下降.调研中还发现多数地理教师少有机会外出进修学习,而且在职称评定时也受到“歧视”,此类现象严重打击了教师参与教学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制约了教师自我发展需求,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3.2 体制性障碍限制教师专业化发展

传统的口述授课模式、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固化了地理教师的岗位性质,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课程内容和管理体制的长期固化,导致地理教师在工作中难以继续学习,对专业化发展的激情逐渐淡化[9],切断了其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由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忽视教师在职进修、培训方面的需求,导致教师专业技能在一种“顺其自然”的环境下发展,使多数地理教师专业能力定格在“经验型教师”阶段.

3.3 学习条件不足阻碍地理教师自我发展

目前高中地理教师所在学校缺乏一定的自我学习条件.由于学校条件受限,地理教师获取的学习信息和资料欠缺;同时因教师承担的授课班级多,任务繁重,难以保证充足的自学时间.调研中发现学校图书馆以及校外图书市场关于地理教学方面的书籍比较缺乏,导致地理教师在备课时缺乏有效的资料参考保障,消弱了地理教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4 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4.1 制度保障

构建政策和保障机制是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举措.通过建立平等的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激励政策,保障地理教师职业发展,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课堂授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地理教师的工作和学术环境,为教师的个人兴趣、特长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学校还需要建立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发展行为等作为评价教师日常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科学掌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4.2 教师再教育培训

地理教师再培训是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借助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进一步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掌握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和新方法,为满足新课改对教师多方的需求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再培训应坚持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针.学校应尽可能提供校外进修和培训机会,让地理教师接受较为系统的培训过程.鉴于地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课余时间少的特点,在培训课程和内容的设置上应注重采用诸如案例分析、专题总结、示范课观摩、教研论文写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4.3 地理教师自主发展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不仅有外部教育部门通过教师专业教育所提供的专业化发展过程,还存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主动学习过程[10].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发展环境,更需要教师个人注重自主发展.地理教师只有在工作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究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新课程改革目标.地理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积极上进的热情,主动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修养.教师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较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华东师大教育科学资料中心.当代国外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刘古丽.高中地理新课改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

[3]刘月兰,王立新,王玲,等.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师专业技能及结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19(5):63-66.

[4]刘婕.专业化挑战21 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2003(12):104-106.

[6]郑友训.第三条路径: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观点[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6(4):51-56.

[7]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12-13.

[8][英]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课程研究与课程编译入门[Z].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9]李崇爱,王昌善.欧美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的模式与理念[J].教育评论,2005,11(4):45-51.

[10]王明明.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专业化新课改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