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 所 理 解 的 “达 生” 教 育

2014-12-30阳程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庄子

阳程

摘    要: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该如何存在,我们应如何追求理想的生命境界?人们也许可以从庄子的“达生”思想中寻找到答案。庄子的“达生”思想主张顺应性命之情,以通达生命本体。本文以《庄子·达生》篇为基础,从“以何为生”和“为何而生”两个层面,具体阐述践行“达生”思想的要义及“达生”思想对教育的启示。践行“达生”思想的要旨在于形神兼修,既要以技养形,又要不断提升技艺水平,以道养神,努力达到自由创造的境界。与此相应,达生教育应做到率性而化,各尽其用;重内轻外,游心自由。

关键词: 庄子    生命教育    达生教育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巨大,终日奔波,身心交瘁,生命质量受到严峻挑战,如何通达生命的本体,追求理想的生命境界,直接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与否。《庄子》中蕴藏丰富的生命哲学,其中庄子的“达生”思想尤其值得现代人借鉴和宣扬。本文将从教育角度着重探讨“达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达生教育的意义与要求。

一、“达生”思想的基本内涵

所谓“达生”,主要指顺应性命之情,以通达生命的本体。“达生”思想的基本立足点是个体生命本真自然地存在。《庄子·达生》篇认为“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1]。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不同的个体各有本性和潜能,要想通达生命的实情,必然尊重个体的自然秉性,开发其天生潜能,促进个体合乎本性地发展。冯友兰先生曾说:“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2]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和虚伪的华饰都会扭曲伤害人的自然本性,使个体丧失存在的根本意义。正如《庄子·骈拇》所言:“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愁;鹤胫虽长,断之则悲。”[3]野鸭的腿虽然短,续上一段则可忧;鹤的腿虽然长,截去一段则可悲。长的就让它长,短的就让它短,让一切合乎自然之理,顺应性命之情,这样才能保持生命本真的存在价值。

二、践行“达生”思想的要义

生命包括形体和精神两个部分,要想践行“达生”思想,保养生命,养形和养神都很重要,二者不可偏废。《庄子·达生》篇说:“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1]保养生命当然不能脱离形体,可是生命并不只是形体,完整的生命是“形全精复”[1],即形体健全、精神充足。由此可见,践行“达生”思想的要义是形神兼修,既要养形养身,又要养神养心。养身意味着明白“以何为生”;养心意味着知道“为何而生”。

(一)以何为生:以技养形。

形体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如何维持形体的存在,以何为生?“养形必先之以物”,“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1]。形体的保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劳动是获取物质的主要途径。因此,践行“达生”思想的第一步是以技养形,掌握一技之长,保证必要的物质基础,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既然劳动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人们必须正视自己的职业,改变抱怨和敷衍的工作态度,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二)为何而生:以道养神。

个体作为一种存在,不仅要关注自己“何以为生”,更要关注自己“为何而生”。形存的前提是精神安居于形体之中,“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1],缺少精神活动的生命是不完整的。践行“达生”思想不仅要以技养形,更要不断提升技艺水平,由技入道,做到以道养神。一些人可能认为,宰牛不是一件光彩的职业,会宰牛也算不上一种了不起的技能,但是庖丁却不这么认为,他正视自己的职业是宰牛这项事实,将解牛这件事消融于心,忘却感知觉,“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4],把解牛当做一种艺术创造活动,解牛的动作顺着牛的生理构造,“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4],在解牛过程中,行神合一,由技入道,最终“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4],尽情享受着精神上的欢愉。

总之,要充分尊重和张扬生命的价值,践行“达生”思想,仅仅以技养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道养神,自由创造,不断提升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精神性和艺术性,努力做到形神兼修,才能真正通达生命的本体。

三、达生教育的要求与意义

当代社会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变得更加迫切,物欲使某些人逐渐异化成了物的奴隶,丧失了生命存在的本真意义。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从最根本意义上说,是为人类生命尤其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教育途径回归生命的本真。生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5]。庄子的“达生”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其中蕴藏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值得借鉴和宣扬。这种达生教育的思想将启迪人们,如何通达生命的本体,如何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生命个体。

在功利主义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代教育很容易忽视教育过程中“生命个体”的感受和存在价值,脱离生命的本真。当前,中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生命的本真[6]。要想真正回归生命的本源,应当把达生教育当做一种教育理念。我认为,既然“达生”思想强调顺应性命、形神兼修,那么达生教育应达到以下两个要求:

(一)率性而化,各尽其用。

“达生”思想重视生命本真的存在,强调一切顺乎天性,崇尚自然真情,反对人为地扭曲损害生命的自然本性。从培养人的角度来看,教育要为张扬学生的个性服务,充分发掘他们的天生潜能,让学生率性而化,各尽其用。正如斯普朗格认为的:“教育不仅要从外部规制成长者,还要解放出成长者内部的力量。”[7]这说明在人的培养和发展中,要顺应教育对象的个性,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达到“自化”的目的。

具体而言,率性而化的达生教育,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生的学习欲望看做教学的真正动力。“儿童的天性起点非零,儿童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向上性,它集中表现为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感悟的、情感、和自己调节和创造的高级本能。作为人之集约化和职能化的成长环境的学校教育,为了要发挥其功能的最大值,其任何行为均应是推动、保护、激扬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依靠学生的学”[8]。生命的动力源于生命本身,学生学的需求才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正原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从学生本身的需要出发寻找教学的兴趣点。另一方面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加以适当地引导和疏通,而不是反复说教或强制学生改正。以卫灵公太子的故事为例:卫灵公太子生性残酷,如果一味任其自然而不加引导,则将危及整个社会和教育者自身的安全。面对这个困境,蘧伯玉提出“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的教育方法[9]。即教育者要依据太子的个性,避免对立,不露痕迹地引导他走上正路。可见,对学生的适当引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时下教学活动中,部分教育者以外界需求为教学出发点,重点关注符号化了的考试分数,很少顾及学习者真正的学习需求。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一些教师选择不断进行苦口婆心的道德说教,结果不但影响师生关系,而且收效甚微。这些教育弊端的确值得人们进一步深思。

(二)重内轻外,游心自由。

生命作为一种存在,不仅力求活着,而且力求有意义地活着。“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10]。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生命才是完整的。达生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不仅关注个体生命“何以为生”的形体需求,更关注个体生命“为何而生”的精神追求,争取使每一个人游心在自由崇高的精神家园中。

从“为何而生”这个角度来看,达生教育主张重内轻外,游心自由。换而言之,就是教育者要引导个体体验生命、理解生命,明确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个体摆脱功利主义和世俗主义的禁锢,提高精神修养,争取让个体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庄子·达生》中“庖丁解牛合于道”、“老叟承蜩凝于神”、“梓庆削木已忘我”、“津人操舟心无碍”、“蹈水之人技天成”等故事充分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采取审美观照的态度对生命,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与万物融洽无间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四、结语

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直接关系个体的幸福、价值和意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受教育者通达生命的本体,保存生命的完整性,提升生命的精神境界。在先秦哲学思想中,庄子的“达生”思想有其独特性,如果把庄子的达生教育思想应用到如今教育改革中,那么我相信学生将更自由和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M].北京:中华书局,1983:500.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M].北京:中华书局,1983:257.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6-107.

[5]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5):92.

[6]吴晓婕.教育本真的探寻与复位——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3(4):124.

[7]杨启亮.道家教育的现代诠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218.

[8]郭思乐.从主要依靠教到主要依靠学:基础教育的根本改革[J].教育研究,2005(12).

[9]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142.

[10]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M].北京:中华书局,1983:304.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庄子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