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用为重

2014-12-30岳振

当代贵州 2014年32期
关键词:政务贵州省信用

岳振

贵州省首部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贵州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下称《信用规划》)于8月底发布。这是指导贵州“未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着龙头作用”,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张平对记者说,《信用规划》将对贵州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转变政府职能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政务诚信是核心

守信践诺树立社会标杆

按照中央和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四大重要任务。结合贵州实际,《信用规划》在上述四个方面做出了任务安排。

政务诚信一直倍受关注,其直接关系到市场环境改善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运行。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孙学玉前不久在《人民日报》撰文说,政务诚信是“第一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大厦的顶梁柱。“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标杆、社会和谐的基石、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政务失信,社会信用大厦就会倾斜。”

规制政府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防范、遏制政府失信,提升政务诚信度,方能有效缓解“全社会对诚信问题的焦虑”。在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以及贵州省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务诚信都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政务诚信处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是发展和健全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张平在向记者介绍《信用规划》时说,各类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

结合贵州实际,《信用规划》从坚持依法行政、倡导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建设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探索开展地方政府信用评价、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和管理5个方面进行政务诚信建设。其中,“依法行政”强调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克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把政府职责的履行规制在法定权限和程序内,提高决策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对行政执法行为,将建立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执法行为考评制度。

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包含考核制度建设、对合同履行责任的督促、政府类债务的清偿等。今后,政府部门的政务履约和践诺情况将成为政府绩效考评指标,“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落实情况以及为百姓办实事的情况,将作为评价政府诚信水平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也将逐步建立健全。贵州省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提到了“招商诚信”,强调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依法做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和兑现。清理政府类债务,以及拖欠的各类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款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清偿,对政府债务经仲裁裁决或司法判决的,应依法予以执行。

贵州将深化政府信用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第三方机构对地方政府政务活动的评价,作为行政管理、资金支持等方面有所倾斜的重要参考。贵州省已经在开展县级政府信用评级试点工作,完善县级政府信用评价标准、信用评价方法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推进县级政府信用评价工作,促进县级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具有地方特点的政务诚信建设之路。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以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信用软环境建设、经济履约能力等为重点,探索开展地方政府信用评价工作,并以此作为政策与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2013年以来,贵州省发改委选择仁怀市、红花岗区等12个为试点区县进行政府信用评级。仁怀市今年申请发行企业债券,贵州省发改委结合仁怀市政府信用评价结果,在审核工作中给予支持,4月18日,仁怀市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发行14亿元城市投资公司债券。

商务诚信是“各类商务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本,也是各类经济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信用规划》将通过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价格、工程建设、电子商务等10个领域的信用建设,以期有效维护商务关系,减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比如在生产领域,将建立失信“黑名单”、市场禁入和退出制度,加大信用联动奖惩力度;在流通领域,逐步建立以商品条形码为基础的全国商品流通追溯体系,推动零售商与供应商建立信用合作模式,探索建立商品信用记录,整顿市场秩序,建设诚信流通环境。

涵盖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科研、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8个领域的社会诚信建设,将通过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诚信档案以及公开曝光制度等,营造“以诚相待、以信为本”的社会信用氛围,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保障公民权益打下诚信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法院、检察机关公信建设等为内容的司法公信建设,重在切实提升司法能力,推进阳光司法。

以大数据为引领

发挥信用“杠杆效应”

贵州省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大亮点,是引入“大数据”运用,这也是信用信息能够得到充分运用的重要手段,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查询,并能较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规划》明确,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要以大数据为引领,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整合行业内的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信用记录的电子化存储,以及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

大数据运用主要体现在社会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社会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在社会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首先是为公民和法人及其他组织建立统一信用代码,并建立全省、全国统一的信用代码管理体系。其次是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服务,各部门各单位对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推进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归集、完善和整合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成果,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基础征信服务。第三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将依法向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快捷、高效的金融基础征信服务。

《信用规划》明确了“社会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思路:支持征信机构建立以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为对象的征信系统,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采集、整理、加工公共信用信息和非公共信用信息,并采取合理措施保障信用信息的准确性。根据市场需求,对外提供专业化的征信服务,有序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扩大信用产品在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保障信用信息安全。依法推进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与征信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信息交换与共享”是联合惩戒的基础条件,“通过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跨地区信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贵州省发改委财政金融处副处长杜建军对记者说,基于信息交换与共享的联合惩戒机制是一堵“防火墙”,可以营造“不敢失信于人”的社会氛围,对失信行为产生预防作用,也能够取得“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杠杆效应”。

对大家比较关心的信用信息保护不力、侵权等现象,《信用规划》都提出了要建立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时失信并不意味着在信用数据库当中“永远抹不掉”,《信用规划》提出,建立信用信息主体自动更新和自我纠错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对原犯有轻微失信行为并已悔过纠错的主体,建立适当保护机制和关爱机制,形成对社会成员的正向激励机制。杜建军说,视失信严重程度,信用记录的保存时间在1到5年不等,对于一些信用“误伤”,也会建立相关的纠错机制。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以法治和制度维系的健全的信用体系,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规范市场秩序、减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健康的市场信用环境,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诚信体系建设,将形成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和运行机制,目的在于全社会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全面提高、经济社会运行环境极大改善,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使讲诚信成为社会信用主体的自觉行为规范,建设诚信贵州、和谐贵州。(责任编辑/晏  青)

猜你喜欢

政务贵州省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汕头在粤东首推“5G+政务服务”
云南芒市推进“融媒体+ 大政务”平台试点
失信商人的悲剧
“哈尔滨政务服务网” 年底建成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信用消费有多爽?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