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力没有标准答案

2014-12-30黄华华

中学生天地(B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标准答案定势火柴

黄华华

“这句话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同学都会想,“哦,还好我背过这些知识点,直接套上去就行。”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习惯这样的学习和考试?因为每道问题的后面总有一个标准答案来判断对错。

但你知道吗?当我们埋首于那张黑白试卷,把“标准答案”以外的思想逐步打上封印,硬把自己变成一个考霸时,却也慢慢遗失了外面那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你不信?

让我们先来测试下,你是不是还有“力气”天马行空吧。请回答,下面两张图画的分别是什么?

有“答案”了吗?相信大多数的同学看到图1中的两幅图时,大脑中都会有些自己的想法,但却不太敢确定是否正确。左边的图是桌子上放着四个球吗,还是桌子上放着四捆东西?右边是一朵花吗?……其实,这道题目没有答案,但你的回答却能看出你是否还有“天马行空”的能力。比如,你如果认为左边的图是“脚和脚趾”,右边是“一根冰棍炸开,碎冰飞起来”。恭喜你!你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强大。那么,另外的同学呢,是执着地寻找标准答案,还是想到了更奇葩的解释?

你想再深入了解自己的创造力么?那就来看看下面两个题目。你是否有能力解出来?

图2的题目是不是也让部分同学有点挫败呢?“我理科很强,没道理想不出来。”别着急!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下为什么你没能拿下这两个问题。首先左边的题目,我们看到图3的答案中,直线一直延伸到正方形外面了,我想许多同学误认为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继而不停地纠缠于在正方形内几个点之间如何连线,快把纸戳破了也没画出来。至于火柴问题,相信很多小伙伴认为只能在一个平面上摆弄火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部分同学对着这两道题目束手无措?我们认为罪魁祸首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也称“习惯性思维”,就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给大家举个形象的例子,比如图4中,同样的一幅图片,如果你从左往右看,你可能会迅速将它看作数字“13”,但如果让你从上往下看,你却会将它看为字母“B”,这就是“思维定势”。

定势也许能够让我们应用原来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比如你在平常学习中不断“刷题”,于是考试时你就如鱼得水。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却被自身的惯性思维“绑架”,这使我们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于是,“创造力”就只能无情地抛弃了我们。就像图1,因为你习惯了考试中总有一个标准答案,于是你困惑于脑中的想法哪个才是正确的或是最好的,图2中你误认为只能在正方形内画直线和只能在一个平面内摆弄火柴。就是这些僵化的思维阻碍了你。这时,一旦有同学能够打破这个思维框架,就可以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了。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创造力的枷锁,如何才能“解锁”呢?建议大家可以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和对事件结果打破“非黑即白”的观念。比如,下课无聊的时候,你可以和同学比划比划,两个人轮流说砖头(任何物品都可以)的用途。当然,最后谁说不出来,谁就输了。另外,你可以趁着学习的空档,闭上眼睛,选一个你认为理想的场景,然后尝试想象你看到这一场景中的细节,可别想着入迷便睡着了。

现在的社会需要的并不是任何时候都知道“答案”的学生,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你所知的永远赛不过“百度”和“谷歌”,你的运算速度也跑不过机器,但你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创造力”。难道真要为了“分数”而抛弃这份让你引以为傲的能力吗?要知道,创造力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打破定势,让你的思维飞翔起来,你才可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标准答案定势火柴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丢失了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标准答案的反思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