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现实选择

2014-12-30余永和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世界史双语历史

余永和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地方院校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现实选择

余永和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地方院校历史双语教学不宜照搬名校使用原版英文教材与全英语授课的模式,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最好将历史双语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尽量使用国内出版的权威双语教材,培养专门的历史双语教师,穿插使用中英文进行课堂教学等。

地方院校 历史双语教学 现实选择

2001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很多高校随之兴起双语教学热潮,不少地方院校历史学专业也进行了双语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也衍生出了不少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本文就具体课程、开课时间、教材、师资与语言等方面的选择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对双语教学的顺利发展有所裨益。

一、课程选择

一方面,是将历史双语课程设为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很多高校出于高度重视双语教学的初衷,认为列入必修课程乃不二选择。实际上,不少地方院校历史系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一窝蜂地将双语教学设成必修课程未必妥当。如果将双语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选修,不仅能保证有兴趣的学生接受双语教学,而且将减少双语课堂上的学生数量,更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另一方面,是选择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类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地方院校大多推出世界史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的急先锋与试验田。做出如此决策,无非基于以下考量:一是认为世界史教师英语水平普遍高于中国史教师,二是认为学习世界史需要借鉴国外成果。实际上,世界史教师外语水平普遍高于中国史教师并无依据。相反,中国史教师远比世界史教师多,更容易选出合适的双语课程教师。加之中国史的研究早已国际化,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史的成果同样值得关注。另外,学生的成长背景与知识积淀对双语教学具有很大影响,熟悉所学内容的语境,明显有利于双语学习。学生选修双语课程时,阅读世界史的外语资料可能更为吃力,而理解中国史的外语材料相对容易。因此,历史系的双语教学由世界史课程唱独角戏值得商榷。

二、时间选择

关于开设双语课程的时间,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从入学开始连续开设多个学期,二是只在低年级开设,三是只在高年级开设。

连续多个学期开课,固然是高度重视双语教学的表现,但这无疑会大大挤压其他课程的学时,在实行学分制的高校难度很大。在低年级开设虽然体现了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但存在与公共外语课程撞车的问题,并且面临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障碍。在高年级开设当然具有优势,即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功底与外语基础,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即学生容易误会该课程并不重要,丧失学习热情。

综合三种方案的利弊,不难发现,采取灵活方式安排双语课程不失为更佳的选择。可以考虑将双语课程分为初级与高级两种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双语课程的时间与级别。如果按照专业班级整齐划一地开设双语课程,教师肯定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众口难调”。实行弹性学时安排,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尽量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材选择

目前地方院校历史双语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直接使用原版英文教材,二是使用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三是自编教材。

双语教学刚出现时多为自编教材,不少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临时编印材料的,自然难以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等。至于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确实可以“使学生更快接触学科前沿”;对于管理、经济类学科,也有助于学生更直接有效地掌握相关国际游戏规则[2]。但对于地方院校的历史教学,原版英文教材未必适宜,一是阅读难度大,当然也有一些翻译教材以双语对照形式在国内出版,但这又容易使学生只看中文,而不愿阅读英语。二是教材选择难度大,英文原版教材众多,标准不一,挑选适用教材并非易事。三是获取难度大,除非国内已经出版了影印本,否则直接购买原版教材对于地方高校并不现实,大规模复印则涉及版权问题。因此,使用国内已经出版的权威双语教材应是当下的合理选择。目前国内有四种反响不错的历史双语教材:沙露茵与美国历史学家马紫梅合编的 《历史学专业英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张德明编著的《历史专业英语》(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高芳英与范菊华合编的《史学专业英语》(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陈文海编著的《历史学专业英语新编》(长春出版社2013年版)。当然,一旦条件成熟,最好能组织出版一些示范性教材。

四、师资选择

目前地方院校历史学院系很少有专职的双语教学教师,大多通过三种方式解决师资问题:一是聘用外校甚至外国教师,二是聘请本校英语系教师,三是由历史系教师兼任。

聘请外教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院校都能做到的,从兄弟院校借用教师并非长久之计,聘请本校的英语教师相对容易,但英语教师几乎未接受过历史科班训练,缺乏系统的历史学专业知识,要承担历史双语教学任务并不轻松。不少院校历史系都从本系挑选英语基础较强的教师承担双语教学任务,但英语基础好并不一定具有英语教学经验与技巧。另外,很多教师只把双语教学当做兼职或附带任务,很少将双语教学当做“主业”进行深入研究,这无疑会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历史双语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历史专业基础与突出的外语运用能力。为了师资的稳定性,地方院校的历史系有必要改变双语教师聘请“外援”或使用“临时工”的局面,而要设置专职的双语教学岗位,聘任专职双语教师。由于目前高校尚未设置历史双语教学专业,因此很难直接引进相关人才,只能在挑选合适人选后,再派遣其参加双语教学培训,高校主管部门或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最好能组织针对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专门培训。从长远看,必须在高校历史系中设置相关硕士点或博士点,培养专门人才,推动历史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五、语言选择

根据外语使用比重,地方院校历史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中文为主,穿插使用英语;二是交替使用中英文;三是全部使用英语。

很多院校都鼓励尽量多使用英语,将全部使用英语视做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营造全英语教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思考、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中式英语教学的误区。但如果不顾条件、不择场合,贸然推行全英语教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在目前的情况下,全英语教学在名牌高校或许可行,但在地方院校未必行得通;在地方院校的一些理工与经管类专业也许适用,但在地方院校的历史专业未必合适。罔顾师生实际情况,一味要求课堂上多使用英语并非理性之举。地方院校要在全面评估师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课堂上使用中文或英语的比重。对一些重要概念、晦涩术语、中外谚语等,最好同时使用双语进行讲解。如果不具备条件,不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1]。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01]4号文件.

[2]王滕宁.对使用原版教材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4(2).

江西省高校教改研究课题“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世界史教学改革研究”(JXJG-12-1-22)。

猜你喜欢

世界史双语历史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百件文物带你玩转世界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