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腰背痛,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信号
2014-12-30彭翔
彭翔
王阿姨40多岁时因卵巢囊肿接受了双侧卵巢切除手术。近年来,王阿姨腰痛越来越明显,因此而形成驼背。但她以为是陈年腰肌劳损所致,没有太在意。一周前,王阿姨在家拖地板时突然腰部剧痛,不能行走,站起和坐下都非常困难。家人把王阿姨送到医院,X线片检查发现王阿姨腰椎压缩性骨折。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骨折的原因是骨质疏松症。
在骨科门诊中,专门来检查骨质疏松的患者并不多,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往往是因为腰背痛或出现骨折等症状来找医生的。有些患者仅仅是坐公交车颠了一下,突发后背剧疼;有些是在家洗澡时,稍微滑一下就出现骨折;甚者只是推推窗子、打个喷嚏,在没有明显外力的情况下也会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超微结构退变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它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中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还有一种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不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骨痛、骨骼变形(如身高缩短、弯腰驼背)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三大特征性表现。患者骨痛以腰背痛最多见,疼痛可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剧;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严重时翻身、坐起及行走均有困难。最严重的危害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因为骨折后不但疼痛,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据统计,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显著。有资料报道,髋骨骨折患者在一年内有12%~40%死于各种合并症,存活者中也有50%的人行动不便。
骨质疏松症是“沉默”的疾病,约50%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因为骨质流失是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骨丢失量大于20%时才有明显不适。但也不是没有任何迹象,有些女性在夜间睡觉时反复出现抽筋现象,就可能是早期骨质疏松的表现;当病情较重时,患者还会有腰背痛或全身酸痛不适情况。但在没有骨折时,患者不会出现剧烈疼痛,而且许多中老年人都有腰部的一些陈年老病,对腰背痛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往往已发生了骨折。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女性在绝经后骨质丢失比较快。因此,对腰背疼痛这样的“小毛病”,绝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像王阿姨这种早年切除卵巢的女性,更要重视。因为研究发现,卵巢切除后性激素分泌急剧下降,并且骨量丢失比自然绝经妇女速度更快。
温馨提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在人的骨头里,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是促进新骨的形成,而破骨细胞是消融旧骨。当破骨细胞功能大于成骨细胞功能,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时,骨量丢失加速。就好比一边在拆墙,一边在砌墙,拆得多,砌得少,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因此治疗骨质疏松,有抗骨吸收类药物与促进骨形成类药物两大类。
目前,抑制骨吸收药物有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依普黄酮等;促进骨形成药物有氟制剂、甲状旁腺激素、同化类固醇等。如何选用这两类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老年人骨质疏松是由于破骨细胞的能力明显强于成骨细胞,因此宜应用抑制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来治疗。伴有疼痛的患者可用降钙素,但疼痛不适症状消失后应即停用。
各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案,均须以钙和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作为基础措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